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文勝:決勝全面小康的主攻方向與途徑

[ 作者: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0-03-04 錄入:王惠敏 ]

  《農村工作通訊·2020中央一號文件專刊》編者按: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指導下,中國農村雜志社近日編輯出版了《農村工作通訊·2020中央一號文件專刊》,用以指導2020年“三農”工作。該專刊的內容包括社評、特稿、大家解讀、省區策略、縣域舉措五大版塊,刊發了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的權威解讀。同時,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補實“三農”領域短板兩大主題,特約尹成杰、柯炳生、張紅宇、葉興慶、劉奇等12位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咨詢委員會委員及專家,分別從發揮“三農”壓艙石作用、保障糧食安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補齊鄉村民生短板、確保農民增收、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等角度進行深度解讀,幫助各地全面理解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為做好“三農”工作提供指南。省區策略、縣域舉措兩個版塊展示了地方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思路和措施。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為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切實發揮“三農”的壓艙石作用,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如期而至。文件明確了今年兩大戰略任務,是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

  突出“三農”作為壓艙石的戰略作用

  按照黨的十九大總體部署,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進入攻城拔寨的決勝期,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將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同時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階段,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題是“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并強調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是當前中國社會的兩大國家戰略行動,習近平總書記對此明確要求,“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優先任務”。因此,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只有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實現鄉村振興。

  十九屆四中全會要求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這是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首次提出“解決相對貧困”問題,戰略重點由解決絕對貧困問題為主逐步向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為主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中國社會仍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決相對貧困”問題不僅是未來鄉村振興的重要核心內容,更是鄉村振興的一項長期性戰略任務。在突發重大疫情背景下,更需要守住“三農”這個戰略后院,穩住“三農”基本盤,發揮壓艙石和穩定器的戰略作用。

  小農戶是決勝全面小康的主攻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根據農業農村部的統計,全國50畝以上規模經營的只有350多萬戶,95%以上都是在十畝以下的小農戶。今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集中力量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強化農村補短板的保障措施。而小農戶是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和弱項,既是全面小康與鄉村振興的重點和難點所在,也是破解困難約束的潛力和希望所在;既是鄉村振興最廣大的主體和最根本的力量,也是全面小康的最大約束和主攻方向。因此,必須把強化對小農戶的支持作為“強弱項”的主攻方向、把支農惠農的重點向占農業經營主體95%以上的小農戶傾斜,以破解農民收入長期低于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平均水平、激發農業絕大多數經營主體生產積極性、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促進農民增收。

  突出農業社會化服務,著力解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不強的短板。今年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健全面向小農戶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因此,應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具體政策,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與小農戶的生產經營合作機制。在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推動農業向專業化分工、社會化協作轉變,明確財政支持全面推進縣級農業信息化平臺建設,依托“互聯網+”建立城鄉生產與消費多層次對接的空間載體和經營主體,不斷擴大城市對鄉村社會化服務規模、提高農業技術裝備規模和市場化水平,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

  突出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的農民綜合合作社發展,著力解決農業組織化程度不強的短板。今年一號文件明確要求,“通過訂單農業、入股分紅、托管服務等方式,將小農戶融入農業產業鏈”。因此,應加快形成符合合作制原則的現代產權結構和治理機制,采取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廣泛吸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入社,開展與農業經營主體、農業服務主體、農村商業銀行等各類主體的深入合作,形成集生產、供銷、信用服務功能于一體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體系。

  突出暢通鄉村民意表達渠道、健全基層民主治理機制,著力解決基層黨組織發動群眾能力不強的短板。今年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健全基層民主制度,暢通農民群眾訴求表達渠道。農民不僅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承載主體,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受益主體,更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效果的衡量主體。保障和支持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鄉村自治機制在鄉村社會當家作主,確保公共服務滿足農民最迫切的需要、公共決策滿足農民最廣泛的參與、公共權力滿足農民最根本的尊重,是農民主體地位落實到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之中的最直接體現。如此,才能讓廣大農民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真正主體,才能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

  多途徑釋放改革紅利“強動力”

  今年一號文件強調,“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確保農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特別是在當前發生重大疫情的背景下,非常時期必須要有非常之舉,必須向創新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全方位保障制度供給、多途徑釋放政策紅利,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四兩撥千斤的強大動力。

  推進以保護農民利益為主線的土地改革,激活農民主體積極性“強動力”。農民“富不富”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最根本的一個評價標準,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決不能奪去城鎮化進程中留給農民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推進改革中必須正確把握方向,不僅要按照今年一號文件的要求,用好用活增減掛鉤、點狀供地等政策,“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節余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發展鄉村產業項目”,而且要加強對耕地占補平衡的管理與監督,把土地改革的紅利留在農村留給農民,在制度上確保農民的核心利益,確保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推進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關系為核心的體制改革,激活市場潛能“強動力”。脫貧攻堅的階段性決戰必然要求政府短期內集聚大量資源投入到貧困地區,但之后隨著政府職能歸位,必然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這就要求突出以土地資源為杠桿,發揮土地資源的天然“財富之母”作用,推動城市和工業以及發達地區的資源要素尤其是資金向鄉村流動,實現城鄉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加快由農民的土地資源向農民的資產、資本轉變,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建立“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機制。把農民經營行為和生產行為“放”給市場,減少產業選擇的直接介入,從引導與激活要素上著力,優化制度供給、政策供給、服務供給,推動有效市場的形成與完善;建立規范鄉村產業發展的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明確扶持有市場前景的企業和專業大戶發展生產、加工和營銷,培育貧困地區邁向鄉村振興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避免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偏低的低端產業、低端產品繼續擴大生產。

  推進以不拘一格選人用人為關鍵的人事制度改革,激活干部隊伍活力“強動力”。政策和策略決定了之后,干部便是決定因素。無論是貧困地區還是非貧困地區,迫切需要一個愿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隊伍,專業人才短缺是最大的軟肋。一方面,必然要強化黨紀政紀的嚴格管理,把紀律和監督挺在前面。另一方面,要敢于下放權力,不拘一格選人用人。對于具有突出才干的,要敢于打破身份、年齡、學歷等條條框框,唯才是舉。特別是對于那些經過復雜環境鍛煉又有突出才干的干部,即使有過問題也可以大膽使用,讓其在嚴管厚愛的條件下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按照今年一號文件“暢通各類人才下鄉渠道”的要求,加快建立離退休干部、知識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還鄉”擔任或兼任鄉村組織職務的工作機制,推動人才下鄉;把對鄉村教師、醫衛人才定向招生、免費培養、定向就業的扶貧培養政策,擴大到農村基層各類專業人才,壯大鄉土人才隊伍。

  作者系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咨詢委員會委員,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2020年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 | 在线免费AV观看大全 | 午夜福利久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