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正是對“三農”問題重視的延續和創新。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程郁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鄉村振興需要以一種系統性的方式推進,只有各方共同努力,補齊短板,才能推動鄉村的繁榮振興。
鄉村振興應立足實地多面發展
中國經濟時報: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你對此是怎么看的?
程郁:鄉村振興是一個綜合性戰略,需要農業產業化、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社會發展協同推進。突出強調的是生產、生活、生態、社會的全面發展。由于長期以來城鄉投入發展的不均衡,與城市相比,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生活居住環境較差、公共服務保障不足、產業配套設施與服務缺乏,農業與農村發展面臨多重短板。
因此,鄉村振興要以一種系統性的方式推進農業農村發展建設。各個部門、各方力量要齊頭并進,補齊短板,使農業農村發展環境獲得整體性改善,為新興產業創造發展條件,以豐富的創業就業凝聚人、以優美宜人的環境吸引人、以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留住人,把農村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美麗新鄉村,推動鄉村的繁榮振興。
中國經濟時報:新時代下農業農村發展的著力點在哪兒?
程郁:新時代鄉村的振興發展必須要圍繞著“產業培育、環境改善、人才培養”三條主線,協同配套推進。“產業培育”是振興鄉村的關鍵和重點,“環境改善”和“人才培養”要圍繞著服務于產業來推進,只有產業的發展才能帶動持續的環境改善和人才培養。
同時,要立足于鄉村的資源環境優勢,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積極促進優勢產業的集中連片、規模化、集聚化經營。協同規劃產業上下游銜接布局,使產業能夠通過適度集聚降低成本、循環生產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產業鏈的延伸拓展獲得價值的增值。
另外,農村產業發展的另一個制約因素是人。當前農村不僅缺乏以新技術、新思維推動農村創新發展創業的精英人才,同時也缺乏各類專業人才。引智回鄉和育才強村是當前農業農村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農村要想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必須要有好的生態和生活環境。
需多方面培養“三農”隊伍
中國經濟時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培養這支隊伍的關鍵在哪里?
程郁:十九大報告對“三農”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這就需要推動我國農業人才培養機制和方式的改革。
首先,農業專業院校和研究所在進行農業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需要更突出強調學農、愛農、奉獻“三農”的職業精神。應當將知識的傳授與實踐教育緊密結合,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農村的各種社會實踐中去。
其次,需要加強對當前“三農”工作隊伍的愛崗敬業教育,要讓每一個“三農”工作人員認識到當前推進“三農”工作的重要性,理解其責任和使命的重要性,并進一步完善對“三農”工作人員基本收入保障和獎勵激勵制度,讓每一個“三農”工作人員能夠沒有顧慮地做好“三農”工作,增強為農工作的積極性和榮譽感。
再次,要積極推進基層“務農”人員的再培訓,為各類在一線的農業生產者提供新技能、新知識、新理念的學習機會,不斷提升其農業專業經營能力;加大對農業創新創業的扶持力度,增強奉獻農業的榮譽感和社會對農業人才的關注度。(記者 孫兆)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