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隨筆《扶志是參與度的核心》。有網友留言“如何做到因戶施策,而又并非雨露均沾是落實扶貧政策的糾結和難點”,看來基層在落實扶貧政策上還有一些困惑,再次引起了我對如何落實扶貧政策的思考。
精準脫貧機理是“落實扶貧政策+干部真心幫扶+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其中,落實扶貧政策是重點,干部真心幫扶是保證,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是根本。落實扶貧政策和干部真心幫扶只是外因,外部幫扶能不能發揮作用、發揮多大的作用,關鍵還取決于貧困戶有多大的擺脫貧困內生動力。
落實扶貧政策的總體要求是“精準”,必須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具體來講,就是要做到“三個盡享”:一是應享盡享。凡是針對所有貧困人口和特殊貧困對象的普惠制扶貧政策,必須做到全覆蓋,不落一人。比如,免費參加城鄉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戶家庭整戶納入低保保障,貧困家庭就學子女享受教育扶貧政策等。二是愿享盡享。有些扶貧政策,需要貧困戶積極參與,要在尊重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做到愿享盡享。比如,易地搬遷,在政府確定的“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地方,只要貧困戶愿意搬遷就要納入,如果貧困戶出于自身的種種考慮而不愿意搬遷,也不能搞強迫搬遷。三是能享盡享。有些扶貧政策,需要貧困戶具備一定的條件和能力,甚至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只要貧困戶自愿,達到能夠享受條件的就要盡享。比如產業扶貧,從來都沒有要求對所有貧困戶“全覆蓋”,落實的前提條件是貧困戶要具有產業發展愿望、能力和基本條件,只要貧困戶愿意、具有條件能夠享受就要盡享。又比如金融扶貧,貧困戶有產業項目并有貸款需求,只要貧困戶提出申請,符合條件的就應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
從實踐看,如何落實扶貧政策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問。當前,扶貧政策落實還存在一些問題:一、落實設計不周全。比如教育資助扶貧政策,有的地方通過基層教育辦和學校來落實,客觀上很容易把在外地就讀的能夠享受教育資助的貧困家庭子女漏掉,沒有做到應享盡享。二、落實辦法不精準。比如,低保政策規定,只要以戶為單位的貧困戶符合條件就應該應享盡享。可有的地方卻搞人為控制,下低保指標,造成有的地方不該納入的納入了,而在另外的地方該納入的卻沒有納入。三、落實過程圖簡單。比如,產業扶貧,有的地方不管貧困戶有沒有發展產業的愿望、能力和基本條件,對所有貧困戶“一視同仁”免費發放生產資料,看似公平正義,實則平均主義,實質上是怕麻煩、怕承擔責任。問題就出在“免費”上,造成有能力發展產業的嫌少,沒能力發展產業的不要白不要,有的貧困戶今天才領生產資料,明天就把它賣了或者轉贈別人。四是落實效果不明顯。除保障貧困戶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務的扶貧政策落實外,全免費式扶貧,包括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股份分紅式扶貧,由于貧困戶參與度不高,看似貧困戶增加了收入,但最大的問題是由于對貧困戶缺乏必要的約束機制,貧困戶因為貧困戶的身份獲得了扶持和分紅,根本就沒有起到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的效果,導致了扶貧工作走向“養懶人”的尷尬境地。五、落實考核不合理。扶貧政策落實率是扶貧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有的地方對此關注不夠、權重不大、辦法不多,有的地方考核指標的設置導致基層落實行為“異化”,比如扶貧小額信貸政策落實,重點考核貸款余額,逼得基層為了完成任務而“強迫”沒有貸款愿望的貧困戶參與“分貸統還”項目,而有的真正需要貸款并提出申請的貧困戶卻因為多種原因貸不了款,應當考核提出申請、符合貸款條件的貧困戶貸款發放率才比較合理。
精準扶貧的最大特點是政策扶貧,干部幫扶的重要責任是督促扶貧政策落實,要把落實扶貧政策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努力提高扶貧政策的精準度和貧困戶的滿意度。一是扶貧政策設計要精準。每項扶貧政策要解決什么問題,有什么條件,有什么標準,怎么落實,達到什么效果都要設計精準。二是扶貧政策落實要精準。每項扶貧政策的落實對象要精準、落實程序要科學、落實標準要嚴格。要改革扶貧方式,提高扶貧政策落實效果,將扶貧政策落實可能帶來的負面風險降到最低。三是政策落實考核要精準。要把扶貧政策落實率作為脫貧攻堅考核的重中之重,加大考核權重,科學設置考核指標,改進考核方式,引導各級把工作精力轉到精準落實扶貧政策上來,轉到增強扶貧政策效果上來,轉到提高貧困戶滿意度上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扶貧研究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