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把它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大內容之一。這項戰略的提出,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具有重大意義,內容非常豐富,工作很有挑戰性。理解和實施這一戰略,要有歷史維度、理論高度和實踐廣度。實施這項戰略不僅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繁榮的重大決策,而且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大發展的重要內容,還與深入推進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中國有重要關聯。各地各部門要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從全局和長遠的高度,把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要目標、重要任務和重要抓手,深刻領會、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加強領導、精心組織、高位推動,切實解決這項戰略在組織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以推動國民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提供支撐和作出貢獻。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和實施意義重大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的歷史性、理論性和實踐性意義。從歷史角度看,它是在新的起點上總結過去,謀劃未來,深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提出了鄉村發展的新要求新藍圖。從理論角度看,它是深化改革開放,實施市場經濟體制,系統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的重要抓手。從實踐角度看,它是呼應老百姓新期待,以人民為中心,把農業產業搞好,把農村保護建設好,把農民發展進步服務好,提高人的社會流動性,扎實解決農業現代化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民發展進步遇到的現實問題的重要內容。
(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迫切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的一個重大判斷,它明確了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伴隨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的深入推進,我國城鄉出現分化,農村發展也出現分化,目前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村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三農”發展的不充分,包括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不充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充分,農民群體提高教科文衛發展水平和共享現代社會發展成果的不充分等。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解決這一新的社會主要矛盾需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與國家對外實行開放經濟戰略進行組合配套系統解決現代市場經濟體系運行深層次矛盾的既重要又可控的重要抓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始終堅持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高了社會稀缺配置效率,促進了生產力發展水平大幅提高,社會勞動分工越來越深越來越細。隨著市場經濟深入發展,需要考慮市場體制運行所內含的生產過剩矛盾以及經濟危機等問題,需要不斷擴大稀缺資源配置的空間和范圍。
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實行國際國內兩手抓,除了把對外實行開放經濟戰略、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包括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等作為重要抓手外,也需要把對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要抓手,形成各有側重和相互補充的長期經濟穩定發展戰略格局。由于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相比之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加安全可控、更有可能做好和更有福利效果。
(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呼應新時期全國城鄉居民發展新期待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民教育科技文化進步的重要內容
經過多年的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糧食和主要農產品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大規模的農業剩余勞動力轉移進城,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改革實現重大突破,農村各項建設全面推進,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利條件。與此同時,在實踐中,由于歷史原因,目前農業現代化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民的教育科技文化發展存在很多突出問題迫切需要解決。面向未來,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廣大市民和農民都對新時期農村的建設發展存在很多期待。把鄉村振興作為黨和國家戰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完善體制,搞好建設,加強領導和服務,不僅呼應了新時期全國城鄉居民發展新期待,而且也將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農民教育科技文化進步。
謀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有深度和寬度
新時期謀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全面總結本世紀以來特別是最近五年的“三農”工作和歷史性變革,系統分析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在農業領域、農村地區和農民群體中的具體體現,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按照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要求進行考慮設計,引入新思想、新手段和新平臺。從國家宏觀上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參加者是全體國民,振興目標要服務于全體國民的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講求糧食安全、產業效益、生態環境建設保護三位一體。從各地區各部門看,要結合區域人口資源環境實際和部門工作資源實際,著眼全局和長遠,統籌考慮各方面因素,深入謀劃、扎實推進,把這項戰略貫徹落實。重點是要轉變發展觀念、搞好目標定位,突出區域特色、實行錯位競爭。要創新實施手段、突破瓶頸要素制約,抓好組合配套、提高發展水平。要強化組織管理、形成有效機制,建立合作平臺、促進分工深化。
(一)在戰略目標上,重視不同區域鄉村發展的差異性,在糧食安全、產業效益、生態環境建設保護上進行合理選擇,講求因地制宜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基本地點在鄉村,全國不同類型和不同地區鄉村在振興的內容上是有很大差異的,各地必須實行統籌規劃、分類推進,在追求糧食安全、產業效益、生態環境建設保護上進行理性選擇。我國鄉村的地域遼闊,鄉村類型多樣復雜,鄉村與鄉村之間差異很大。比如,有的鄉村距離城鎮很近或者就在城鎮規劃范圍之內,區域人口屬于凈流入趨勢,未來的發展趨勢要融入城鎮,而有的鄉村距離城鎮很遠,農業人口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大規模轉移,區域人口屬于凈流出趨勢,未來的發展趨勢是少耕休耕、退耕還林還草或者納入生態風景旅游區建設等。要以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為依據,推進鄉村多功能性建設和專業化發展,對鄉村進行分類,明確未來發展目標定位,實行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草則草、宜牧則牧、宜林則林、宜漁則漁、宜退則退、宜居則居。第一類是在糧食主產區和核心產區,要重點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第二類是在重要農產品生產區和農業產業化發展區,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把地方特色農業做強做亮,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不斷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大力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產業發展效益。在農業產業的發展選擇上,要面向世界,有競爭優勢;面向未來,立“工匠精神”;面向現代化,提平臺高度。第三類是在不適宜發展糧食生產和不適宜發展農業產業的區域,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退出農業商品化生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保護,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保護性開發農業多能性,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鄉村,把綠水青山建設成為金山銀山,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環境需要。不管哪一類地區,在現階段都要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二)在戰略手段上,重視打破歷史形成的鄉村發展低水平均衡狀態,把握人力、地權、資本和技術四個重點,引入先進要素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主要途徑是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各部門要有大手筆、抓細節、立高端和轉方式,解決目前“三農”發展面臨的瓶頸制約和一些地區歷史形成的低水平均衡狀態。一要做好人力的文章。大力促進鄉村地區、涉農部門和涉農產業人的全面發展,配好用好干部,加快彌補人才、知識和技能短板。進一步扶持農民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積極引導和支持城鎮市民下鄉和農民工返鄉創業,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城鄉融合發展,提高鄉村人口的社會流動能力和社會流動性。加強農村教科文衛事業發展,大力提高教育培訓質量,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二要做地權的文章。大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鄉村公路、水利、電力、電信、燃氣和社區建設水平。借鑒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及國際經驗,探索建立農地收儲和整治機構,提供“土地銀行”中介服務。大規模推進土地整理,提高土地質量等級。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穩定長期投資預期,激發農業勞動者積極性。三要做好資本的文章。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改革創新金融體制,探索設立鄉村開發基金等,服務鄉村振興。四要做好技術的文章。既要推進物的現代化,更要推進人的現代化,還要推進生態建設的現代化。促進地方特色農業發展分工分業,有所創新,錯位發展,促進區域內聯合與合作,拓展區外乃至全國和世界市場,拉長農業產業鏈條,探索跨行業融合產業,推進嚴格管理,打造品牌效應。探索組建專業化運作的商會協會,發揮商會作用;成立投資管理服務公司,發揮企業運作作用;開行運輸班列,發揮交通物流支撐作用;健全監督管理法規制度,發揮標準規范作用。
(三)在戰略保障上,重視拓寬鄉村建設發展主體,推進政府、市場和社會相結合,加強組織領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主體既有鄉村力量,也有城鎮力量;既有黨政力量,也有市場力量,還有社會力量;既有國內各界的力量,也有國外支持的力量;國家要加強頂層設計,推進分工合作,建立健全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一要搭建有形之手。在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領導下,各地各部門要成立黨政領導協調小組,精心組織、高位推動,協調解決各種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各地區各部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強統一領導組織管理服務,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進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二要用好無形之手,發揮企業在投資管理服務方面的重要作用。從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進行謀劃,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三要拓展社會之手,探索政府購買服務和促進行業聯合的新機制。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工作,從生存條件、生產條件、生活條件和生態條件角度,共建美麗中國。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路要有跨度和實度
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要站高望遠,能深謀遠慮,也要腳踏實地,直面現實難題,實行問題導向,把合理提出問題、準確界定問題、科學分析問題和有效解決問題作為考核標準,重視防范風險,有計劃有組織有項目地推進工作。各地各部門要按照黨的十九大的總體部署和針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要求,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協調機構、工作臺賬、時間表、路線圖和責任機制,保障資源配備和工作投入,扎扎實實做成幾件大事,一件事接一件事地做好,力爭在“十三五”期間特別是2018年有重要突破和開局。
(一)做好跨時期工作,把鄉村建設發展的規劃布局做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時期的。要組織“三農”大調研,對鄉村實際情況、可能發展方向和可用的資源進行摸底調查,深入研究振興什么、誰來振興、用什么振興、如何振興、何時振興和誰做決策等問題,研究制定系統規劃、大規劃和長遠規劃,同時也要制定中短期規劃尤其是“十三五”期間特別是2018年工作規劃,實行面向長遠的粗線條輪廓邊界和面向近中期的具體項目、工程、工作安排部署相結合,發揮規劃引領和服務作用。
(二)做好跨城鄉工作,把鄉村建設發展的市場機制做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城鄉的。要建設城鄉統一大市場,既要調動廣大農村居民的積極性,也要調動廣大城市居民的積極性,共同參與、各取所需,實行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城鄉一體、融合發展,擴大和增加全國鄉村建設發展可能可用的社會資源。
(三)做好跨村莊工作,把鄉村建設發展的服務中心做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村莊的。要對現有的村莊進行分類,在村莊布局、產業結構和行政管理上進行優化,需要撤并整合的要進行適當調整,需要重點建設的要進行加強,需要修路架橋的要夯基,轉變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簡單重復的發展方式,著力加強新型農村社區和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形成有點有面、有中心有圈層、有重點有拓展的新格局。
(四)做好跨部門工作,把鄉村建設發展的領導協調做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部門的。要深化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改進政府管理,增加政府服務,建立良好的體制機制,有效協調解決鄉村振興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公共問題、重大問題和關鍵問題,形成有牽頭、有參與、有跟蹤和有監管的責任體系。
(五)做好跨個人工作,把鄉村建設發展的組織創新做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個人的。要推進組織發展創新,建設有效率的經濟組織,因勢利導推進小農轉型發展,推動在人力、地權、資本和技術等重要領域有所突破,引入先進生產力要素,發揮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在鄉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克服個人或私人在生產經營和投資融資以及可持續發展上的局限缺陷,打破歷史形成的鄉村發展低水平均衡狀態,使之成為實施鄉村振興計劃的重要載體,積極創造新的社會生產力。
(六)做好跨政府工作,把鄉村建設發展的社會參與做實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是跨政府的。要拓寬黨政工作視野,將鄉村振興的工作按照專業化、社會化和模塊化的思路進行任務分解,在政府、市場和社會之間進行合作分工,引入條件、責權對等、全面規范、高效運行,組織各種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形成有個人參與、家庭參與、企業單位參與、事業單位參與、黨政機關參與、社會組織參與的工作體系,各自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和能力范圍內作出重要貢獻,形成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作者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巡視員、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2017年11月1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