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合光:鄉村振興的戰略關鍵點、戰略路徑與戰略格局

[ 作者:劉合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11-15 錄入:吳玲香 ]

一、鄉村振興戰略是我黨在新時代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構想

中華民族歷經磨難、戰斗、改革和建設,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前景光明,中國進入了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主要矛盾。鄉村發展落后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表現,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加以彌補的主要短板。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國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 “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農業農村的發展擺到國家戰略的位置進行決策部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是解決我國新時代主要矛盾的重大舉措,是彌補我國發展短板的重要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性舉措。可以說,鄉村振興戰略是我黨在新時代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構想,這一戰略構想統攬了之前的“三農”政策,契合了新時期城鄉融合發展的新趨勢,為更好地解決“三農”問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發展路徑。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抓好四大戰略關鍵點

實施戰略要抓住抓好戰略關鍵點。什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點?所謂關鍵點是事情發展的關鍵點位。戰略的關鍵點就是戰略得以成功實施的關鍵點位。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在如下四個關鍵點位加大把關力度和戰略推進力度。

第一,明確戰略目標,矢志不移加油干。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才能逐步實現農村振興。在我國過去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農業和農村是短板,更是薄弱環節,今后就是要補足農業現代化這塊短板,改造農村現代化這一薄弱環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性工程。一定要把這個基礎打牢固建扎實,否則全面實現現代化將成為空中樓閣。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需要付出長期的不懈努力。全國全黨和各族人民要矢志不移加油干,到2050年,農業農村和非農業與城鎮必須同步實現現代化。從現在起要把現代化理念、現代化機制、現代化要素融入到農業農村的日常生活、生產、生態、文化孕育和鄉村治理中去;要在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依次達到初步形成鄉村振興格局、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階段性目標。在明晰目標的指引下,全國各行動主體齊心協力奮斗,鄉村振興戰略終將如期圓滿完成。

第二,落實總體要求,思路明晰踏實干。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一總體要求是對我國當前和未來鄉村建設思路的清晰刻畫,是全國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新時代的鄉村振興戰略與以前新農村建設相比,要求更高。這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時,黨中央提出和設定的一個新的、更高的要求。按此要求實施戰略,將會為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注入更加強大的動力。產業興旺,意味著在過去強調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包括農業在內的產業更加發達和更有活力;生態宜居,意味著不僅關注村容的整潔,而是全面創造宜居的良好生態環境,建設好美麗鄉村;鄉風文明,意味著充分認識鄉村的文化價值,要從文化自信的角度,以文化人,把鄉風文明建設融入到鄉村建設的方方面面;治理有效,意味著要從過去的僅僅注重管理民主,轉變到要注重治理的效果,要把鄉村民主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成為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形成有序、有效治理和發展的鄉村新格局;生活富裕,意味著農民收入顯著提高,從過去實現生活寬裕的基礎上進一步過上富足的生活。方針提出來了,思路也就清楚了,各地可以以此為指針,創造性地細化行動方案,因地制宜地把振興當地鄉村的事業,腳踏實地地干出來。

第三,抓住關鍵要素,打破瓶頸高效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抓住“人、地、錢”三大關鍵要素。人氣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要素。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得怎么樣,關鍵在于人。我國有些人口流失嚴重、喪失了人氣的村落將是逐步衰敗和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的鄉村,需要進一步推進村民的轉移。而大多數具有發展前景的鄉村,他們具有適宜居住的生態基礎、打下了可以進一步發展的產業基礎,則需要進一步凝聚人氣,培育一支精干的農業農村工作隊伍和新型職業農民隊伍,促進產業興旺,抓好鄉村治理,培育文明鄉風,讓鄉民與全國人民一道追求和享受富裕文明的現代化生活。從“地”來看,就是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實現土地與農村產業和農業科技的高效匹配,切實提高土地經營效率和效益,在壯大集體經濟實力的同時,穩步提高農戶收入。從“錢”來看,要鼓勵公共財政和社會資源投入三農發展事業,一方面要要按照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理念,使公共資源配置優先向“三農”傾斜,增強財政支持農業、發展農村和補助農民的力度,切實提高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激勵社會資本,把適合農村發展的產業、項目、技術分流到農村,鼓勵萬企萬村對接,以提高農村技術水平、產業興旺程度和現代化程度,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增加其收入,最終有利于提高城鄉融合發展程度。

第四,聚焦關鍵難題,有的放矢精準干。站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就是要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為:城鄉之間,發展水平差距依然較大;三農內部,農業供給質量、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不高,農民增收后勁不足,農村自我發展能力較弱。解決城鄉發展差距問題,必須依靠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把城鄉發展和城鄉建設融合起來統籌考慮和系統推進,一方面要秉持歷史耐心穩步推進城鎮化,把更多農村富余勞動力有序吸引到城鎮去就業和安家;另一方面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把工業技術力量和城鎮生活便利傳播到農村,提高鄉村發展水平。針對農業問題,必須繼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三大體系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轉型升級,切實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綜合效益和競爭力。針對農民問題,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農民落戶進城創造條件,通過減少農民以富裕剩余農民;另一手抓鄉村留守農民能力提升,通過提高農民的經營能力、經營規模和資產規模以提高農民收入。針對農村問題,要通過資源的統籌匹配,形成鄉村的自我發展能力。在基本資源具備的前提下,農村自我發展的關鍵是要形成具有戰斗能力的基層干部隊伍。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 “抓住關鍵少數”,通過“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依靠這支精干的隊伍去領導農民、發展農業、管理農村,形成興旺、美麗、文明、和諧、富強的農村發展新局面。

三、踏準四大戰略路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任何戰略的實施,均須精準施策,找準路徑,方可成功。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在哪里?戰略路徑就是戰略實施的推進方向,是戰略實施阻力最小的路線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可以從如下四大戰略路徑推進。

第一,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通過機制創新路徑實現農村振興。體制機制是社會發展活力的總開關,體制順了機制活了,鄉村社會才會活力涌現,各項事業才能夠蓬勃發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打通渠道,激發參與鄉村振興的各類主體的有序奮斗,讓廣大農民最大程度地分享改革紅利,并實現鄉村整體的振興。首先,要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給農民吃下一顆“定心丸”,為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和可持續發展的各類主體提供穩定預期。其次,要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切實保障農民財產權益,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再次,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此外,要積極鼓勵農民和城鎮居民返鄉創新創業,促進農村多種業態融合發展,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

第二,加快振興農村產業,通過產業發展路徑實現農村振興。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根本。產業為首,首要的問題解決了,后續的問題就有了解決的基礎和前提條件。鄉村振興要靠實力說話,而實力的硬表現就是鄉村擁有興旺的產業。首先,要因地制宜確定鄉村的產業發展策略。依據鄉村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其他比較優勢,確定自己的主導產業,形成能夠充分利用自身資源并符合市場需要的產業結構,著重發展特色產業。其次,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要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的多維功能,促進農業產業鏈條延伸,擴大農業加工增值環節;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尤其是文化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和農村新興服務業,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提供更加堅實的農村產業支撐。再次,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此外,還要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調整農業補貼方式,增強補貼的指向性和精準性,提高農業補貼的效能。

第三,發揮科技引領作用,通過科技創新路徑高效振興鄉村。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代化建設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要充分利用一切適宜的科學技術成果。發揮科技引領作用,可以實現農村發展的彎道超車效應,迅速提高鄉村發展水平,縮小城鄉差距。首先,整合公共力量,進一步加大農業科技資金投入,整合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完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農業農村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依靠科技創新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活力。其次,整合民間力量,促進私人資本擴大對農村科技開發、推廣和應用的投入,依靠市場路徑,在農村環境保護、農村治理、農村產業發展、農村生活便利化等各個領域擴大現代科技成果的廣泛應用,切實提高農村科技在各個領域的應用效率和效果。再次,促進互聯網技術、智能化技術、物聯網技術等現代技術與農業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的密切融合,讓農民充分享受現代科技成果,并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甚至積極參與現代科技的創新創造活動,實現鄉村產業升級發展。

第四,打造鄉村人才隊伍,通過人才培育路徑引領鄉村振興。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一個能人可以振興一片鄉土。鄉村振興離不開熱愛鄉土的帶頭人。打造鄉村人才隊伍,就是為鄉村振興播下能夠形成星火燎原式鄉村繁榮局面的種子。人才路徑,是實現鄉村振興“以一當百”效應的重要路徑。一是改造、鞏固和建設好鄉村黨支部,搭好鄉村振興的班子,為鄉村實現良好治理打下組織基礎。二是加強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訓,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三是要激勵更多優秀的城市人才下鄉創業,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為鄉村產業興旺播下人才種子。四是打造鄉村信息人才隊伍,促進鄉村全面融入信息化浪潮,依靠互聯網高效接受新政策、新技術、新思路、新商機。五是打造鄉村科技人才隊伍,依靠科技人才,吸收現代科技成果改造傳統農業和農村,依靠現代科技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六是培育鄉土文化人才,促進鄉土文化傳承和文化創作,繁榮鄉土文化,樹立文明鄉風。

四、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構想,打造適應新時代要求的城鄉新格局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破解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對的主要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入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進程的重要抓手。在此戰略機遇期,要抓住抓好四大戰略關鍵點,遵循四大戰略路徑,落實黨中央的鄉村振興偉大戰略構想,形成城鄉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必須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實施城鎮化與村鎮化雙輪驅動的城鄉融合發展戰略,推進城鄉同步、協調、和諧、融合、平等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主要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多個方面實現城鄉的共同發展。推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要素資源更多向農村配置,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農村各項事業建設力度,實現農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目標,補齊城鄉融合發展的短板。要樹立城鄉一盤棋的發展思路,城市和鄉村的發展都要服務于城鄉融合發展大局,切實破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難題。

(作者系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科學院網站 2017-11-1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不卡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 日韩AV在线亚洲 | 亚洲a∨激情综合五月 | 日韩欧美高清在线 | 亚洲高清日韩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