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革命的目的是為農民增加福祉,政府應進一步加強財政支持力度,優化對改廁農戶的補貼,引導他們選擇更為現代化的衛生廁所技術設施。
“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旅游系統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引發社會廣泛熱議。
據媒體報道,這是3年來總書記第2次對“廁所革命”作出指示。究竟為什么,一個看似“芝麻綠豆”的事兒,卻引起了總書記的高度重視,并將其放在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框架內大力推進。
原因在于,廁所問題絕非小事,它關乎農村生產生活發展,關乎城鄉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廁所革命,在我國已經走過了一段歷程,早期的工作重心在農村。新中國成立之初,如火如荼的愛國衛生運動就將廁所改建作為重要內容。上世紀90年代,以改水改廁為重點的“廁所革命”席卷廣大農村。發展至今,農村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已經提高至74.1%,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但是,成就的背后也表露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近年來,在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支持下,農村地區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很多地區,廁所問題依然是一大短板。
一方面,城鄉發展不平衡,導致多數農村廁所的衛生設施和農民的衛生觀念明顯滯后于城鎮,不利于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人的城鎮化”;另一方面,農村區域發展不平衡,導致在一些發展滯后的村莊,依然可以見到一排土墻、臭氣熏天、蠅蟲亂舞的傳統旱廁;再者,農村地區發展的不充分,導致有的已經改建的衛生廁所,因技術滯后、重建輕管、維護體系不健全等原因,沒有能夠實現良好的運轉。
從農村群眾角度看,上廁所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臟亂差的如廁環境,降低了生活的舒適感,容易滋生和傳播疾病,嚴重威脅身體健康。進而,他們的生活品質、發展獲得感也會大打折扣。
從鄉村振興戰略大局看,廁所革命能夠美化農村自然環境,培育、傳遞講衛生的文明新風,是開展鄉村治理的有效途徑,并從“軟環境”上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人的城鎮化”,順應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對政府管理者而言,千萬不能將廁所問題當成一件小事。其一,百姓之事無小事,細微之處做足繡花功夫,本就是服務型政府在處理群眾面臨的問題時應秉持的態度;其二,群眾對政府的直觀評價,往往源自于生活細節中的直觀感受,就像一滴水折射一顆太陽,政府在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些“小事”上的缺位,可能會放大群眾的不滿情緒,進而影響政府的公信力。
在廁所革命的發展歷程中,政府一直發揮著主導作用。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實現農村廁所革命向改廁深水區攻堅、由數量向質量拓展,政府還得舞好“三板斧”。
首先,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廁所革命的目的是為農民增加福祉,農村廁所改建涉及的農戶家庭水廁設施、村民共享基礎設施等的建設投入,是一筆必需而又不小的數目。有的地方政府承擔了全部成本,有的地方政府承擔了大部分成本。政府應進一步加強財政支持力度,優化對改廁農戶的補貼,引導他們選擇更為現代化的衛生廁所技術設施。
其次,轉變農民衛生觀念。廁所革命,不能僅僅建好了設施,農民卻依然守著一些不文明、不衛生的生活習慣。對此,政府能做的,主要是加強宣傳教育,引導農民觀念上的轉變。在具體方式上,可以利用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教育,比如編成兒歌詩歌、地方傳統戲劇;可以辦黑板報、設評分欄,開展衛生評比活動,選出優秀家庭進行激勵;可以通過機制創新,設立衛生講解員公益性崗位,進入農戶家庭深入開展宣傳;等等。
再者,實現改廁持續運轉。廁所革命,要讓衛生廁所在農村落地生根,切不能僅僅停留在形象工程。政府應建立管理維護機制,通過PPP、購買社會服務、加強技術人才培訓等方式,讓損壞的廁所設施能夠得以及時修繕,重新投入運轉。同時,政府還應將一些目光放在農村公共廁所的運營管理以及維護上,加強公共衛生廁所的可持續運轉。此外,還應加強排泄物的無害化處理,避免改廁產生新的污染,推進城鄉衛生基礎設施的有機銜接。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