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浙江為例
浙江加速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正當時,正處在鄧小平在1990年所斷言中國社會主義農業的改革和發展要有“兩個飛躍”重要論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實現第二個飛躍所面臨的重要歷史時期,如何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需要深入研究。
一、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需要關注的幾個基本問題
為什么幾十年發展卻并未實現從家庭承包責任制到適度規模經營的成功“飛躍”,這是因為人們對適度規模經營缺乏認識上的飛躍和突破。
(一)對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認識上的偏差
(1)農業規模經營是要素的必然流動和要素交易條件的極大放松,小而散的土地資源長期難于有效流動。農業發展的政府宏觀目標和農民(農戶家庭)微觀目標難于有效統一,農民追求經濟利益和政府追求保障供給矛盾尖銳而突出。在農業規模的把握上,缺乏有力而持續的政策引導,對于什么樣的規模才適度等問題既缺乏普遍性認識,又難于創新突破。
(2)改革農業經營方式,從傳統農民自給自足農業向現代農民商品化生產轉變,從小而散的農業生產向講求規模效益轉變,從規模不經濟向適度規模經營模式轉變,需要從理論到實踐對經營規模和規模經營有一個科學的把握和全面的認識。理性的農民如同企業家一樣追求成本最小化或利潤最大化目標,只有在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條件下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實際上農民追求的生產規?;蚪洕幠6紵o法實現。
(3)政府推動的農業規模化經營目標,往往與農民自主進行規?;洜I(企業化行為)的目標并不一致。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政府推動經營規模的改善在于保障有效供給,而農民進行經營規模的調整往往在于追求利潤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或農民福利最大化。因此,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希望達到的目的可能會與農民的實際結果不一致,二者交集甚至很小。
(4)國外農業是農場自主行為,往往不存在或者很少有政府為推進或改善經營規模而直接出臺政策,多數國家政府目標不是保障供給而是著力提高農業生產力或競爭水平,但農場規模問題卻是客觀存在。日本是小規模農業,但也有“大規模”現象,2010年日本都府縣農戶農業規模經營平均規模1.42公頃,而適度區間則在7公頃左右。美國大規模農業也存在“小規?!爆F象,2012年美國農場平均規模175公頃,農場規模經營的適度區間是88公頃左右。
(二)以社會預期收入理論作為“適度規?!币罁?/p>
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往往并不是個人行為,而是遵從家庭經濟收入或農戶家庭福利目標,以家庭為單元,農民家庭以農業為主要就業行為,以穩定而相對專業的農業經營活動獲得經濟收入,在一年內獲得經濟收入與城市居民家庭在城市就業所獲得的收入相當。為此,要考慮農業經營要達到什么樣的規模才能獲得城市家庭相應的收入,稱為“農戶社會預期收入”理論,它與“機會成本”思想類似,也稱為“農戶家庭機會成本”理論。
(三)農業經營適度規模計量方法
農業經營適度規模計量方法涉及多方面。(1)農業經營主體為家庭農場;(2)家庭農場基準人口以家庭為基礎適當雇用工人(“4+1”人);(3)家庭農場基準人均收入水平比照城市居民家庭一般水平;(4)農業經營基準模式為糧油生產經營模式、大田蔬菜生產經營模式和普通生豬養殖模式;(5)農業經營所得單位收入基礎標準定義為農場收入是農場人工所得收入的函數,其中:農場成本是除農場人工所得的其他所有成本,人工收入包括家庭農場成員人工費用也包括家庭農場利潤。根據這些變量構建適度規模計量經濟函數聯立模式并可求出家庭農場適度經營規模。
二、浙江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模式與現實差距
(一)浙江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標準
浙江社會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農場可支配總收入,根據近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確定為人均可支配收入3萬元,按照5人計算,家庭農場可支配總收入15萬元。
(1)糧油類大宗農產品生產適度規模經營。這種糧油家庭農場以糧食生產為主,根據前述分析,假定每畝耕地面積1年獲得2000元銷售收入,扣除全部生產成本1000元,另外1000元為農場實際支付或作為家庭成員直接或間接勞動沒有發生支付行為的人工收入。按照全年人工收入15萬元計算,這類糧油家庭農場適度規模為150畝。
(2)蔬菜模式適度規模經營。盡管經濟作物類種類繁多,蔬菜品種十分豐富,但大田蔬菜仍然是目前甚至今后浙江省蔬菜生產的主要方式。假設大田蔬菜模式年可每畝蔬菜可以平均獲得5000元銷售收入,扣除全部生產成本3000元,另外2000元則為農場實際支付或作為家庭成員直接或者間接勞動沒有發生支付行為的人工收入。按照全年人工收入15萬元計算,大田蔬菜模式適度經營規模則為75畝。
(3)生豬養殖模式適度規模經營(出欄商品大豬)。浙江生豬養殖總體規模大,養殖方式差異大,養殖規模不同。假設生豬飼養場出欄一頭商品大豬,在購入苗豬后飼養到當地商品大豬出售,生產成本占92%,人工費和利潤占8%,出售一頭商品大豬全部人工收入(含利潤)200元。按照全年人工收入15萬元計算,這類生豬養殖模式出欄適度規模為750頭。
(二)浙江農業經營規模現狀與適度規模經營調查分析
(1)當前當戶耕地經營規模狀況。據省農業廳數據,2015年全省家庭農場23719家,經營228萬畝土地,平均每個家庭農場96畝。家庭農場有勞動力數量11.7萬人,平均5人。其中,被認定為縣級以上的示范性家庭農場的數量1963家,占全部家庭農場的8.28%。根據現行標準統計,浙江經營耕地10畝以上的規模農戶,2015年全省規模經營耕地面積10畝以上的總面積790.7萬畝,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76.19%,實行規模經營的農戶163828戶,占家庭承包戶的1.81%。全省平均經營耕地面積10畝以的農戶平均每戶經營耕地面積48.3畝。從耕地規模經營面積看,經營200畝以上的面積占32%,經營100-200畝和10-30畝的面積約20%,而30-50畝和50-100畝的面積合計占28%。從耕地規模經營的農戶數量看,農戶數量30畝以下的小規模占62%,10-30畝占15%,50-100畝占12%,100-200畝占7%,200畝以上占比只有4%。在全省10畝以上農戶中,表現為相對小規模的農戶數量占比最大,但面積不大,約有近1/3的耕地集中由200畝以上規模的農戶經營。
(2)全省10地市120分問卷調查結果。根據課題組在全省10個地市典型調查(根據調查問卷)得到2015年家庭農場平均經營耕地規模400畝,其中最小12畝、最大2500畝。平均銷售收入55.6萬元,其中以小于10萬元占40%,10-50萬元占38%,50-100萬元13%,100萬元以上占9%。
(3)一個家庭農場糧油產業收入優化案例分析。課題組對金華某糧油家庭農場從農場微觀角度得出與家庭農場經營經濟有關的研究結論。案例家庭農場成立于2013年7月,注冊資金100萬元,現有辦公用房250平方米,管理人員5人。家庭農場土地承包面積470畝,配有各類稻作農業機械并為附近農戶提供有償服務。運用線性規劃方法建立數學模型求得經濟理論最大化時的最優解78萬元,并得出最優解的種植制度及其相應面積。通過對生產經營結構和資源要素配置進行靈敏度分析得到最優化經營經營結果為農場面積增加260畝達到730畝時,農場的利潤達到最高89萬元,與未擴大土地面積相比的利潤增加14.2%。
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運行機制
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高效有序運行,需要把握好主體力量和“短板”要素供給相結合,將市場規律與政府規制共同作用良好結合,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創造基礎條件和有力保障。
(一)創新農業經營制度,以家庭農場為主體培育適度規模經營體。農業經營規模對農戶而言意味著效益,對政府而言意味著一個地方的農業競爭力,適度規模經營成為現代農業運行機制的核心。根據浙江實踐和國際經驗,十三五應更加明確將家庭農場作為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加以重點培育,從引領現代農業創新人才高度,全面創新現代農業人力資源制度,著力將現代家庭農場主成為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生力量。
(二)創新土地使用制度,使土地資源用得其所。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關鍵“短板”是土地資源在農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要素配置和要素使用中的流動性限制,必須創新土地使用制度,從根本上解除土地流動障礙,為農業用地特別是耕地能夠在農戶間自由、低成本和高效率流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條件下的土地流動制度保障和運行機制建設,中央頂層制度設計基本完成,關鍵是如何落地,還需要進一步從規章制度,特別是法律層面推進,完善土地流動性法制制度保障。
(三)創新農業產業功能保障制度,讓市場規律和政策規制各行其道?,F代農業建設必須跨過適度規模經營這道檻,讓農業戰略產業和經濟特色產業功能都能充分發揮作用,需要創新“市場力量”與“政府之手”相結合的制度化運行機制。保障糧食安全與經濟高效專業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需要將農戶微觀主體經濟需求與政府行政主體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宏觀目標相結合,要在尊重市場機制作用下讓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發揮作用,以保障農業戰略性產業順利發展,讓糧油等大宗農產品專業化生產主體獲得正常的經濟收入。
四、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建議
(一)加速耕地規?;鬓D監管與保障機制建設。在耕地流轉穩定推進過程中,亟需加強耕地流轉監管,出臺必要的政府干預或有利于抵制流轉成本快速增長導致的不利于耕地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的問題。農業與土管等相關部門應在全省耕地一張圖基礎上對耕地三權分置情況及時掌握、動態管理,為耕地使用及其動態變化提供決策依據。同時,對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名不符實的“亂流轉”現象加以有力打擊。研究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流入耕地給予必要的補償的政策措施。
(二)以農戶為基礎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以農戶為基礎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家庭農場是主體。需要加強農業部門參家庭農場監管,與工商管理部門一道共同管好家庭農場建設工作。加大對家庭農場分類管理和分類支持的政策力度,對糧食功能區和現代農業園區內家庭農場實行分類支持政策,給糧油家庭農場更大支持,創新農業經營方式,以家庭農場為主體引導各類經營主體有序合作、共同發展。
(三)發揮村集體助推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的重要作用。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主要在于處理好人與地兩大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問題,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離不開村集體的重要作用。為發揮村集體在規模經營中的積極作用,需要對村投資,改造村莊農田,加強鄉村水渠路網建設,完善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適度規模經營體提供硬件條件。村級組織可以在土地流轉、農業工人雇用、農田設施建設等方面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適度規模農戶發展規模經營積極性和創造力。
(四)整合農機農藝技術為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適度規模經營對技術的需求不僅需要為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產業鏈發展提供先進適用技術,技術之間互補、協同和整合。特別是提供與規模發展相適應的農機與品種、農機與農藝相互適應和共同作用的配套技術,加強以全程機械化為主導的土地標準化、水利設施化、農藝制度優化等技術組合,鼓勵農業科研部門與規?;r戶共同開展農技研發與技術推廣。
(五)建立與規模經營服務相配套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了農戶(農場)適度規模經營更好發展,必須大力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與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需要政府支持建設一批農戶自身無法提供的社會化服務組織,鼓勵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補貼加有償的服務模式。通過自組織服務、社會化有償服務和政府公益性服務構成全方位服務網絡,從根本上支撐起滿足規模化農業經營組織所需要的技術、政策信息、人力資源、品牌建設和市場信息等服務需求。
(六)以適度規模為紐帶推進農業三次產業融合增值發展。規?;r業不僅是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提供者,必須是立足自身提供的初級農產品和美麗田園特色,構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著力建設特色農業產業鏈,融合一二三產業,使規模經營與產業增值融為一體,使規模經營在微觀層面上達到效益優化。鼓勵規模農戶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開發觀光農業、農事體驗、民宿經濟等新業態,發展種養結合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支持發展農業電子商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江現代農業2017-11-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