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鄉村,需要進行發展形態的創新。總體來看,中國的未來鄉村是一個由特色小鎮為龍頭,發揮小鎮綜合服務功能,特色小鎮帶動并引領村莊發展,村鎮融合、村村一體,城鄉融合互動,支撐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鄉村居民生產與生活提供綜合服務的綜合體。所呈現的是一個區域性新型鄉村社會發展的新形態。發展的總體目標是農民更富,農業更強,農村更美。
創新未來鄉村發展新形態
未來新鄉村是傳統鄉村的飛躍。這種飛躍,以社會形態的轉型為基礎。從總體來看,田園綜合體的創建就是要推動傳統鄉村向未來新鄉村的轉型發展。
塑造新主體。未來鄉村發展的主體呈現三大特點:一是開放與包容性,鄉村農戶與外來經營主體以特定的產業為載體,通過合伙、合作等方式組成利益共同體,實現鄉村農戶與外來經營主體相結合,由此共同支撐未來鄉村的發展。二是產業主導。未來鄉村主體的產生與發展,源于現代鄉村新型農業產業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同時,新型產業的不斷創新與發展,成為促進主體發展壯大的根本力量。三是多元化。在未來鄉村的發展過程中,有由傳統農民發展的新型農民,有農民之間合作的經濟組織,有新型集體經濟組織,也有農業產業化的經營主體,地方政府部門也有參與,多元主體共同推動傳統鄉村向未來鄉村發展轉型。
未來鄉村服務形態加快變化。一是服務對象轉型。突破傳統鄉村為農戶自我的服務模式,轉變為新型主體服務,為社會提供綜合服務。二是服務方式創新。體現服務面向主體需求,有為新型農民創新創業提供的服務,也有為市場提供的有機農產品、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等綜合性的產業服務。三是服務產品化。改變過去以原料形態服務社會的模式,以服務對象的確立為前提,通過分析對象需求,推動新型產業資源創新與服務產品的創新,以服務產品滿足對象的需求,實現市場化。四是服務內容綜合發展。一方面,它面向區域的市場,滿足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另外,對具體的人群來說,從物質形態優質農產品的供給,到文化體驗與精神滿足,實現綜合性服務供給。通過創建公共資源性質的公共產品與具體的產業服務產品相結合,共同為社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未來鄉村運行機制創新的基礎是市場化機制與新型鄉村社區綜合治理方式創新的有機結合。市場化機制的基礎性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業化。強調法人組織特別是企業在鄉村產業發展中的主體作用。一切產業的創新必須面向市場,在對市場需求分析的基礎上,創意服務產品,按照產品性質與屬性,配置產業資源。二是資源的資本化配置。其核心是按市場法則配置相關資源,實現效用的最大化,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在鄉村發展與建設中,往往通過公共資源、產業資源與產品資源創新的有機結合與合理配置,支撐未來鄉村的綜合產業服務。
重建五大支撐
打造小鎮支撐。特色小鎮對鄉村發展的支撐作用主要通過以下方式來體現:一是依托產業特征,搞好小鎮功能分區。二是配置新資源,布局新產業。三是發揮小鎮服務功能。
打造特色產業集群。一是集群化發展。有精品農業、科技型農業,還有文化體驗與休閑養生養老產業。二是市場化。面向周邊市場,按照不同人群,不同時間的需求特點創新服務產品,實現區域性產業服務。三是突出地方特色。立足本地自然風貌與農業產業特色來創新現代農業新產業,以農業新業態、新產品、新市場推動地方特色的形成。四是通過創意與融合創新新產業來實現為周邊市場的服務。
創建特色村莊。特色村莊要體現五大特點:一是特色風貌。二是特色文化。三是特色產業。四是特色服務。五是特色自然生態景觀。
發展新型產業農民。主要有三種主要的方式:一是自組織,也就是農民相互間,依據產業創新發展的具體要求,組成合作社或者是合作聯合社。二是業主型農民。在鄉村發展過程中,將新型產業創新作為抓手,通過推進農民資產化的配置創新,依據產業發展的新要求,將現有資源性資產,主要包括田地、民宅等以不同的形式入股,通過功能轉型,為新型產業的創新提供資源。傳統農民由原來勞動型農民轉變為業主型農民。三是合伙型農民。今后,傳統農民依據新型產業發展的要求,與新型產業運營主體建立合作關系,按照“公司+農戶”的產業化模式,推進產業創新發展將會成為未來鄉村發展的有效形式之一。四是產業型農民。隨著新型產業的不斷發展,一方面,新型經營實體需要勞動力,另一方面,現有的農民通過培訓進入新型產業,傳統的農民變成新型產業農民。隨著鄉村的大發展,新型產業、新型企業、新型職業、新型人員將依據新型產業的創新,以產業鏈為載體,形成產業大軍。
創新運行機制。一是市場化。產業創新應是市場導向型的現代產業發展模式。二是共享與分享。堅持開放原則,實施資源精品化發展戰略,推進公共資源及其產品成為產業的共享資源。三是包容性增長。通過創建主導產業帶動周延產業發展模式,構建起產業生態,推動集群化發展。四是一體化。實現產業多功能融合,多界融合,多元素融合創新,通過構建產業生態、產品生態促進鄉村發展。五是節省服務。強化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創建智能社區,實現服務平臺化,構建在平臺化基礎上的自我服務體系。六是群體治理。一方面,明確主體類別。既要服務經營主體,也要尊重用戶主體需求;另一方面,強化公共產品的服務功能。七是可持續。始終堅持并正確處理四大利益關系:一是正確處理政府、經營主體、用戶、農民各主體的利益關系;二是科學構建與正確處理資源、生態、產業發展的關系。通過構建循環發展方式與生態集群發展方式來實現田園綜合體的可持續發展。三是科學處理鄉村發展與文化傳承、創新的關系;四是正確處理與區域發展的關系。使鄉村發展成為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重構發展方式
重構發展方式核心是構建新型“三農”關系。創建未來鄉村,就是要打破原有與時代發展不協調的“三農”關系,重構新型“三農”關系。
構建現代農業供求關系。通過創造需求大于供給的發展態勢,來構建產業發展的主動權,實現需求的升級與變化推動供給的發展與升級的發展態勢。
提升農業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農業與國民經濟關系的基礎性地位主要表現在:一要推進農業產業功能化及其創新。二要保有生物多樣性與發揮生態優化功能。三要發揮中華文明傳承與創新功能。
構建區域發展新關系。首先,推動城鄉一體,實現城鄉互動。其次,推動村鎮一體,實現村鎮互動。第三,推動村村一體,實現村村互動。新時期,如何實現村村一體,村村互動?一是要推動特色村莊形成區域中心。以特色村莊為基礎,帶動周邊人群聚集,形成產業、文化、社區治理相互融合的區域綜合體。二是推進區域共同治理。以特色村莊為中心,在村民管理、社區治理及產業發展等方面實現一體化。三是創建綜合服務體。通過原有村莊服務產業功能的再造,創建對外提供多元化綜合服務的產業,形成新型的鄉村綜合服務體。第四,推動區域一體,實現縣域互動。
創新推動未來新鄉村創建
跳出傳統發展路徑。一是跳出傳統農業發展路徑,發展新型產業。在發展方式上,構建面向市場需求的市場導向型的新型產業。在農業形態上,以創新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總攬,通過農業產業功能多元化創新,實現多元素融合,創建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市場。二是跳出傳統農村發展路徑。通過創建特色小鎮,創新新型產業,構建起鎮村一體、村村一體,城鄉互動,區域融合,特色鮮明,環境優美,和諧宜居的新鄉村,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未來鄉村發展目標。三是跳出傳統農民,大力發展與重塑現代新型產業農民。通過縱向與橫向的產業創新,使“新農民”成為新產業的推動者與實踐者,成為傳統“三農”向“新三農”發展轉型的動力。通過產業載體,股權參與,資產融合等多種方式,發展現代“業主型產業農民”。使新型農民成為未來鄉村發展的產業大軍。
“回歸鄉村”。也就是按鄉村發展的要求建設未來鄉村。回歸鄉村,是立足當時,面向未來發展的鄉村創建行動。要達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未來鄉村發展目標,必須做好四個方面的回歸:一是生存條件由農業主體性的生產環境,向人與自然和諧的原生態環境回歸,實現農業生態環境的景觀化,構建宜居、宜業、適宜養生的生態環境;二是由單一以農業生產為主體的生產方式,向原生態循環式農業生產方式的回歸,形成多元產業集群式發展,使未來鄉村成為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載體;三是由農戶生存性的居住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養生性開放式村落回歸。四是由自然狀態的村莊風貌向具有特色鮮明文化村莊回歸。
創意與融合引領產業集群創新。如何實現創意與融合引領發展?首先,確立“需求-產品創意-融合創新-新產業集群”的發展路徑。其次,做好市場定位。細分區域市場、季節性的時間市場、不同的人群市場,以市場的需求確定產品的供給進而實現產業創新。第三,把握元素功能,推動元素融合。也就是在確定市場需求的基礎上,確定產品功能,通過元素融合來實現功能化產品制造。第四,構建不斷升級的產業集群。通過產業創制,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形成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周延產業相結合,傳統產業、新型產業及戰略性產業相協調的產業集群式發展。在鄉村產業集群創新過程中,還要以特色的優勢產業為支柱,形成多元化產品集群、企業集群、品牌集群,核心產業與外延產業創新相結合,傳統產業、優勢產業與新興產業多元產業相互融合的產業集群。
存量資產利用與資源高效配置創新。隨著區域社會經濟結構的加快變化,在農村,原有的各種相對優質資源正在加快向周邊城市轉移,這一過程還在加速。與此相對應,在傳統村莊,存在部分資產加快廢棄,一少部分集鎮由于轉型相對遲緩,功能正在萎縮,個別古鎮正現衰落之勢。由于年輕人口進城加快,原自然村莊人口逐年減少,原有的部分中小學,農民民宅院落與自留地,溝崗、池塘、河湖,現有林木暫時荒置。這些資源與資產有國家的,集體的,也有農民和集鎮居民的。
投資創新。必須堅持“政府主導、企業運營、市場機制”的總原則。依據不同產品與產業性質,采取不同投資組合,實現投資差異化。依據不同市場,不同產業性質,采取補助、購買、租賃、投資分期返還等多種方式。組建利益共同體,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及法人化。以產業為載體,以供應鏈為紐帶,通過共同合資,一體化經營,龍頭企業+合作伙伴,產供銷合理分工協作,構建利益連接,組建利益共同體,共同推動投資創新。將農民及集體組織的生產資料、土地、房屋、勞動能力進行資源化的創新,與社會資本有機結合,組建可持續發展的經營主體,以推進可持續的產業發展。依據投資回報與收益方式的不同,引進PPP戰略投資,探索采取多種運營方式,推進鄉村又快又好的大發展。
科技支撐創新。科技支撐的創新主要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一是要求鄉村產業創新建立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實現科技與鄉村產業創新的融合發展,形成科技型農業產業。二是科技創新推動鄉村生產方式與居民生活方式的創新,實現產品的市場化創新,以科技化的產品滿足市場的需求。三是科技支撐通過與具體的產業融合發展,實現科技創新自身發展的產業化經營。四是依據現實需求,突出創新重點環節,實現重點突破。重點是種質資源,產業多功能性開發與資源轉換創新,以及按照產業發展要求,按照市場化要求進行資源化配置的創新。
作者單位: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工作通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