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田鎮毛田村和棋梓鎮連山村均位于湘鄉市的西南部,毗鄰水府廟水庫,為庫區村,村民以種植水稻為主,是貧困問題較突出的欠發達地區。調查毛田鎮和棋梓鎮精準扶貧與水庫移民的脫貧現狀,以及導致貧困所產生的因素等,針對性的采用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的方法,對毛田鎮毛田村和棋梓鎮連山村精準扶貧及脫貧情況進行深入調研分析,績效評價,并提出以建立全社會扶貧開發投入體系為核心要素,細化識別標準,精確管理和幫扶的對策建議,希望能為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借鑒和支持。
【關鍵詞】水庫移民; 精準扶貧; 脫貧攻堅; 產業開發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工、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做好精準扶貧脫貧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為扎實推進我市水庫移民的脫貧攻堅工作,按照”精準扶貧”和深、細、準、實的總體要求,我局成立精準脫貧工作領導小組,以”精準扶貧”、”科學扶貧”為行動指南,全力推進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扶貧,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和資金投入,同時以棋梓鎮連山村的精準扶貧工作為試點,進行集中專題調研。
二、基本情況
1.精準扶貧狀況。毛田鎮毛田村和棋梓鎮連山村都因村級集體經濟落后,貧困人口群體大,2014年被定為省定貧困村。毛田村地處毛田鎮中西部,總面積9.6平方公里,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總計62戶155人,涉及五保戶20人,低保戶54人,移民戶38戶95人。連云村總面積6.5平方公里,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共計77戶235人,涉及五保戶2人,低保戶64人,移民戶14戶41人。
表一 毛田鎮毛田村和棋梓鎮連山村貧困人口組成情況
2.實地調查報告。2017年5月--7月,通過對毛田村、連山村進行實地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發放調查問卷 9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86份,回收率96%。
表二 毛田鎮毛田村和棋梓鎮連山村貧困移民戶基本信息
根據調查分析顯示,貧困家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受文化程度所限,通過自身力量改變極端貧困經濟狀況的可能性非常小。調查對象收入來源于種養植業,其中部分人因文化水平低,使他們在新知識、新技能扶貧培訓學習中遇到很大困難,仍然只能采用傳統的種養殖方法。很多貧困戶家庭都是喪失自身勞動力的或者自身勞動力不足的,原因是許多貧困村民長期過度勞動,不注重保護身體,患上了關節炎,內風濕等職業病以及身體自身患病等,致使大部分貧困戶勞動能力喪失、就醫成本上升。因技術致貧、因病致貧、因殘致貧是連山村移民致貧的主要原因。毛田村、連山村按照精準扶貧、脫貧攻堅路線圖要求,在2018年全面實現脫貧。各貧困戶家庭情況在政府政策、市、鎮、村委干部幫扶下都在逐漸的好轉。
三、問題與難點
通過走訪調查和數據分析,我們發現這兩個貧困村的貧困戶和扶貧情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貧困群體內生動力不足。一是智力不高。根據表二數據分析,貧困戶勞動力文化素質明顯偏低,青壯年勞動力有一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經調查發現,有一定知識功底的年輕人,可通過培訓來提高,近幾年這兩個村都有組織移民就業技能轉移培訓及實用技術培訓,參加實用技術或職業技能培訓的貧困移民戶勞動力脫貧效果明顯,特別是參與月嫂和廚師培訓的,現在都在長沙、湘潭工作,平均月收入有5000元左右。但貧困戶大多個人年紀大、文化素質低、接受能力弱、適應能力差的只能在家從事體力勞動,難以勝任復雜工作。二是身體不佳。兩個村60周歲以上的村民有285人,屬癡、呆、傻、殘的合計有100余人,有224人屬患大病絕癥的,其中258戶是因病致貧,因天災人禍造成3戶12人返貧。通過以上數據不難看出,很多貧困戶的身體狀況不好,家有病人,除需要醫藥費外,勞動力嚴重不足,年齡結構明顯老化,影響了生產經營活動。三是觀念不新。通過調查發現,不適宜的生活方式和風氣習俗仍然存在,貧困戶不光缺資金、缺智力、缺勞力、缺物質、缺技術、缺信息、缺思路,少部分還產生了依賴思想,認為各級的幫扶理所應當,過多強調自己的困難,以喪失勞力、身體差、年齡大為由,只想走“政策兜底”的路子。很多貧困戶完全就是等著國家的扶貧,靠著幫扶單位的慰問,要幫扶人多給些等問題存在。
2.資金需求與投入仍顯矛盾。一是基礎設施不完善。兩村都有村民居住在山腰、山沖的貧困戶,山大人稀,里程長、基礎差,村道沒硬化,設施不完善,且數量多,投資大,貧困戶無籌資籌勞意識,“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二是扶持資金不集中。貧困戶自身能力受限,產業扶貧比重小,發展慢,雖然近兩年,移民局下到了貧困村送果苗、送鵝苗,并免費提供培訓,但都規模小,運作簡單,以戶為主、不成規模,農業、交通、水利等部門資金沒有有效整合,發揮的效果不是十分明顯。三是部分政策補助標準低。2017年,我市列入了湖南省第三批移民避險解困試點縣市,符合條件的困難移民可享受政策扶持,但經調查發現,90%的貧困移民戶因自身無資金,補貼款太少等客觀原因導致無能力享受扶持政策,避險搬遷與危改標準低,導致很多貧困戶搬不走、建不起。
3.幫扶措施短期難以見效。一是致富帶頭人缺失。隨著農民工進城務工人數的急劇增加,雖然收入提高了,但抽空了農村的勞動力,影響了產業化扶貧的智力和勞動力支持。許多貧困村已無青壯年勞動力,多數貧困戶對扶貧政策模糊不清,這對于培植貧困地區的產業和提高生產技能也帶來了不利影響。村中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殘孕。文化水平素質不高,本身發展能力不強、有些貧困戶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接受程度底,產業扶貧推廣慢。二是扶貧產業見效慢。很多扶貧產業剛剛發展,貧困群眾短時間增收難度大。受自然地理條件的制約,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單一,結構不合理,效益不明顯。調研中發現兩個村近幾年來,都有加大產業扶貧力度,扶持發展了本村適合的特色產業,但因投入不足、不成規模、商品率低等原因,增收的效果不太明顯。
四、對策與建議
1.在扶貧到戶思路上,實現開發式、開放式、保障式扶貧有效銜接,全面實施扶貧政策。一是實現扶貧開發與農村低保制度的有效對接。對農村無勞動能力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其實施保障式扶貧;對農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通過實施扶貧開發,促進其脫貧致富。加強扶貧與民政部門的溝通協調,根據新的扶貧標準,深入基層,調查摸清貧困人口底數,建立健全貧困人口檔案,實現扶貧開發與低保制度的有效銜接。二是完善統籌協調、分工負責的 “大扶貧”協調機制。充分整合各類扶貧資源,各相關單位按照“統一領導、明確職責、協調配合”的原則,用“大扶貧”理念構建比較完備的扶貧到戶工作體系。
(二)在扶貧到戶措施上,堅持基礎設施、連片開發、全面扶持到戶協調拉動,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向縱深發展。一是優化扶貧資金使用結構。根據我市實際,按照扶貧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整合各方資源,積極調整和優化資金使用結構,逐步降低專項扶貧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加大支持特色產業發展和提高貧困農民自我發展能力的投入,安排更多資金直接扶持貧困戶。建立和完善財政扶貧資金與金融資源有機結合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財政扶貧資金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正確處理群眾自立與項目扶持的關系,完善以獎代補等扶持到戶的激勵機制。二是建立區域扶貧連片開發與扶貧到戶相結合新機制。貧困地區自然資源、區位環境、基礎條件差別很大,根據我市貧困區域分布實際,實行分區、分片的扶貧政策和措施,區別不同類型,對生產發展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進行區域開發、流域治理、連片實施、整體推進,積極探索區域發展與扶持到戶相結合的路子。整合資金,突出重點,創新模式,對貧困村相對集中的鄉鎮,創新“鄉鎮為單位、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扶貧模式。三是堅持直接到戶與間接到戶相結合,更加注重直接到戶。安排到戶的扶貧項目資金,要通過項目補助、產業帶動、技能培訓、貸款貼息等方式集中用于扶貧對象,使其真正得到直接有效扶持。對扶貧資金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嚴格評審,確保其與貧困農戶生產生活緊密相關,使貧困人口從中優先受益。
(三)在扶貧到戶方式上,突出瞄準對象、夯實基礎、差別扶持等關鍵環節,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全面扶持途徑。一是充分發揮政策杠桿作用。綜合調研結果分析,目前的扶貧工作多由政府主導,甚至部分基層完全由政府主導,這種扶貧模式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種扶貧太過依賴政府及各部門的資源和資金,缺乏扶貧效率和主動性。精準扶貧強調扶貧資源的優化配置,引入社會,市場等要素勢在必行,立足于當地實際,建立“項目包”,充分發揮政策杠桿作用,進而吸引社會企業等市場主體把各種資源配置到相應貧困地區,發展在地產業鏈,實現產業鏈的優化重組,甚至吸引外出務工的輕壯勞動力回流發展當地經濟,從根本上實現脫貧致富。二是強化社會公益組織職能。采取有效措施動員更多社會力量進入扶貧領域,注重把政府扶持與社會扶持相結合,完善“一對一”的黨員干部幫扶貧困戶機制,按照以點帶面的思路,積極探索城區較發達的有幫扶能力的村和山區貧困村之間的結對幫扶,充分發揮社會扶貧的巨大作用,吸引社會基金參與當地扶貧,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提高扶貧效率。可以說推進市場化扶貧是必由之路,引進如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模式加強政府與市場主體,社會組織協作,群策群力共同推進扶貧開發事業,必將使扶貧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結語
為了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以攻堅之舉推動精準扶貧,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社會層面都是花了大力氣來實現這一歷史創舉,依然取得了豐碩成果,但畢竟精準扶貧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仍然面臨諸多的難點和問題,為了更好的完成精準扶貧工作,迫切要求更新精準扶貧理念和機制,在精準識別、加強監督和精準管理上進行破解,以促進扶貧資源的優化配置,盡快實現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目標,并最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金偉連,湘鄉市扶貧辦;彭國成,湘鄉市移民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