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發展理念,這既切中了當前鄉村發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時代鄉村發展方向,明確了鄉村發展新思路,是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性轉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我們保持清醒頭腦,堅定信心不動搖,咬定目標苦干實干。然而,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發現有幾個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首先,是認識上的“片面性”。在一些農村,許多村干部和農民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質內涵和重大意義認識不全、理解不透,把改變農村“臟亂差”、治理農村環境污染等,簡單作為鄉村振興的主要“標志”。
其次,是發展目標的“偏離性”。一些地方搞層層加碼,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一些地方借機醞釀大拆大建,在農民宅基地上搞別墅大院;一些地方只注重村里的街道如何“拓寬”和“取直”等。一味追求表面形式上的靚麗,外觀上的整齊,根本不考慮留住“鄉愁”,把發展農業農村經濟這個首要任務拋到了腦外。
再者,是建設中的“盲目性”。有的對實現鄉村振興存有“急于求成、短期見效”的“跨越思維”,恨不得一朝一夕就建個美麗村居。因此,無視財力物力,甚至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
此外,是不作為的“消極性”。這種現象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比較突出。在調查座談中,有些村干部悲觀失望地說:“我們這里歷史條件就很差,實現鄉村振興那是說大話,能維持現狀就不錯啦!”還有相當一部分貧困村維持“濤聲依舊”的局面,拉著架子等待支援和愛心相助。
上述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加大宣傳力度,讓鄉村振興戰略家喻戶曉、付諸實際行動;要因地制宜搞好規劃設計,防止搞“一刀切”的形式主義,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尊重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他們的意愿,依法保護傳統文化村落。要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施策,堅決打好扶貧脫貧攻堅戰,讓鄉村振興給農民群眾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