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燦姣:鄉村振興需發揮新鄉賢的作用

[ 作者:劉燦姣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24 錄入:王惠敏 ]

導語:“皇權不下縣”的中國古代,在廣袤的鄉村大地,社會秩序得以維持,鄉賢功不可沒。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基礎建設、救助幫扶、風習教化等公共事務,由此而形成了鄉賢文化,成為寶貴的傳統文化資源。在新時代,我們同樣可以對傳統鄉賢文化進行借鑒。而當前的農村建設實踐也恰恰表明,鄉賢文化是可資利用的重要文化資源。因此,我們呼喚新鄉賢,號召那些自鄉村走出去的賢能之士反哺桑梓,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而新鄉賢及其所影響輻射的鄉民可以成為其中的中堅力量。

鄉賢是“在地的賢達”或“與鄉邑具有地緣關系的賢達”,我國古代特殊的國家治理結構使得鄉村產生了鄉賢鄉紳這一群體。相比較古代鄉賢,今日的新鄉賢有了更廣闊的主體范圍,如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還有葉落歸根的離退休人員、大學生村官、新富賢能者等等。他們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在鄉民鄰里間威望高、口碑好,正日益成為新鄉賢的主體。

那么,如何讓新鄉賢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筆者以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在經濟方面,新鄉賢中的鄉鎮企業家群體,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為鄉村經濟發展做貢獻。在資金流上,可以與當地政府聯系,對于特別貧困的鄉村,設立扶貧基金,提供企業貸款等;對于懂技術的鄉賢,可以鼓勵他們定期回鄉開展技術培訓,讓村民掌握一技之長;同時,一些成功的鄉鎮企業家還可以利用自身企業類型和優勢,與鄉村實際相結合,對村落經濟結構進行提升和改造,一方面傳授創業經驗,幫助村民創業,另一方面,則是吸引村民到當地企業就業。通過這一系列措施,讓鄉村留住人才、回流人才、吸引人才,切實促進鄉村經濟發展。

在文化教育方面,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大量本土人才,但如今很多農家子弟通過高考走出鄉村,未必回鄉工作;鄉村教育也普遍存在師資、生源、設備不足等問題。筆者以為,地方基層政府可以聘請曾經從事教學工作、現已退休且身體健康的新鄉賢,回鄉擔任一定的教學工作或教學顧問。這些新鄉賢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教學經驗,而且大多心系家鄉,在工作多年后“落葉歸根”的同時能為家鄉做貢獻也是他們的心愿。只要政府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助和相關優惠政策,他們一定樂意回鄉,發揮余熱。

在鄉村治理方面,也可以充分發揮新鄉賢的作用。中國的鄉村社會,是以人為中心的復雜的人際交往方式和以血緣維系的家族或鄰里關系而繁衍存在的。鄉賢作為本地有聲望、有能力的代表人物,在協調村民糾紛、處理鄰里關系、緩和利益沖突、調解家庭矛盾等方面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政府應該著力將體制之外的新鄉賢整合到鄉村建設與管理中,如吸收他們成為村務監督委員會等監督機構的成員等,使新鄉賢成為鄉村多元治理的重要力量;同時,著力培育“在地”鄉賢,如江蘇豐縣的“鄉賢工作室”,3000 多名新鄉賢全都是退休老干部、老黨員等在當地有一定號召力和影響力的人。這些“在地”的新鄉賢不僅能有效地調解鄰里糾紛,敦化鄉風民俗,還能及時聽取群眾意見、建議,積極向上反映情況,促進問題盡快解決,一如古代鄉賢一樣在鄉村社會起著下情上達、監督治理的作用。

此外,新鄉賢的示范作用可以助力鄉村精神文明及鄉風民風建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一是深入挖掘和恢復本鄉村的古代鄉賢人物及事跡,通過宣講、墻畫、宣傳片等方式進行宣傳,用古代傳統鄉賢文化涵養鄉民;二是修復或者是新建鄉賢祠,鄉賢通過個人的奮斗,功成名就后回饋故里,用自己的言、行、德影響家鄉,讓鄉人產生一種共同的認同感和榮耀感,因此可以開展“學鄉賢、做鄉賢”等活動,弘揚新鄉賢精神,樹立榜樣力量,讓當代鄉賢文化教化、陶冶、影響鄉人;三是可以通過開展家譜家風家訓的征集,營造鄉風鄉俗氛圍,重視道德教化的培養。

總之,新鄉賢在扶貧濟困、助學興教、道德教化、村落治理等方面都能夠起到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為鄉村振興提供內生力量。

作者為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 在线亚洲专区精品中文字幕 | 日本理论午夜精品中文字幕 | 小草在线影院婷婷亚洲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