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徐剛: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如何發力

[ 作者:徐剛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1-24 錄入:王惠敏 ]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這是中央首次提出“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如何理解和推進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

深化農村改革激發活力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農村改革是‘三農’發展的重要動力,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2017年12月30日農業部召開的深化農村改革情況交流會上強調。

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是深化農村改革的基礎性工作。目前,試點范圍已擴大到2724個縣、3.3萬個鄉鎮、54萬個行政村,確權面積約占二輪家庭承包耕地賬面面積的84%?!?018年是收官之年,除少數民族邊疆地區外,其他省份均應基本完成確權工作?!表n長賦表示,不僅要按期完成確權登記頒證任務,還要推進確權成果應用。要繼續用好用活確權成果,為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承包地有償退出、互換并地等提供支撐。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涉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一件大事。據介紹,農業部會同有關部門在前期29個縣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基礎上,2017年新增100個試點縣,各地扎實有序推進試點任務,改革取得良好開局。韓長賦指出,2018年將繼續擴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試點總數擴大到300個,選擇有代表性、工作基礎好、干部素質高的50個地市開展整市試點。各試點地區要在成員身份確認、資產折股量化、股權設置管理、收益合理分配等方面積極探索,城中村、城郊村和經濟發達村還要開展集體資產股份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繼承等試點。農業部將推動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方面的法律,并出臺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規范性文件。

中國社科院農發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在“制度性供給”的概念下,承包地到期再延長30年、“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產品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等一系列熟悉名詞都被涵蓋。通過改革、制度創新和政策完善,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逐步地清理出去,保留行之有效、未來還要繼續堅持的政策。

推動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

長期以來,我國城鄉二元體制導致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隨經濟發展過度向城市集中,而相應的體制機制又不利于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導致農村長期處于“失血”狀態,城鄉發展嚴重失衡。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看來,實施鄉村振興需應對的最大障礙是體制機制,“最困難的是如何推進自然要素真正地向農村流動。在市場化進程中,自然要素總是向效率高的地方、向工業、向城市轉移。如果沒有國家的規劃、沒有政策的干預,鄉村甚至包括農業就會自然地衰落下去。我們提出振興的戰略,就是用來矯正市場?!?/p>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首先就明確“必須重塑城鄉關系,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會議提出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并在推動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要素流通、城鄉互補等方面作了部署。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俊表示,現在城鄉之間要素雙向流動的合理機制還存在很大的缺陷,無論是農民進城還是城里的人才、資金下鄉,這個渠道還沒有完全打通。建立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就是要疏通城鄉之間要素雙向流動的渠道,建立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就是要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也要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村經營管理》2018年第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看片国产 | 亚洲国内偷拍福利 | 日韩精品第一页 | 午夜福利免费体检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内妇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