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和總部署。2017年12月18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問題,對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提出明確要求。2018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下發,從宏觀架構到微觀操作明確了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可以說,從黨的十九大到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發出了全面振興鄉村的動員令和集結號。
新時代的鄉村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廣闊天地,也是一個充滿探索與艱辛的發展天地。我們有黨的領導優勢,有億萬農民的創造精神,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問題在農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在農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
面對我國國情農情的新變化以及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農業供給質量。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線,是鄉村振興的生命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
提高農民適應市場競爭能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我國傳統農業以家庭和小農戶為主體組織生產經營,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能力不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提高農民適應市場競爭能力,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和抗風險能力。通過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農民專業技術培訓等,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整體發展水平。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受歷史欠賬較多、融資渠道不暢等因素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建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需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農村供水、供氣、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加快數字鄉村建設,彌合城鄉數字鴻溝,全方位提升鄉村整體發展水平。
增強深度貧困農戶發展能力,促進全面精準脫貧。擺脫貧困是鄉村振興的前提。現階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也是精準脫貧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決定意義的攻堅階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聚焦深度貧困農戶的脫貧,增強深度貧困農戶的發展能力,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既要消除物質貧困,也要消除精神貧困;既要“輸血式”扶貧,也要“造血式”扶貧。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創新鄉村治理體系。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原則是黨管農村工作,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突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戰斗力、凝聚力,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
(作者系湖南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本文系作者在湖南省社科院舉辦的“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學習座談會”上的發言,中國鄉村發現網根據錄音整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