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微博上有一組有趣的照片:鄉村的水泥路上,一位荷著鋤頭的農村大姐,嫻熟地騎著平衡車回家。不少網友留言感嘆:“這么潮?還是我想象中的農村嗎?”“現在不懂點高科技都不敢回老家了。”
為何這樣一組圖會讓人下意識地多看幾眼、多談幾句?在筆者看來,這位騎平衡車的大姐,雖然在農村還是特例,但足以顛覆自己對于農村固有的印象。平衡車作為城市里都未普及的高科技產品,居然成為農村大姐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代步工具,不由得讓人感慨:農村未來可期。
筆者回鄉下老家過年,僅帶上一部手機也能在村里的小賣部置辦年貨;與鄉親們聊天時發現,“村淘”(農村淘寶)這個詞匯似乎已融入到大家的生活習語當中;吃完晚飯,收拾完畢,一起去鄰居家門前的水泥地坪上跳上幾曲“廣場舞”舒展身體,也成為了農村大姐們休閑的常態。窺斑見豹,看似只是農村大姐生活細節的小小改變,實則體現出農村居民觀念的時代變遷。
“農,天下之大業也。”鄉村振興、農業發展、農民富裕,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前不久公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列出了一張非常清晰的鄉村振興時間表: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到2050年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展望未來,農村會是怎樣一個大有作為的舞臺?
鄉村振興將是一個偉大的變遷,同樣也是艱難跋涉的過程。要從根源上改變農村落后面貌,不僅需要建房修路等物質上的投入,還需傳遞開放包容、科學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注重品質、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真正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整治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鄉村振興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經濟議題,它早已超越了產業發展和經濟的范疇,向鄉村文化傳承和思想建設層面延伸。振興鄉村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只要堅持思想先行,著力觀念更新,鄉村振興未來可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