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張紅宇:鄉村振興與制度創新

[ 作者:張紅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26 錄入:王惠敏 ]

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在堅持黨在農村基本政策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強化制度供給,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探索中國特色城鄉發展新路徑。

一、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是農村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資源,農村土地制度是鄉村振興最重要的制度支撐。當前,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要滿足兩個前提:一方面,要有利于實現“四化”同步發展要求,繼續解放農村富余勞動力,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與國民經濟結構優化同步增長。另一方面,城鎮化進程表現出階段性和區域性特征,內陸地區城鎮化發展水平歷史和現實表現都顯著低于沿海地區。對于仍將大量留在農村的居民來說,農村不僅是他們的生產場所,更是生活場所,土地制度安排必須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以保障其發展權利。為此,要以土地“三權”分置為統領,不斷創新和完善多重目標約束下的農村土地制度。

(一)堅守底線。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持家庭經營的基礎性地位,這是一切制度創新的前提和出發點,也是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遵循。農村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這是農村最大的制度,必須堅持不可動搖。實踐反復證明,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家庭承包經營是符合中國國情農情的最優制度設計,不僅支撐了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也有利于確保廣大農民群眾平等享有基本生產資料、實現共同富裕,在全球范圍內展現了中國特色公有制背景下農地產權制度的創新路徑。要進一步探索建立健全集體經濟組織民主議事機制,確保農民集體有效行使集體土地所有權。切實維護農民土地承包權益,完善承包權的權能內容。

 (二) 穩定預期。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重大決定,給億萬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吃上定心丸,為鄉村振興奠定了長效制度保障。新一輪承包期起點從二輪承包到期算起,再延長30年就是到2050年左右。這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構想高度契合,歷史節點和標志性意義重大。既保持了農村土地制度安排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又給屆時城鄉關系、工農關系深刻調整下新的制度設計提供了空間。要做好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等基礎性工作,抓緊研究制定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具體辦法,確保政策銜接、平穩過渡。

(三) 提升效率。“ 三權”分置的制度框架使土地經營權得以突破傳統村社限制,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市場化配置,為引入先進生產要素、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創造了制度前提。目前,超過三分之一的承包地經營權發生流轉,農村土地經營格局已經由傳統的家家包地、戶戶務農向承包小農和經營大農并存轉變。“三權”分置作為一種根本性、長遠性的制度安排,為農地制度創新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范式。要繼續完善“三權”分置制度體系,因地制宜探索“三權”分置多種實現形式,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

二、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不僅關系到誰來振興鄉村的問題,更關系到怎樣振興鄉村的問題。適應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快健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一) 多元融合。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根源于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和資源組合方式,共同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隨著農業產業形態的拓展和產業鏈條的延伸,各類經營主體之間呈現出功能互補、融合發展的趨勢。一方面是不同主體的縱向融合。充分發揮各自在不同生產經營環節的組織優勢,通過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和分配機制,形成互融共通、協同發展、共同壯大的高效經營模式,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保障供應鏈、完善利益鏈、拓展生態鏈。另一方面是同類主體的橫向融合。通過合作社聯社、家庭農場聯盟、產業化聯合體等形式,提高主體的組織化程度和規模效益,在更多要素集聚和優化配置基礎上實現更大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二) 共享利益。各類經營主體之間呈現出鮮明的資源共用、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發展趨勢。目前,參加合作社的成員平均增收1600元,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輻射農戶戶均增收達3500元。健全新型經營主體之間、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是大國小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帶動農民走上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路徑,體現了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的發展宗旨。要鼓勵通過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和組織化方式,促進新型經營主體和小農戶共享收益。要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帶動小農戶走上現代農業生產軌道。

(三) 規范有序。經過多年來自我發育和政策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總體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骨干力量。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處于由數量擴張到質量提升的關鍵階段。要把規范和質量擺在更重要的位置,在規范管理中做大做強、在做大做強中不斷規范,建立健全支撐中國農業發展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要引導工商資本有序“上山下鄉”,鼓勵他們帶來農村急需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等先進生產要素資源,帶動廣大農戶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同時加強準入監管和風險防范,避免出現“老板擠走老鄉”。

三、穩步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不僅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雙向流動,也有利于增強農民的集體意識和文化認同,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民共同富裕奠定產權制度基礎。

 (一) 固本強基。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可以重建農民之間的利益紐帶、情感紐帶、互助紐帶,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散”的農民重新“聚”起來。要在堅持黨組織的領導下,明晰集體經濟組織和村民自治組織的職能關系,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要在堅持公平的核心原則下,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進一步筑牢依法治國在農村的產權制度基礎。要在堅持集體所有的前提下,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進一步增強集體經濟發展實力,促進物質精神一齊抓,為實現鄉風文明和鄉村德治奠定物質基礎。

(二)明確路徑。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集體資產構成各異,農民群眾訴求多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很難用一套方案包打天下,必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不搞齊步走、不搞一刀切。要牢牢把握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確認、資產折股量化、股權設置管理等改革重點環節,著力解決集體資產股份有償退出、抵押擔保、繼承等改革關鍵問題。要按照中央確定的2019年底全面完成清產核資、2021年底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時間表,堅持先行試點、先易后難、由點及面、有序推進。現階段,股份合作制改革重點是在有經營性資產的村鎮,特別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經濟發達村。這既是一個逐步擴面的過程,也是一個貫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要有歷史耐心。

(三)實現飛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不僅是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終極目的,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過程中,發達地區探索早、辦法多,已經在盤活用好經營性資產方面趟出了多條有效路徑,確保了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實現了利益共享農民受益;欠發達地區雖然起步晚,近年來通過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也讓農民在分享土地權益的同時享有了財產權益,找到了符合實際的集體經濟發展路徑。要立足實際、充分挖掘,探索出符合自身特點的集體經濟發展道路,為實現“第二次飛躍”提供堅強動力,為引領和支撐農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夯實物質基礎。

作者系農業部經管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經營管理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国产欧美三级在线 | 婷婷射亚洲娱乐中文网 | 日韩情欲在线视频 | 欧美婷婷开心五月综合视频 | 思思久久96热视频主播 |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