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推進會,省委書記蔣超良在講話中提出:要加強領導,嚴明紀律,舉全省之力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要堅持一個標準,緊緊咬住“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人口,強化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兜底保障六大舉措,夯實基層黨建、精準管理、駐村幫扶、脫貧退出四個基礎,完善工作落實會商、扶貧協作、考核評估三個機制,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2月23日,湖北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發布《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十不準”規定》,直擊扶貧領域“四風”新表現,布設扶貧紀律“高壓線”,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作風保障。“十不準”內容如下:不準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準脫離現行國家脫貧標準。不準在落實精準脫貧政策上搞變通。 不準違反精準識別和脫貧退出的程序和規定。不準打著脫貧攻堅的旗號違規舉辦各類活動。不準搞“走讀式”“掛名式”幫扶。不準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搞“文山會海”。
“十不準”可謂是一針見血,抓住要害。緊密結合了當前精準扶貧和脫貧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利劍指向不作為和慢作為等問題,指向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可小覷。特別是形式主義的突出問題。如有的地方以會議落實會議;有的調研檢查走馬觀花;“形式主義扶貧”在一些地方比較突出;有的產業扶貧盲目跟風、填報過多,勞民傷財;有的搞“數字脫貧”,將項目資金投向個別的點,用來打造考察調研的專線,“盆景”之外卻是大片的“盲區”。有的花錢請新聞媒體、專家學者為扶貧總結經驗、開研討會,在報紙、雜志、電視、網絡等媒體上辦專版、設專欄。為這些問題,十不準都作了明確禁止規定。
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早在1948年毛澤東同志早就提出,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鄧小平同志也曾指出,我們這么大一個國家,怎樣才能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呢?一靠理想,二靠紀律。這些教導,都是經過革命、建設、改革實踐證明了的真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紀律教育,使鐵的紀律轉化為黨員、干部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加強紀律教育,就要旗幟鮮明講黨的性質、講黨的宗旨、講黨的傳統、講黨的作風,讓鐵的紀律轉化為廣大學員的日常習慣和自覺遵循,自覺做到始終敬畏法律,敬畏紀律,勤于檢視心靈、洗滌靈魂,校準價值坐標,增強政治定力,構筑起不想腐的思想堤壩。
加強紀律性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市主持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保障。習近平強調,脫貧攻堅面臨的困難挑戰依然巨大,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依然不少。今后3年要實現脫貧3000多萬人,壓力不小,難度不小,而且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難啃的硬骨頭。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弄虛作假、急躁和厭戰情緒以及消極腐敗現象仍然存在,有的還很嚴重。行百里者半九十。必須再接再厲,發揚連續作戰作風,做好應對和戰勝各種困難挑戰的準備。加強作風建設。只有嚴明紀律,才能保障各級領導各個方面堅持不懈提高攻堅能力,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要嚴明紀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糾正“四風”問題的重要指示精神,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我省實施辦法,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營造氛圍,推動形成人人關心、參與三大攻堅戰的生動局面,營造比學趕超、奮力攻堅的良好氛圍。
十條紀律制訂出來了,關鍵在落實和嚴格執行。要有鐵肩擔當抓落實抓執行的精神,爭當主攻手,主動啃最硬的骨頭、挑最重的擔子、攻堅克難、善作善成。凝心聚力抓落實,舉全省之力,盡銳出戰、科學作戰、從嚴督戰,合力攻堅,務求全勝。提升能力抓落實,對違反規定的問題要從來查處。同時要表彰先進,對成績突出的要表彰和鼓勵,這樣就能取得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
(作者傅光明系湖北省財政廳,高級經濟師,省作協會員,省詩詞學會會員,省財稅審詩詞分會副會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