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馬莊村考察時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抓鄉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是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現實要求。黨中央一直強調,要深入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引導廣大農民群眾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因此,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對于推動鄉村振興,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充分發揮好黨員帶頭作用,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提倡講文明,移風易俗,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協助解決農村矛盾、紛爭,影響并引導農民提高素質,抵制和擺脫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觀念和陳規陋習的影響,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和健康、文明、進步的風尚占領農村陣地,逐步樹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步伐,保持農村社會的繁榮穩定。同時,進行結對幫扶,著重在服務上下功夫,多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始終不渝地把精神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同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解決思想問題。
大力發展鄉村文化,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規范社會群體行為和心理的功能,在鄉風文明建設中具有其他社會要素無法取代的作用。必須用社會主義新文化占領農村陣地,讓健康的豐富多彩的新文化深入農村千家萬戶。要認真開展“三下鄉”活動。文化下鄉活動可以滿足農民的一些文化需求。要使“三下鄉”活動制度化、經?;?,同時又要跳出娛樂型的“小文化”框框。必須加大科技含量,引入科技、教育、扶貧、普法、計生等人文學科,構筑“大文化框架。只有這樣才能在更多層面滿足農民群眾的需求,做到以娛樂型教育農民,以實用型引導農民。要善于發揮農村文化能人、民間藝人的潛能和進城務過工的農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農村文化建設中唱主角,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潛移默化中引導農民自娛自樂、自編自演、自我教育,打造和弘揚農村特色文化,滿足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強鄉村村容整頓,不斷美化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要讓廣大農民群眾切身享受到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提高共同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必須從整治農民生活環境入手,不斷優化人居環境,使廣大農民群眾切身體會到精神文明建設帶來的變化。首先,切實治理農村的“臟亂差”,創造優美環境,結合做好舊村改造、村莊整治的規劃,加快自來水、電網、道路、改廚改廁等設施建設步伐;其次,認真抓好農村環境衛生的整治,定期開展衛生大掃除,集中清運垃圾,不斷凈化、美化、綠化鄉村環境,真正把廣大農村建設成為農民群眾心中所盼所想的“美好家園”。
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程,只有緊緊抓住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認真貫徹和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依靠農民、齊抓共管,用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形式,增強感召力、滲透力、吸引力,全面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讓農民群眾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真正獲益,進而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作者單位:宜賓市翠屏區環境保護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