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國家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城鎮化是在工業化迅疾發展背景下非農產業向城鎮集聚、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從我國來看,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質舉措,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通過改革釋放城鎮化發展潛力,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和社會和諧進步。”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從戰略全局高度,順應時代發展脈象和走勢,對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作出的科學決策和正確部署。按照現代城市發展新理念、新趨勢,我國新型城鎮化戰略已經并將繼續圍繞集約、綠色、智慧、人文四個基本維度加以推進和展開,以此提升城鎮的內在品質和外在形象。
集約化是新型城鎮的主要方向
集約化發展是指在某一特定區域層面,通過在空間上的合理布局和區域資源的優化組合,以較快速度和較高質量,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一種城市建設理念。新型城鎮既含納人口、資源、產業在城鎮及其周邊地區的收縮和聚集,也包括城市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和生活方式向城鎮的浸潤和滲透。在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時,不僅要注重提高城鎮人口比重擴大產業規模,更要強調完善城鎮載體功能,通過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城鎮市場中心、信息中心、服務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醫療保健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功能定位,著力增強城鎮的聚集度和承載力、擴大城鎮對周邊區域的輻射力和帶動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首要原則,是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合理引導人口流動,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使全體居民共享城鎮化建設的成果,換言之,新型城鎮化究其本質是人的城鎮化,只有減少農民數量才能提高農民生活質量,這已為國內外的成功實踐所反復證明。集約化發展注重通過合理布局、科學規劃、強化管理,引導產業、資源和人口在城鎮進行有機結合和有效聚集,從而推動工業化、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因此,轉變城鎮發展方式,實現從以外延擴張為主、重視數量增長的粗放型發展向以內涵增長為主、重視質量提高的集約式發展的轉變,是我國城鎮化持續健康有序發展的必由之路。
綠色化是新型城鎮的時代主題
當今時代是走向生態文明時代,綠色、生態、環保正在成為時代輝志與標識。從我國情況來看,目前一些地方在城鎮化進程中也面臨著日趨嚴重的資源環境生態問題,如水資源嚴重短缺 、大氣環境嚴重污染、城市垃圾處理能力脆弱、城市公共綠地嚴重不足等等,我國傳統的城鎮化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走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保育和空間優化為主要特征的綠色城鎮化發展道路。新型城鎮化的第一要義是以實現綠色崛起、保持良好生態環境為核心,當然綠色城鎮中的“生態”,已不僅僅是指傳統的自然生態,而是一個內蘊經濟、社會、文化、自然等諸多方面的綜合概念,隨著綠色環境日益成為城鎮競爭力的重要標準,建設綠色城鎮也越來越為國內外所青睞,我國很多地區把建設生態城鎮、園林城鎮、山水城鎮、森林城鎮作為規劃目標和發展模式。因此,在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過程中,應把建設綠色城鎮作為切入點,使之成為解決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矛盾的突破口,通過增強綠色發展理念、設計綠色發展模式、建立綠色管理體制機制、實施綠色科技支撐保障等,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
同時,還應看到,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正在融入我國經濟社會的各領域各方面,新興城鎮概莫能外。低碳城鎮是指全面采取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經濟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城鎮,建設低碳化城鎮能夠對能源技術、減排技術、產業結構和經濟形態以及居民生存發展觀念進行革命性變革,能夠極大地提高城鎮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在編織城鎮總體規劃和付諸實施時,應妥善處理好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三者之間的互恰關系。
智慧化是新型城鎮的重要引擎
智慧城鎮是城鎮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或稱為“升級版”,它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通過提高城鎮各種系統的感知能力、反應能力和處理能力,提高城鎮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進而打造出一個迅捷靈敏、和諧有序、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城鎮。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區在“十三五”發展規劃中都提出了建設“智慧城鎮”的目標愿景和保證措施。所謂“智慧城鎮”,就是把數字技術、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運用到城鎮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成為城鎮運行和發展的基礎性技術平臺和普遍性技術手段。城鎮的高度信息化和數字化,將會極大地調整、優化人們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以及整個城鎮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管理方式,對于城鎮加強對內對外的信息處理、過程控制、系統集成以及提高效率、降低消耗,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設智慧城鎮,是推進城鎮現代化、實現城鎮創新發展的客觀需要。隨著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升級版的“新型城鎮化”不僅將帶動傳統的基礎建設投資,還將推動以信息化相關的多重新興產業鏈發展。因此,加快智慧城鎮建設對于提升城鎮功能、改進城鎮管理將會起到重要作用。建設智慧型城鎮,既要緊緊把握科技創新這個核心環節,又要積極推動思想觀念、發展模式和機制體制等方面的系統創新。
文化是新型城鎮的有力支撐
文化是城鎮的血液和魂魄,是推動城鎮不斷增添新動能的內在力量,發展城鎮文化可以提升城鎮的精神凝聚力、經濟創造力和人文輻射力。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古國,我國農業文明深湛博大,全國農村很多地方歷史文化底蘊極為厚重,文化遺產和文化資源也非常豐富,這不僅有利于城鎮人脈和要素的聚攏,而且有利于將有形資產幻化為無形資產。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應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歷史文化稟賦,按照體現區域差異性、提倡形態多樣性的原則,將文化元素納入城鎮設計與建設,把傳統文化融入城鎮發展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之中,防止千鎮一面,發展能夠傳承歷史記憶、承載文化脈絡、彰顯地域風貌、呈現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構建各具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模式,修繕保護具有民族傳統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的祠堂等傳統建筑,傳承弘揚傳統美術、傳統說唱、傳統民藝、傳統體育和節慶文化等文化遺產,使農民能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實現鄉土文明與現代文明的共存共生共榮。
作者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城市報》 2017年06月19日 第 27 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