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不斷深入推進,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的任務更重了,責任更大了,但是少數地區依然存在工作隊駐村不住心的情況,幾年駐村,山河依舊,傷害了貧困戶感情,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影響了扶貧工作成效。為了更好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筆者認為,精準扶貧需“駐”村更需“注”村,扶貧干部要用好“繡花”功夫,真正將真情、心血、力量傾注于脫貧攻堅一線。
駐村需“注情”。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精準扶貧一線,我們駐村干部要帶著真情去幫扶,多為群眾想問題、解難題、辦實事,多些長遠謀劃,少些急功近利;多些設身處地,少些不切實際;多些真抓實干,少些表面文章;用真情與貧困戶結成窮親戚,同吃同住同勞動,讓貧困戶在感情上充分認可我們、信任我們,放心跟著我們干。
駐村需“注心”。扶貧干部必須真正將心血傾注于精準扶貧一線,將根深深地扎進精準扶貧廣袤土壤里,將心安在基層、安在貧困村、安在貧困戶家中,耐心給貧困戶宣傳政策,細心了解貧困戶實際困難,潛心研究貧困戶脫貧致富路徑,精心謀劃貧困戶產業致富的手段,進一步發揚“5+2”,“白+黑”的奮斗精神,為扶貧事業嘔心瀝血,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貧困戶的幸福指數。
駐村需“注力”。扶貧干部要將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爭取上級支持、整合單位力量,將政策、項目、資金、人員等力量向包聯貧困村傾斜,抓好涉農資金的整合,完善貧困村的陣地建設,道路硬化、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因地制宜為貧困村引進項目,引入市場主體,引導村民發展稻蝦連作、林下養雞、土法養豬、生態種果等特色種養殖業,統籌村內的農產品,積極鼓勵村民探索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做到真扶貧。
(作者單位:中共京山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