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造就“三農”隊伍,關鍵在于選優配強村干部隊伍。村干部是農村穩定發展最直接、最生動的體現。一個鄉村發展好不好,村風好不好,村民幸不幸福,其根本在于基層黨組織強不強,村干部隊伍有沒有戰斗力。在鄉村振興中,村干部要當好 “三員”,敢于擔當,戮力而為,勇做黨和人民最堅實的力量支撐。
當好政策技術的“宣傳員”。傳遞好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路線和是村干部的應盡職責,當好“指導員”村干部義不容辭。打鐵還需自身硬。村干部要把黨的十九大精神、鄉村振興文件、惠民政策原原本本,反復多次研讀,確保做到融會貫通,領會要義。同時,要把“土專家”、“田秀才”、“發展高手”、“致富能手”等加入宣傳隊伍,結合實際,開動腦筋、開拓創新,采用村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展開宣傳,通過召開專題講座集中授課、深入田間地頭當面宣傳、結合文娛活動有機宣傳,集中觀看技術專題片等方式,讓村民不僅想為,更懂善為,戮力同心,匯聚成磅礴力量。
當好經濟發展的“謀劃員”。發展是第一生產力。鄉村振興其本質就是經濟發展、產業復興。村干部要把農村產業發展、村民致富能力當作行動內容的“指南針”、工作成效的 “試金石”,千方百計想辦法,想法設法謀出路,致力做事業發展的“領頭雁”。“ 門對門,戶對戶,群眾看干部”, 村干部要以興村強村富村為根本目標,發揮好“頭雁效應”, 加強學習,勤于思考,帶頭創業,帶頭走出去,帶頭闖市場,帶頭想辦法、出點子、謀出路,緊密結合社情村情,發展特色產業、“本土”產業,切實做到因地制宜、因地制事、因地制人,構造出一幅富裕美麗幸福和諧的鄉村藍圖。
當好心系群眾的“貼心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的初心就是民族復興,使命就是人民幸福,村干部其實也不例外。要時刻懷揣 “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為民情懷。群眾的一樁樁“小事”,是構成村集體“大事”的“細胞”,小的“細胞”健康,大的“肌體”才會充滿生機與活力。要講究民主善治。把村民自治制度和“四議兩公開”當作成最堅實的保障,不搞“一言堂”、“一人決”,凡事多征求村民的意見,虛心接受群眾的批評,催發出更加濃郁清香的民主氣息。要努力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村干部要甘做了解農村的“活字典”、理解農民的“貼心人”、善解農業的“多面手”。 要健全高效便民的服務體系。積極整合鄉、村兩級資源,深化“一站三制”服務模式,營造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便民格局。
(作者單位: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