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5大要求或目標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產業興旺是第一位的,解決生存和生產問題,是主導;生態宜居和生活富裕,解決的是生態和生活問題,不僅是宜于原鄉人,還有新鄉人,也就是從城里到鄉下的旅居者,鄉村旅居已成為一種新興生活方式,雖然已成趨勢,但尚需引導;鄉風文明當然指的是文化,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亦指一種精神、一種道德、一種文明,鄉風文明搞得好,治理也就有效了,這是一個長期的、根本的、基礎的工程。
由此看來,鄉村振興,產業是主導,文化為先導,旅居作引導。
一、鄉村振興離不開城里人:城鄉融合
1、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問題就是城鄉融合
(1)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一定要實行城鄉融合:鄉村與城市,常駐與旅居,歸鄉與下鄉,資本與資源,生產與生活,生存與生命,生態與文化。
(2)中央1號文件明確細化各種融合渠道:旅游與城鎮化、工業化和商貿業融合發展,旅游與農業、林業、水利融合發展,旅游與交通、環保、國土、海洋、氣象融合發展,旅游與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其最根本的就是“兩資一智”融合,生態、生產、生活融合,一產、二產、三產融合,農文旅康融合,城中有鄉,鄉中有城。
2、古今中外城鄉社會一直都在互融共享
(1)古代城鄉社會形態一直是田園化的。中國的鄉村與城鎮自古一體化,幾千年來都是如此,城鎮周邊環繞著大片的鄉村田園,有城有鎮有村有田,阡陌交通,城池廣布,屋舍儼然,這是中國社會的基本形態。
(2)田園城市一直是城鄉居民的向往。霍華德在《明日?一條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應該建設一種兼有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田園城市”。新田園城市運動創始人菲利普?羅斯有一個美好的憧憬:在我們的城市,每位市民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可以種植想種的植物,這樣既滿足了市民需求,又讓整座城市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在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前,中國的一些有識之士一直在倡導踐行。
(3)城鄉融合是一個趨勢,國外發達國家大都經歷了這個過程。
3、城鄉互動在于解決城市人的鄉村消費,鄉村振興,城市有責
三產帶動二產,二產促進一產。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是城鄉融合
(1)產業融合
(2)產城融合
(3)城鄉融合
(4)景鄉融合
全域旅游對鄉村振興有促進作用,但只對個別地區有用,有些斷不可能成為全域旅游區域。對于某些全域旅游示范區,城區是最大的游客中心和功能服務區,景區是核心觀光吸引點和引擎,郊區是全域旅游延伸與業態承載空間。
互補、互融、互利,共創、共享、共贏。
二、城里人到鄉下去干什么:研投創養
1、鄉村有什么?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早就描繪出了鄉村寧靜、恬淡、知足的田園生活場景,這也是今天城里人的訴求。鄉村有鄉音、鄉禮、鄉俗、鄉情;有田園風光、鄉村風貌、民間風物、鄉土風俗、民族風情、傳統風味。
2、鄉村做什么?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這是《歸園田居》一詩的后半部分,反映的是城里人在鄉村田園的感覺。只不過,今天的新鄉人,已經遠非僅僅為了生活質量提高,他們要的還有生命質量的提升。城里人到鄉村可以:學習體驗、投資創業、工作生活、休閑度假、養老養生。
研——知鄉——青少年——研學旅行;
投——下鄉——中青年——投資創業;
創——返鄉——中青年——工作生活;
養——歸鄉——中老年——養生養老。
新鄉賢,新鄉人,新農人。新鄉賢帶動新產業,新產業帶來新生活,新生活改變了原住居民,使之成為新農人,并與城里人共同成為新鄉人。所謂新成立的農村農業部,唯獨落下了“三農”的農民,我想不僅僅是嫌棄過長的詞組,更核心的是,今后的農民包含了城里人,這就是新農人、新鄉人。
生存-生產-生活-生態-生命。中國解決了貧窮地區的生存問題之后,生產、生活、生態問題要同步解決,最終提升全民族的生命質量。對于這一點,前幾年重風貌、輕產業的所謂“美麗鄉村”顯然是落后的,而鄉村振興戰略可以從根本上解決鄉村的農民生存、生活問題,乃至于城里人的生活、生命問題,乃至全民族的生態環境和長遠發展問題。
三、關于鄉村振興和鄉村旅居的理解
1、鄉村振興
(1)游子歸鄉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標志。年輕人不歸鄉,老年人難幸福,家庭團圓、含飴弄孫才是人們向往的生活。
(2)鄉村振興重要的是構建一個共享平臺。對于鄉村父老鄉親,是生存、生產和生活需求;對于城里中產階層是生產、生活和生命提升;對于大眾,生態則是共有的。
(3)年輕人進城,是世界性的一個規律,因為年輕人喜歡熱鬧,城里工作也多。老年人下鄉,也是一個世界性規律,這就是一種城鄉的平衡。
(4)對于國家,鄉村不振興,城市難有發展空間和前景,國家就談不上真正復興。
(5)上世紀改革開放需要外資、外腦,當下鄉村振興需要城里資金、人才。鄉村振興離不開城里人,但歸根結底還要靠鄉村的年輕人。
(6)包括資本在內的外力必須服從于農村、農業和農民,外來文化不能侵害優秀的傳統文化,城里人生命質量的提升不能以傷及鄉下人生存條件和生活質量為代價,生產條件的改善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7)鄉村振興規劃未必按1號文件,按部就班、標準化去做,關鍵是因地制宜、找準市場和產業,可以項目帶動,一個村或幾個村、一個鄉鎮都可以是一個產業或產業鏈,一個縣區都可以是一個主導產業鏈條。
2、鄉村旅居
(1)旅游生活化,生活旅居化,鄉村旅游應該是鄉村休閑,鄉村旅游未來必定走向鄉村旅居時代。
(2)城里人到鄉下不能說是旅游,而是休閑、度假、旅居,鄉村旅游本質上是鄉村休閑,并從鄉村休閑過渡到鄉村旅居和度假。
(3)從某種意義上說,產業的投資強度與產出效率,那是城市的責任,勞動力應在城里從事高附加值的工作;至于鄉村,那是養心、養生、養老的地方(意大利羅馬的郊區、德國的鄉村小鎮)。歐美的鄉村發展已經證明,其莊園就是高端人士度假的地方。
(4)鄉村旅游離不開原住民,鄉村振興更離不開原住民。
(5)文化引領旅游,旅游引領鄉村振興。文旅一體,所有產業都應融入文化元素;還可以融入康養旅居,農文旅康研。
(6)旅游對鄉村肯定有負面作用,鄉村與城里人需求有不一致的地方,不能過于迎奉城里人需求,尤其是投資人的需求。
(7)不是所有古村落都可以開發旅游,傳統農業只可做旅游體驗,但不應成為主流。鄉村振興還要靠現代農業,鄉村振興的方向一定是現代農業。
(8)鄉村旅居是生命提升重要標志,康養旅游應該是康養旅居,不居如何養?
(9)休閑時代由生活提高上升到生命提升層次,且是精神層面的,所有產業可能都要融入文化,產業發展會更持久。
(10)從城到鎮、到鄉、到村,生活功能一直在強化;生產功能本來就弱,鄉村旅居會促進一產和三產,二產必須是潔凈的、生態的、綠色的。
(11)當休閑成為常態,旅游就成為一種休閑方式;當鄉村旅游成為時尚,鄉村旅居就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12)從旅游角度講,中國鄉村有人們渴望的原生態的風景和原真性的人文,未來最大的旅游產品,不僅僅是鄉村景觀,還有天人合一的自然慢生活,古樸純真,恬淡靜謐,原汁原味,知足簡單,有故事、有親情、有交流。
(13)鄉村不僅是一個生產糧食的地方,還是一個離大自然最近,可以醫治現代工業文明創傷的地方,許多難以治愈的城市病都在鄉村生活中得到康復。
(14)鄉村生活的閑適性,正是當下休閑旅游市場所追求的,具有無窮的吸引力,已經成為中國未來最稀缺的旅游資源。
(15)鄉村是中國的文化秘境和集聚點。這樣的產品才能與城市交換,才能為外國人所鐘情。鄉村旅居既是新型經濟業態,也是新型文化業態。
(16)鄉村旅游對于國人,是歷史之旅、心靈之旅和朝圣之旅,對于發達國家的外國人,則是文化之旅、探秘之旅和風情之旅。
(17)我國幅員遼闊,鄉村地貌景觀、鄉土文化豐富多樣,全國約70%的旅游資源在鄉村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旅游業將會有更大作為、更大擔當。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看,鄉村地區是新時期旅游業增長的主戰場。
(18)旅游業發展利于鄉村文物保護利用和鄉土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是展現和傳播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故事的最佳途徑之一。
(19)鄉村作為迥異于都市的悠閑、寧靜、生態、傳統的自然文化環境,承載著旅游轉型升級后的高層次的市場需求,是新的耕讀生活棲息地,是未來城鄉人共同的家園。
(20)鄉村的定位首先是生活區,然后才是生態、綠色、低碳性質的其它產業區,其首先關注的應是生命質量。
(21)重慶市南川區靠近重慶大市場,可聯動周邊幾個5A景區,適宜康養旅居,有宋美齡溫泉浴,北有長白山,南有金佛山,國家中醫藥基地,國家大健康示范基地,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自己的產業,產業興才能生活旺。
(22)生態養老,醫療養病,田園養生,農學養育。健養,頤養,康養,修養,學養。
四、與鄉村振興有關的旅游業態
鄉村振興五大內容或目標: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農業部——農業農村部;旅游局——文化和旅游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關鍵是城鄉融合。從文化和旅游融合,到農文旅融合。
1、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
鄉村振興可以與鄉村旅游結合的幾種業態:
(1)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
(2)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
(3)森林人家/康養基地
(4)鄉村民宿/鄉村莊園/酒店/會所
(5)創意農業/文化創意農園
(6)休閑農場/休閑牧場/市民農園
(7)鄉村營地/運動公園/鄉村公園
(8)鄉村博物館/藝術村
(9)國家農業公園/高科技農園/教育農園
農、文、旅、康、研。大文化,泛旅游。古代的可旅游,現代的尤其是超現代、科技的也可以做旅游。
2、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觀光農業、游憩休閑、健康養生、生態教育。
共享經濟、共享田園、共享農莊、共享民宿。
3、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
鄉村文明包括: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物古跡、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農業遺跡、灌溉工程遺產;戲曲曲藝、少數民族文化、民間文化。
傳統文化有渣滓,不等于傳統文明,更不等于鄉村精神。未來鄉村旅游要承擔起鄉村物質和精神空間存續的重任,更多地追求精神追求個性,追求與自然、生態、文化的共融,在本質上是精神相對穩定、心靈有所安放和寄托的狀態,是從事創造性勞動和詩一般生活的空間。
五、特色小鎮與田園綜合體是鄉村振興的兩大抓手,可與旅游融合發展
1、國家近年推出的兩大轉型戰略——特色小鎮和田園綜合體,是鄉村復興的兩大跳板和兩大抓手。
2、兩大戰略不僅是政府力推,還是企業自動跟進,更重要的是城市社會趁著這一政策,興起了鄉村回歸運動,有人形象地比喻為“上山下鄉”。
3、特色小鎮戰略關顧了田園綜合體,發展壯大特色產業,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破解“三農”難題。田園綜合體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化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4、特色小鎮是特色產業立鎮,是用鄉村低成本吸引創業者。田園綜合體要業態疊加,關鍵在于城鄉互動,用城市因素解決鄉村問題。
本文為馬牧青《在中國?重慶(南川)鄉村振興暨城鄉融合發展研討會上的發言提綱》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見學中國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