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政府是我國五級行政管理體制中連接城鄉、具有完整行政權力的一級管理機構,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單元;縣直黨政機構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大政方針的細化者、現場組織者和實施者,其職能能否有效發揮,是鄉村振興戰略能否如期實現的關鍵。為避免其在職能履行中的缺位和錯位,高效低成本投放各類黨政資源,有必要根據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我國現行縣直黨政機構的職能定位,明確其各自在鄉村振興中的主要職責。
制定地方性的政策和制度體系。在黨的十九大報告、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及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頒布的鄉村振興政策和制度是具有綱領性、指導性和全國普遍意義的大政方針,在縣級層面上,各地情況差異很大,要以其為總遵循,由縣委主要領導牽頭、組織和宣傳部門主導、政府的相關職能機構負責,組織社會各界專家,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政策和制度體系。具體主要包括: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支持政策、農業支持保護政策、農產品質量保護和監管制度、農村環境保護制度、農村土地和宅基地流轉制度、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政策、鼓勵要素向鄉村流動的制度、耕地保護制度、專業人才統籌使用制度、鄉村人才培育引進使用制度、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基層黨建制度、挖掘提升縣域內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政策。
制定鄉村振興規劃。以即將出臺的國家和省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為框架,由縣級各相關部門牽頭、組織行業專家,制定包括縣域內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主導產業發展、突出環境問題治理、生態文明建設、教育統籌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鄉村人才引進培育和鄉村黨建等10個分規劃的縣域鄉村振興規劃。
統籌縣域內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高質量、長久性的原則,在科學預測鄉村人口變遷趨勢的基礎上,緊密結合本地城鎮化發展規劃,有重點、分階段的建設好即將成為人口和重點產業集中地的鄉村道路網絡、交通站(點)、農田水利、電訊網絡、醫療站點、文化站(場)、校舍、醫療院(站)和生活給排水等基礎設施,避免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投資、低標準建設及后期的重復建設。
提供基本公共服務。按照城鄉一體化、均等化的總要求,根據鄉村人口密度和撤村并村趨勢,由黨委編辦牽頭,組織政府的科技、工信、醫療、人社、農業等部門,漸次在各鄉村健全服務機構、配備服務人員,提供直接面向“三農”的經濟信息、醫療保健、科技信息、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
指導基層社會治理組織規范運行。按照組織健全、結構合理、目標清晰、治理有效的要求,由黨委組織部門會同鄉鎮黨委,進一步完善基層村民自治小組和村民委員會的組織機構,選好人、用好人,指導其制定章程、規范其運行機制,使其發揮好鄉村治理作用。
組織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在嚴格執行已有的國家和省市生態環境保護部門確定的環境污染治理項目及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休耕休牧等各類生態保護區域范圍和生態建設措施的前提下,由環保、農業和生態等部門,針對當地陸地、水域和大氣中的重點生態環境問題,劃定生態保護區域、制定科學合理的目標、提出具體措施、組織縣鄉村三級部門,開展縣域內的生態文明建設。
挖掘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按照去糟粕、留精華并發揚光大的原則,由黨委宣傳部牽頭,組織黨委和政府的黨史、文化、教育、廣電、地方志等部門,會同鄉鎮相關部門,深入廣大農村,特別是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較深厚的鄉村,挖掘、整理、再創作和傳播地方曲藝、民謠、民俗等傳統文化中的優秀作品。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精準脫貧有機銜接。貧困地區面臨著脫貧與鄉村振興的雙重任務,要將已經組織實施的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起來,在保持現行“黨委領導、政府部門負責、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精準扶貧工作體制機制下,按照精準脫貧與鄉村振興同步進行的新要求,提升幫扶標準、擴大幫扶隊伍、提高干部隊伍激勵力度、加大人財物和技術的投入力度,在如期實現精準脫貧的同時,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搭建要素流動交易平臺。按照高效、便捷、低成本的要求,搭建三個平臺,加快要素向鄉村流動。由黨委組織部牽頭,會同編辦、人社、發改、教育、科技等部門組建人才交流平臺;由發改委牽頭,組織國土、城建、財政、稅務、農業、林業等部門搭建閑置土地和宅基地交流平臺;由科技部門牽頭,會同發改、稅務、財政等部門搭建科技項目交流平臺。
維護社會安定有序。由黨委政法部門牽頭,組織公安和武警、整合農村社會治安力量,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職能部門主導、鄉村各界參與的社會治安新格局,有效地應對農村的哄搶偷盜、群體性事件,特別是針對留守弱勢群體的欺詐等涉黑涉惡刑事犯罪和社會治安問題,依法治理,改善農村治安面貌,確保鄉村振興有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
(作者系中共甘肅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甘肅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