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十九報告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中提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群眾,就會失去生命力。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把黨員干部的信仰納入SWOT分析模型中,圍繞黨員干部的基層工作,通過黨在基層組織中的作用,分析作為一個黨員干部他的信仰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信仰; 黨員干部; 基層; SWOT分析; 脫貧攻堅
1 信仰的定義
1.1 信仰的定義
歷史文獻紀錄片《信仰》中有這樣一段話:“信仰在傳承,事業在延續。……為了信仰,前面還有更長的路要走。……讓信仰為我們導航,讓更多更傳奇的先鋒故事,成為共產黨人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這段文字中,詮釋了信仰自建黨建國以來,共產黨人在信仰這一精神動力帶給人民的福祉;同時也為共產黨人提出期許,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這精神動力下,繼續帶領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在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黨員干部在基層更要充分發揮信仰的力量,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1.2 新時代的信仰
黨的十九報告在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中提到,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把信仰納入思想道德建設的高度,這就要求黨員干部要時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報告還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面對這一承諾,黨員干部肩負起這一重要使命,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在具體工作中要堅持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尤其是自身要端正態度,面對攻堅中的困難和挫折,把捏好工作準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2 基于SWOT分析法的信仰
SWOT分析法是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本課題采用這一分析法,是基于當前新時代環境下,黨員干部自身和外在環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往日不一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通過這樣的分析方法,找到信仰在治黨中的重要性,并用其為脫貧攻堅工作找準方向。
2.1 內部能力
內部能力包括該分析法的優勢和劣勢。優勢是指共產主義信仰相對于其他信仰,相對于沒有信仰的黨員干部而言,共產主義信仰擁有的科學性、客觀性和指導。劣勢是指在基層的黨員干部,作風問題上的缺陷,尤其是在“四風”問題上,沒有站對角度,沒有改變思想觀念,理想信念和信仰缺失。
2.1.1 優勢
共產主義信仰是基于馬克思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是完整的科學體系,它的內容并不取決于人的主觀解釋,而是取決于它的客觀內容和科學本性。在當代,除馬克思主義之外,沒有哪種學說能對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資本主義社會的內在矛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從理論和方法上提供一個既具有科學性又能推動社會發展和人類解放的思想體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這是共產主義信仰的優勢,它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是其特有的。對于在基層的黨員干部而言,心中有信仰,人民幸福有力量,人民幸福有航向,人民幸福有保障。這“三有”是黨員干部的信仰之于人民幸福的基礎。
2.1.2 劣勢
基層工作中,各種困難使黨員干部練就自身本領,堅定理想信念。然而很多基層黨員干部,怕吃苦、怕累,干事不積極。尤其是脫貧攻堅工作中,面對繁而重的工作任務,出現“慵懶散”現狀,這對工作的推進有較大影響。更有甚者,因為自身政治素養不高,在群眾工作中做反面工作,亂夸海口,曲解政策,怨天尤人,不積極向上。這不僅不能推動工作進度,還會阻礙工作進度的推進。另外,一些干部,“四風”問題嚴峻,認為其干部身份就是“官老爺”,在工作展現出一幅高高在上,不務實的樣子。具體工作甚至有“吃拿卡要”、“優親厚友”現象。
2.2 外部能力
外部能力包括該分析法的機會和風險。機會是指自建黨建國以來,有共產主義信仰的人,不斷帶領人民群眾取得各階段的勝利。進入新時代,我國的國際地位凸顯。這就會迎來更多的外界和國際挑戰。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也同樣會面臨外界的各方面的挑戰。如一些群眾,在理解政策時有偏差等。
2.2.1 機會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黨員干部作為其中的一份子,不論是從使命和任務上,還是從自身的職業生涯追求上,都擁有一個共同奮進、眾志成城的環境。
2.2.2 風險
我國自改革開放后,逐漸在世界上形成“中國影響”,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社會主義,是為了解決中國的實際問題。我們黨對當代中國問題的探索解答,不是封閉孤立進行的,而是把當代中國問題置于當今世界大局中去思考,與世界問題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相聯系,其中許多觀點和判斷,既是對中國問題的認識,也是人類社會共性問題的回應。新時代我們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就把中國置于整個世界而言,不是孤立的一個國家。進入什么樣的圈子就要接受來自圈子的各方面的挑戰,中國在世界行列中,已經有自己的影響,這就必然會有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和競爭。經濟全球化的范圍越來越廣,我們面臨的不僅是經濟上的競爭和挑戰,還有意識形態、國家安全、人才等方方面面的挑戰。這些都構成了黨員干部信仰的外部影響中的風險。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主要是黨員干部要學習新時代、新知識,能在相應難題上作出良好回應。另外,一部分黨員干部和群眾對政策不熟悉或是理解政策上的偏差,構成了內在的風險,
3 矩陣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根據SWOT分析法的原則,建立矩陣進行分析(如:矩陣分析表),由矩陣分析表可以得出,對于黨員干部而言,堅持共產主義信仰,甚為重要。基層黨員干部應根據上述分析中,在具體工作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一樣的政策面對不一樣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宣傳解釋。
4 在實戰中堅定信仰
根據在矩陣分析中通過建立矩陣分析的結果,基層黨員干部在實戰中堅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在脫貧攻堅的最前線,面對老百姓,要解釋和宣傳好黨和國家的政策。解釋和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就要求宣講者自身對其有比較透徹的理解和領悟,因為中國共產黨是在多年的執政經驗和其優越性的基礎上,從中國實際出發,制定相應政策方針。其政策方針體現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更體現的是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在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作為在基層的黨員干部就要把準脈,讓老百姓深刻理解這一實際,清楚地認識我們的優勢和劣勢,在理解政策方針上,站在另一個高度,從實際出發,形成自下而上的學習政策、推動政策、落實政策的良好氛圍和優良傳統。
第二、堅持信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民謀福。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于人心向背。在基層的黨員干部是黨和國家形象的代表,基層的干群關系影響著老百姓與黨和國家和諧相處,關系到政策有沒有真正落在老百姓的手里。所以要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這是對基層黨員干部在“四風”問題要根除。一個有信仰的黨和一個有信仰的人,其內心是廉潔的。電影《血戰鋼鋸嶺》中的主人翁戴斯蒙德·道斯堅持自己的信仰,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堅持“救人為本”,最終贏得了戰友和國家的肯定。同樣地,在基層的黨員干部要堅持共產主義信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想群眾所想,思群眾所思,解群眾之難,為群眾謀福祉。
第三、立根固本,就要挺起精神脊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高級干部要加強黨性鍛煉,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產主義人政治本色。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群眾基礎是一個黨執政的前提和保障,脫貧攻堅最終受益的人是群眾,作為共產主義人,必須要有根本的政治擔當,為民分憂,為民造福。基層工作中,有很多“硬骨頭”要啃,黨員干部就要擼起袖子,打起精神,絲毫不能松懈。
第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中國共產黨章程》中指出,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個人利益服從黨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貢獻。很多黨員干部,畏懼基層工作,拈輕怕重,害怕承擔責任,沒有擔當。在脫貧工作中,遇見難題是在所難免的,要把實干精神融入信仰,切實從群眾利益出發,做好為群眾的每一件事,困難自然會迎刃而解。退休干部楊善洲,一輩子顧大家,舍小家;清貧一輩子,奉獻一輩子,為大亮山的百姓創造無數福祉,他把個人的奮斗融入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堅守信仰,讓一輩子變成了永恒。任何在基層工作的黨員干部都會碰到各類棘手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攻堅克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篤定信念,不忘初心,任憑雨打風吹,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干。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才會是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第五、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在偏遠地區,身在基層的群眾,往往是比較困難的群眾,這里的群眾和政策之間有“距離”,同時理解政策有“偏差”,更有甚者,把扶貧理解“送錢”、“送柴米油鹽”。 甚至有黨員干部,在群眾中作反面工作,曲解扶貧政策,認為好吃懶做,坐等救濟,最終都會實現小康。這種極端的錯誤,不僅影響黨員干部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思想的純潔,而且還給老百姓帶去負能量。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這就要求黨員干部首先要立扶貧志,用智扶貧,引領群眾立志脫貧、用智致富,消除“等靠要”思想。黨員干部要把信仰融入自強不息的精神,轉化為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只有這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堅持信仰信念,無論順境逆境,不改初心,才能指引群眾共赴脫貧攻堅戰場,用信仰信念凝聚群眾,勇往直前,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共赴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他形象地說,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決勝脫貧攻堅戰,不僅要在黨員干部中要統一思想,而且要在群眾中統一思想,要上下一心,干部群眾一條心才能同舟共濟。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不足精神之鈣,增強“四個自信”,這樣在開展工作中,才能贏得百姓信任,才能和百姓打成一片。
5 結語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理想信念和信仰對于黨員干部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日常工作中,更體現在自身的修養和職業追求中。人民富不富,在于干部做不做;干部做不做,在于干部有沒有用心,有沒有堅守信仰,有沒有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黨員干部要克服在基層中的困難,堅守信仰,不忘初心,才能在工作中務實,切實的為群眾著想。當人民有信仰,上下就同心,同心就能凝聚力量,民族就有希望,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作者單位:中共鳳岡縣委黨校)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