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機制和長效機制”。構建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長效機制,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重要舉措,是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保證。
一、建立健全組織,強化領導機制。傳統文化教育是學校重要工作之一,要制定計劃,積極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材奠定基礎。首先成立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領導組,強化領導機制,這是做好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基礎。學校領導要重視傳統文化教育工作,校長要擔任領導組負責人,統籌安排全校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分管副校長要親自抓,督促部門和班級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學校其他領導要配合做好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落實責任,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一級為一級負責,形成齊抓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圍;教導處要安排好日常傳統文化教育課程和課表,確保傳統文化教育落在實處;少先大隊要組織好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讓隊員在活動中學到傳統文化知識,提高傳統文化修養;工會組織要積極配合,組織會員參與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開展。
二、建立三支團隊,發揮互補機制。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要組建三支團隊,確保傳統文化教育取得實效。一是由分管領導、德育課教師、少先隊總輔導員、中隊輔導員組成校內傳統文化教育團隊,利用德育課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啟迪學生熱愛傳統文化,主動學習傳統文化,不斷提升傳統文化素養;調動少先隊干部的工作積極性,開展傳統文化專題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在專題教育活動中學習、領悟傳統文化精髓,提高學習傳統文化自覺性。二是由關工委組成的校外專家團隊,聘請老教師、老藝人講授傳統文化和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促進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內涵和實情;三是聯系學生參觀的博物館等,由解說人員組成特殊的教育團隊,給學生講解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知識,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三支團隊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做到優勢互補,共同實現育人活動的系列化、經常化、制度化、生活化。
三、激勵爭先創優,建立獎勵機制。開展傳統文化教育須以教師為本,建立健全獎勵機制。鼓勵教師鉆研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傳統教育方式方法,提高傳統文化教育實效。學校要將傳統文化教育工作與教師評優評先、晉級晉職掛鉤,激勵教師爭先創優。對在傳統文化教育工作中取得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和表彰,做到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獎勵與輿論導向相結合,營造一種積極向上、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教師發表的有關傳統文化教育的文章、著作,應以教育科研成果對待。
四、完善“三個課堂”,實現優勢互補機制。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要完善學校第一課堂、課外第二課堂和網絡教育的第三課堂教育體系,整合“三個課堂”的教育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機制。要發揮學校第一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將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納入中小學德育課教學的總體規劃,在課程建設和課程標準修訂中強化傳統文化教育內容,增加傳統文化教育比重。促進德育課與傳統文化教育的結合,提升教學效果。加強課外第二課堂的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確定各學段的教育目標,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形成分學段的序列化活動指南,在校園文化建設、主題活動開展、少先隊活動等方面,有計劃、多層次、多形式融入傳統文化的內容。營造濃郁的傳統文化教育氛圍。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第三課堂網絡教育體系,通過宣傳引導和文化傳播打造青少年學生喜愛的網絡精神家園,加強網絡教育資源庫建設,促進傳統文化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增強網絡育人功能,提升第三課堂的輻射力,打造時時處處的育人空間。
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育人機制。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相結合的育人機制,是凝聚強大的育人合力,確保有效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要發揮學校教育的主導優勢,利用教學、活動、集會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其子女的第一任老師,要重視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倡導家長通過言傳身教,形成愛國守法、遵守公德、珍視親情、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的良好家風,營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圍,使學生在家接受傳統文化教育;要挖掘社會傳統文化教育的育人功能,請社區配合學校,開展結合地域文化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營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良好社會氛圍。
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長期堅持,“論持久戰”;必須構建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長效機制,形成科學化、制度化和長效化,切實推進傳統文化教育工作的深入落實,不斷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為中華民族騰飛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安徽省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姥橋鎮中心小學)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