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以來,脫貧攻堅進入了關鍵期,不少貧困戶成功脫貧,逐步邁入了致富奔小康的康莊大道??v觀各地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應著力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農戶主動是關鍵。脫貧攻堅,說到底是要改善農戶的生產生活和經濟條件,主體是農戶,也就是內因。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只能起到幫扶、扶持和引導作用,只是外因。要解決根本問題還得從內因入手。如何激發農戶的主觀能動性,讓農戶自發的、主動的去發展、去改變,這才是脫貧攻堅的關鍵所在。因此,要大力開展思想教育工作,把脫貧政策和幫扶責任講清楚講透徹,讓農戶清楚脫貧誰是主體?脫貧攻堅為了誰?
二是產業發展是途徑。農村要發展、農戶要增收,都離不開產業發展,發展產業是脫貧完善“造血”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要堅持因地制宜原則。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極大地提升了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原本富有的資源優勢凸顯,要讓貧困戶積極投入身邊的資源開發中來。著力引進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建立以特色農業、體驗式農業、鄉村旅游業為主的扶貧產業。另一方面要建好利益鏈接機制。用好用活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推動扶貧資金變資本、貧困群眾變股東。完善聯戶經營、入股分紅等模式,讓貧困戶在家門口有業創、有業就、有紅分。
三是嚴格監管是保障。強化監督問責,切實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對扶貧資金管理、項目申報審批以及項目實施和檢查驗收等重要環節嚴加監管。貧困戶往往是老弱病殘,對經濟、對產業、對發展、對管理來說都沒有能力,但是他們清楚什么是賺錢、什么是貪腐?因此,加強對扶貧領域的資金監管,對貧困戶來說,就是幫助他們看住錢袋子。要定期或隨機進行財務審計,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
脫貧攻堅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的內容非常多、涉及的領域也很廣,只有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通過各方努力、眾志成誠,才能做成黨和人民都滿意的偉大工程。
(作者系中共長寧縣委黨校科研室主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