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呼倩:三個農戶就業增收選擇及啟示

[ 作者:呼倩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5-30 錄入:吳玲香 ]

春節正值農閑,河南扶溝老家在外務工的人們又都回家過年,鄉親們都喜氣洋洋,聚集在一起談論著一年的收入,商量著來年的去處。多數選擇繼續外出務工,一部分決定就近找活兒,還有部分村民受政策引導影響,準備留村租地,開展適度規模經營。是什么在影響農民的選擇?在村務農者有哪些需求?為此,筆者按照就業選擇,對村里農戶進行了分類分析。總體來看,因村民文化水平相似,年齡、后代教育、政策支持和預期等因素對村民就業選擇影響較大,在村務農者也因種植結構不同,需求多樣。

一、農戶分類

因屬于傳統平原地帶農區,耕作方便,種植結構較為單一,且距縣城較遠,商業不發達,因此從就業或家庭收入主要來源上,可以把村民大致分為三類:A類,年輕夫婦外出務工,老人留守看孫輩,種植傳統作物;B類,男勞動力外出務工,婦女留守帶孩子,就近務工,兼顧種植傳統作物;C類,全家在村種植高經濟價值作物。筆者分類選取了三個家庭結構相同農戶,即均為“老人+青年夫婦+孩子”,深入了解了有關情況。總體來看,三類家庭年均收入水平基本相同,其中A類和B類農戶占村莊80%左右。

農戶甲,A類。兩位老人分別為63歲、66歲,青年夫婦為其小兒子和兒媳,35歲左右,孩子在讀初中。青年夫婦在深圳打工,月均工資7000元,已在縣城買房。兩位老人在家照顧孩子,7畝土地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等傳統農作物。

農戶乙,B類。兩位老人在55歲左右,青年夫婦30歲左右,孩子在讀小學,準備在縣城買房,讓孩子轉學進城。男丁在上海建筑工地務工,月均工資8000元,兒媳在縣城附近的制鞋廠工作,工資2200元/月,早出晚歸,可以兼顧孩子。婆婆負責主要家務和土地耕種,7畝土地也主要種植傳統作物,農閑時節做零工,替種植高經濟作物者干農活兒,價格50元/天。

農戶丙,C類。兩位老人剛過50歲,年輕夫婦30歲,孩子在讀小學,在村建了三層小樓。全家經營政府扶持項目建設的蔬菜大棚2個共10畝,大棚租金為3500元/畝/5年,土地租金直接交付流出農戶,1000元/畝/年,第一年種植,收入情況無預期。另有自建西瓜大棚一個,共7畝,2017年收入6萬多元;自有承包地15畝,種植小麥和玉米。

二、影響農戶的選擇因素和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農戶就業選擇增多。從整體上看,老人外出無望,種地經驗豐富,對農業感情深,愛惜土地,但能力有限,只能種植傳統作物,補充增加家庭收入。青年夫婦外出打工機會多,工資高,多愿外出務工,也是多數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高經濟價值作物種植近些年發展較快,但仍為少數。因此,村子平常以老年人為主,年輕人較少。

影響農戶選擇因素主要包括:一是年齡。村民普遍認為外出務工收入較高,比務農更有保障。但年齡超過50歲尤其是55歲者,在外找工作較難,多選擇返鄉務農。以甲農戶為典型,老人前些年一直在新疆務工,年紀大了才回來。不同年齡村民的種地感情和種植經驗不同,35歲以下的年輕人多不善農事。在丙農戶中,老人為決策者,年輕夫婦僅提供勞力。二是孩子教育。村民對教育很重視,爺爺奶奶教育能力有限,青壯年勞動力留村主要是為了管教孩子,如乙戶和丙戶,均因為孩子年紀增大,老人管不好,年輕人才決定留下或就近務工。三是政策引導和預期。隨著國家鼓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政策逐步完善,政府引導扶持力度加大,農業生產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使得農業種植效益增加,農戶對種地預期收入和前景看好。如丙戶,因為政府牽頭建設了蔬菜大棚及基礎設施,才決定種植高經濟價值作物。

因耕作能力和作物不同,留在村中務農者需求主要集中于農業生產性服務、資金和技術等方面。一是農業生產性服務。留守老人和婦女希望農業生產性服務數量增加,以滿足季節性需求,服務種類更加多樣,如老人難以勝任的灌溉等。農戶甲張大爺說:“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天旱時找不到人澆地。”二是生產技術。村中的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種植全靠借鑒其他農戶經驗和自己摸索,迫切需要技術指導和培訓。農戶丙劉大娘說:“第一年種,啥也不懂,栽黃瓜苗都得邊栽邊跑人家大棚里看看,除此之外也沒地方學。”三是金融和保險支持。農戶丙兩個黃瓜蔬菜大棚目前尚在養苗階段,已經投入8萬多元,后續預計還有三四萬元的投入支出,全靠貸款和原有積蓄支撐,資金壓力大。全家三代一年的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將來市場行情,經營風險大,“如果有價格保險、災害保險啥的就好了”。四是優質勞動力。蔬菜大棚種植屬于勞動密集型生產,丙農戶平時4個家庭勞動力基本能夠滿足需求,但在栽秧、摘瓜等關鍵性時節,另需6-8個勞動力。在村者多為老人,搶農時階段難以尋覓和雇用有效勞動力。

三、幾點思考

從三個農戶的情況來看,隨著就業增收渠道多樣化,農民選擇不斷分化,三個農戶所代表的三類農戶家庭將逐步走向不同的發展道路,從而創造城鄉流動發展大趨勢。

一是農村社會分化是趨勢。經濟規律決定,市場要素向更能實現自身價值的地方流動、集聚。農村人多地少,城市收入較高,決定了以農戶甲、乙為代表的農村勞動力將會繼續轉移進城,農村社會結構將進一步調整。以農戶丙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擴大種植規模、提高經營效益,務農收入增加,最終趨于與城市收入平衡,從而達到城鄉人口流動的均衡。

二是普通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均需要關注。老人在家種植傳統作物,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價值,對穩定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支持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具有積極作用。就實際情況看,該地區目前及未來一段時期,以農戶甲、乙為代表的普通農戶依然會占農業生產的多數。以農戶丙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是農業生產的新力量,但還處于起步階段,較為脆弱。因此,對這三類農戶均需給予關注引導,通過不同的政策措施,支持他們開展農業生產。

三是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服務應作為工作重要內容。目前,扶持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政策起到了積極的引導作用,成效顯著。下一步,需要針對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需求,將服務作為重點工作之一。通過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手段,加強生產技術、市場信息、金融保險等服務,扶持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經管總站)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經營管理(微信公眾號原創)2018-05-3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国产宗合 | 亚洲国产99精品国自产拍 | 亚洲欧美另类国产制服图区 | 亚洲日本人一成在线网播放 |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