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趙秀玲:鄉村振興下的人才發展戰略構想

[ 作者:趙秀玲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08 錄入:吳玲香 ]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 這為鄉村人才成長提供了廣闊背景和有效機遇。應確立新時代鄉村人才發展戰略構想, 這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也是動力源之所在。一是要樹立鄉村人才的整體發展觀, 二是要探索鄉村人才成長新模式, 三是要創辦有利于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各類學校。其中, 縣委書記、鄉鎮干部、村干部、鄉賢、志愿者、鄉村學校等, 是鄉村人才發展戰略的重中之重, 必須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 進行大膽甚至非常規的制度創新, 以便盡早實現“鄉村振興”的宏偉奮斗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鄉村振興”, 這將成為改變當下中國農村落后面貌的轉折點。“鄉村振興”將從根本上確立鄉村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地位, 也為其長治久安和穩定發展奠定了基調。然而, 如何振興鄉村, 研究者尚缺乏創新性和有效性思路, 對于“人才成長”這個關鍵詞或瓶頸問題更缺乏深入探討, 致使“鄉村振興”很難落到實處。本文認為, 人才培育和發展是“鄉村振興”的要義所在, 必須突破以往的人才發展理念, 形成前瞻性、有機性和戰略性的格局與構想。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偉大系統工程。

一、樹立鄉村人才整體發展觀

鄉村人才之缺乏甚至匱乏, 并非始于今日。對于鄉村人才的重視以及培養并非一時興起, 而是貫穿于黨和國家以及各級政府工作的始終。然而, 不可否認的是, 長期以來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 鄉村人才外流和缺失變得愈加嚴重, 有的村莊甚至出現人才“饑荒”, 即只剩下老人、孩子和婦女。據統計, 我國目前農村各類實用人才只有1690多萬人, 僅占農村勞動力的3.3%,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農村人才之缺乏。 (1) 而各級優秀領導干部在鄉村更為缺乏。沒有人才的鄉村, 不要說振興, 就是維持也是一句空話。何以會出現鄉村的人才“饑荒”狀況, 我們應怎樣從根本上解決鄉村人才缺乏問題?對此, 不能不從觀念上進行思考和突破。

在許多人看來, 所謂城鎮化就是去鄉村化, 于是鄉村人才也就如同鄉村的凋零一樣, 變得越來越缺乏。比較典型的例子是, 從鄉村考上大學的學生畢業后少有愿意回來工作的, 城里的干部多不愿到鄉村工作, 退休人員也多在城里住, 就連到城里打工的農民工久而久之也不想回農村了。整個鄉村人才變成單向度的外流, 少有向內進入者, 這是一種極不對等的人才流動狀態。近些年, 黨和國家加大了向鄉村輸入人才的力度, 像讓機關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 建立大學生村官制度, 倡導和激勵年輕人到鄉村接受鍛煉等, 都是較為切實可行的辦法。不過, 其最大的問題是時間短, 有的甚至成為走馬觀花式的鍍金, 還有的功利心太強, 致使鄉村人才仍處于缺乏、不穩定和低效狀態。可以說, 目前的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有治標不治本的局限, 很難真正起到鄉村振興的作用。要解決這個問題, 必須進行觀念更新和制度創新, 并彰顯鄉村社會的內在價值和魅力。

首先, 需打破城鄉人才流動的區隔與壁壘。一般意義上說, 城鄉人才是可以自由流動的, 這也是為什么不少高級干部都有基層工作經歷, 有的甚至接受過各式各樣的基層鍛煉。從國家干部晉升的角度看也是如此, 如要得到提升和重用, 必須有一定期限的基層工作閱歷。如根據規定, “擔任縣處級領導職務的, 應當具有五年以上工齡和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 (2) 。然而, 事實上, 城鄉人才流動有著巨大的障礙, 這就造成城鄉干部較難正常和自由流動的困局。比如, 一個鄉村干部要成為城市干部, 無異于跨越一道鴻溝;大多數鄉鎮干部很難成為縣市干部, 有的一輩子就在鄉鎮內部交換流轉。村干部更是如此, 由于他們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國家行政官員, 所以較少能成為國家干部, 這就嚴重影響了其積極性和創造性, 也成為其貪腐和惰政的根源之一。盡管有的地方進行了村干部可晉升為鄉鎮干部的嘗試, 但較少能夠持久下去的, 更不要說在全國范圍內, 這樣的創新并不多見, 根本不能改變廣大鄉村的人才交流理念。未來必須真正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升降制度和機制, 全面打破目前的區隔, 形成全國一盤棋的理念, 讓包括村干部在內的優秀的鄉村干部“能上”, 并且有快速的跨級上升通道。果能如此, 鄉村干部就會變得富有吸引力, 并快速成長起來。同理, 有志于到鄉村工作的城市人才也可以突破各種阻力和限制, 成為鄉村干部隊伍的后備力量。

其次, 要高度重視對于主要鄉村干部的選用。整體而言, 鄉村干部的選用一直是黨和政府的工作重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 這一點更是得到了明顯加強。如2014年習近平在河南蘭考同焦裕祿干部學院部分鄉村干部學員座談時指出:“鄉村處在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末端, 是我們黨執政大廈的地基, 在座各位可以說是這個地基中的鋼筋, 位子不高但責任很大。現在, 農村發展和管理對基層干部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大家要多思考如何把基層干部當好。” (3) 近些年, 中央高度重視優秀縣委書記的培訓和評選活動, 也充分證明了這一點。不過, 如何重視鄉村干部, 尤其是如何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 是一項需要認真研究的工作。就目前情況看, 對于鄉村干部的重視遠遠不夠, 對于縣市、鄉鎮、村干部的重視程度也呈遞減之勢, 這也是造成鄉村社會問題眾多, 尤其是腐敗現象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如果將村干部比成一個人的十指, 那么鄉鎮干部就是他的手腕, 縣市干部就是其臂膀, 國家方針政策的傳達和落實需要各級干部包括鄉村干部的分工和協作。因此, 對于鄉村干部容不得半點忽略, 更不能簡單籠統而不加區分地看待鄉村干部, 而應賦予其各自獨特的功能以及不可代替的價值。以村干部為例, 它不僅人數眾多, 而且與廣大村民的關系最為直接, 因此其優劣高下至關重要, 對之不可不慎重選用。鄉鎮干部在國家干部體系中處于末端, 但它具有橋梁和中介作用, 是上承下達的關鍵。如果鄉鎮干部得其人選, 一定會上下通暢、得心應手, 否則必然會事倍功半。還有縣市干部, 它是黨和國家與廣大鄉村聯系的大動脈, 如無得力的縣市干部, 廣大鄉村與國家肌體就會變得十分隔膜。因此, 必須科學地理解鄉村干部內部的關系, 以及它與黨和國家的關系, 否則鄉村人才不可能得到真正重視, 更難以做到因才而用和各得其所。

再次, 應充分發揮鄉村人才安居樂業的特殊優勢。就如同不能就農村研究農村一樣, 對于鄉村人才問題也要與鄉村其他方面聯系起來加以思考。因為要真正讓鄉村人才不斷涌現和快速成長, 一定離不開鄉村優勢的發揮。這就要求我們快速解決目前鄉村社會存在的短板問題, 主要包括生活環境、硬件設施、公共產品供給等問題,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地吸引天下英才。具體而言, 鄉村人才的穩定與發展, 離不開硬件與軟件的配備和提升, 尤其要在鄉村的文化建設上給予大力支持, 從而展示鄉村社會的獨特價值和魅力。當鄉村社會有了美麗的生態環境、方便快捷的交通設施、高水平的醫療和教育、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時, 就不愁鄉村人才隊伍的穩定和發展。在這方面, 一些特色小鎮建設吸引了大量人才, 這對各地鄉村人才的儲備不無借鑒作用。

總之, 必須從整體上理解鄉村人才問題, 否則就會陷入機械論。如果只是孤立地看待鄉村人才問題, 不要說不會有鄉村人才的興旺, 即使有也會很快枯竭。另一方面, 鄉村干部本身也是一個整體, 它需要在強調縣、鄉、村等關鍵環節時, 更注意其內在的關聯性, 否則永難打開鄉村人才問題自身存在的一個個死結。

二、探索鄉村人才成長新模式

盡管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一直備受關注, 各地也不斷開展了一些創新性探索, 但整體而言仍存在著慣性思維甚至固化模式, 這嚴重影響了鄉村人才工作的長遠發展, 也難以真正整合、強化、優化鄉村人才隊伍。我認為, 必須打破成規, 加強創新, 注重實際, 緊接地氣, 讓鄉村真正成為優秀人才的蓄水池和制度創新的實驗場。換言之, 必須以非常規的創新將各路英才吸引到鄉村, 從而全面帶動和提速鄉村社會發展。

一是創新縣委書記任用制度。由于長期以來的干部升遷制度的限定, 縣委書記多是按程序任用, 如從鄉鎮或縣級領導干部提升, 或從地委等層級下派。這兩種方式的優點是強調層級漸進和實踐的重要性, 但其最大不足是過于突出層級關系, 這樣較難將最優秀的人才選拔出來。從鄉村振興的角度考慮, 縣市是聯系城市與鄉村的橋梁, 縣委書記是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 因此必須適應鄉村振興的要求, 大膽創新縣委書記的任用制度。除了就近從高低兩層選任縣委書記外, 還可越級和破例選拔。如有優秀的廳局級甚至更高級別的領導干部欲任縣委書記, 可讓其在保留級別的情況下到縣域大顯身手。當然, 對那些特別有才干的鄉鎮甚至村干部, 即使他們級別不夠, 也可通過考察破格提升為縣委書記。我們的目的不是按部就班、刻舟求劍地選用縣委書記, 而是將最優秀的人才放在這個崗位。以一個省的正副廳局級干部為例, 其數量往往不下百人, 按現有的選用模式, 他們較少或較難被任命為縣委書記。其實, 不少有真才實學的正副廳局級干部甘做縣委書記, 而不愿在廳局級干部中換來調去, 與其混跡于大量的廳局級干部之中, 還不如到縣上為造福一方發揮一己才干。像古代的鄭板橋、當代的焦裕祿, 他們雖只是個縣級官員, 但貢獻和影響力并不比更高級別的官員小。秦始皇時, 李斯強調:海內一統, 皆為郡縣。 (4) 之后, 中國歷代基本沿續了秦朝的郡縣制, 并選拔全國最優秀的人才去做縣令, 以至于縣官被稱為父母官。習近平也表示:“郡縣治, 天下安。……在我們黨的組織和國家政權結構中, 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 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 也是干部干事創業、鍛煉成長的基本功訓練基地。縣委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線指揮部’, 縣委書記就是‘一線總指揮’, 是我們黨在縣域治國理政的重要骨干力量。” (5) 因此, 從國家和政府角度說, 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宣傳縣委書記的重要性, 增強其榮譽感, 另一方面要破除陳規, 鼓勵有志向、有才干的高層級干部去當縣委書記, 這樣鄉村振興就會充滿希望。當然, 讓高層級的領導干部屈身當縣委書記, 必須保證其級別不動、待遇從優、提升優先, 尤其是對于那些有志于長期在基層工作的干部, 更要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 從而創造全國上下領導干部爭做縣委書記的局面。

二是把好優秀鄉鎮干部和村干部的選用關。鄉鎮干部職低位卑權小, 但責任和影響卻很大, 它直接關系到一個鄉鎮的發展及其命運。目前的鄉鎮干部盡管對于維護鄉鎮穩定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但存在的問題也是較為明顯的:第一, 鄉鎮干部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得到突顯。在不少人看來, 鄉鎮干部是領導干部的一個余數或尾巴, 有能力有作為者可升遷為更高層級, 能力一般或無能者被放在鄉鎮。第二, 鄉鎮干部的選用過于簡單隨意, 缺乏嚴格的審核、考核、監督, 致使不少鄉鎮干部文化和道德水平不高, 能力不強, 有的甚至帶病上崗。第三, 鄉鎮干部的管理創新明顯不足。不論是對鄉鎮干部的為政方式, 還是對鄉鎮干部的工作狀態, 都有監管不到位的情況, 致使不少鄉鎮干部不作為甚至尸位素餐, 更不要說創新性開拓與發展了。村干部也是如此, 雖然改革開放以來的村民自治對于鄉村治理意義重大, 但賄選、黑社會干預、腐敗成風、道德滑坡、利己主義與金錢至上等, 也成為影響村民自治的負面因素。這也是為什么村民自治開展數十年后, 不少村莊仍然貧困落后, 以至于不得不選派機關干部到村幫扶整改。近些年來, 一些地方和單位開始探索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的做法, 這是一個創舉, 也收到了良好效果。不過, 因其臨時性和整改性, 大大削弱了其可持續性與有效性。可喜的是, 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關于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 規定第一書記任期一般為1至3年, 且要“確保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這一規定彌補了以往進村當第一書記的短期性和不安定感, 但在村莊第一書記的任用上, 仍缺乏開放性、探索性、創新性。因此, 建議國家和各級政府確立這樣的為政理念:治國先治縣, 治縣先治鄉鎮, 治鄉鎮必自村莊開始, 以便打下鄉村干部隊伍建設的堅實基礎。在村干部、鄉鎮干部的選拔和任用上, 要將民選與上級考核相結合, 將自愿報名與審查相統一, 將業績與晉升相關聯, 并打破各種常規束縛, 從而為鄉村干部任用和成長創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如縣級職能部門有能力者, 可要求到鄉鎮甚至村莊當第一書記, 并將其職、責、權、利等直接掛鉤, 能使鄉鎮或村莊得以善治者, 可享受更多物質紅利與升遷機會。當然, 更應鼓勵那些公而忘私、一心為民的基層干部長期扎根鄉村, 使其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與堅定柱石。

三是鼓勵和推進退休干部、鄉賢、志愿者為鄉村服務。現在的鄉村人才缺失主因是“外流”遠大于“進入”, 許多原本可為鄉村服務的人才難以發揮作用。以在外退休的領導干部和鄉賢為例, 他們中有不少人年紀并不老, 體力和精力尚好, 人脈暢通, 經濟實力雄厚, 尤其有一顆報效鄉里之心, 然而因得不到政策支持, 難以為家鄉盡心效力。國家能否打破鄉村干部任用制度, 讓那些優秀的退休干部和鄉賢做鄉鎮和村第一書記?如果可行, 他們一定會不負重望, 將鄉村治理得面目一新。不要說給這些人以物質激勵, 就是沒有報酬, 只給他們精神鼓勵, 他們也會為鄉村社會發光發熱并樂此不疲的。這是因為, 在外漂泊一生的游子, 無論以前如何, 對家鄉的恩情總是難忘的, 一旦有機會, 他們就會為家鄉振興傾其所有、盡其所能。志愿者也是如此, 與城市志愿者相比, 鄉村志愿者不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較大距離。應建立長效機制, 讓志愿者尤其是家鄉志愿者為鄉村發展獻計出力, 努力開發利用好這一極富有潛力的人才資源。而事實上, 當下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封閉性、保守性、形式主義堵住了人才“進入”的大門, 從而將鄉村變得缺乏活力甚至死水一潭。

鄉村是一塊廣大無垠的樂土, 它需要更多優秀人才投身其中, 并為之奮斗終生。然而, 現有的制度與實踐卻把許多優秀人才擋在外面, 更缺乏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的理念和動能, 這與改革開放以來的急劇社會變革是極不相適應的。今后, 我們應借鑒以往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的有益經驗, 也要總結其失利的教訓, 解放思想, 積極進取, 尤其要結合鄉村社會的特點, 創造性地改革選人用人制度, 不為任何成規與舊習所束縛。凡是有利于壯大和優化鄉村人才隊伍的做法, 我們都可以探索和嘗試, 而無益和無效的都要摒棄。在此, 最為重要的是, 要高度重視和最大范圍內選用縣委書記、鄉鎮干部和村干部, 充分盤活本地在外退休的干部和鄉賢, 更多吸納志愿者深入鄉村。只有這樣, 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才能走出一條創新性發展道路, 鄉村振興才不至于變成一句空話。

三、以“第二學校”助推鄉村人才成長

教育歷來為家國發展之長遠大計, 有頭腦和眼光者均會在教育上全力以赴。不久前, 習近平還強調:“人才是創新的根基, 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培養人才, 根本要依靠教育。” (6) 鄉村人才隊伍建設關鍵在教育, 在通過教育獲得優秀人才, 從而形成鄉村善治的原動力和內動力。從此意義上說, 教育水平之高下直接關系到鄉村社會發展之程度。這也是教育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比教育落后的中西部地區, 經濟與文化獲得了更快發展的重要原因。但目前的鄉村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利用“第一學校”, 即由國家創辦的正規的大學、中學、小學, 而具有輔助性的黨校、職業學校、夜校等“第二學校”的作用發揮不理想, 尤其是缺少由社會參與辦學、立足于鄉村人才培養的專門學校,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缺憾。我們認為, 除了靠“第一學校”為鄉村培育人才外, 還需要大力發展“第二學校”, 有針對性地培養鄉村專門人才。

第一, 大力發展縣級和鄉鎮黨校。與大學、中學、小學這樣的“第一學校”相比, 黨校是“第二學校”, 是具有輔助性和培訓功用的重要場所, 廣大黨員尤其是黨員干部可在黨校獲得很好的學習和成長機會。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央黨校和各省市黨校, 它們成為“第二學校”的核心力量與排頭兵。不過, 也應該承認, 縣鄉尤其是鄉鎮黨校的作用并未得到很好發揮, 有不少鄉鎮沒有成立黨校, 即使有也多是有名無實, 至多掛個牌子, 連基本人員也配備不齊, 致使不少鄉鎮黨校根本沒有發揮培育鄉村人才的作用。今后, 應加大力量創建和發展縣鄉尤其是鄉鎮黨校, 使其成為鄉村黨員成長的重要平臺和培訓基地, 以克服以往只有黨員領導尤其是高層黨員領導才有機會進黨校學習的局限, 讓鄉村黨員也有機會接受黨校培訓。這既有助于鄉村基層黨建工作的開展, 也是提高黨員尤其是鄉村黨員干部政治覺悟和工作能力的捷徑。至于如何創辦鄉鎮黨校, 可采取靈活有效的方式方法, 可讓外來的專家學者登臺講解, 也可讓鄉鎮領導尤其是有成就的鄉村黨員講解, 還可舉行鄉鎮黨員研討會, 有針對性地解決鄉村社會面臨的各種棘手問題。總之, 鄉鎮黨校要避免政治空談, 而是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與具體的農村實際問題相結合, 力求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道德品質、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生態意識等方面整體推進。

第二, 全面建立有助于鄉村人才成長的專門學校。就目前情況看, 針對鄉村的技術學校、職業學院以及農民學院也有一些, 但整體而言并未形成規模, 更未得到普及, 而能將之下沉到鄉鎮一級的更是少見, 更不要說立足于鄉村干群現代化能力水平提高的專門學校了。這就形成一個巨大的反差:廣大鄉村亟需培訓的干群數量驚人, 但真正為他們建立的專門學校卻比較有限, 能切合鄉村干群實際情況者更是鳳毛麟角。因此, 未來的鄉村人才培育必須加大氣力建立專門學校, 這既包括從全國范圍著手建立“第二學校”, 也包括將“第二學校”直接下沉到縣市、鄉鎮, 以便更貼近鄉村干群尤其是廣大農民的實際需求。以鄉鎮學院為例, 如能建立以鄉村社會的政治、經濟、法律、道德、文化、生態、藝術、體育等為中心的培訓學校, 直接將廣大干群作為培訓學員, 實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訓學習, 那鄉村人才就會獲得內生動力, 從而克服過于依賴外援式人才的局限。

第三, 村莊農民可成立夜校、冬校等, 利用業余和休閑時間學習知識、技能, 提高道德、文化水平, 培養藝術、養生興趣, 提升美好和幸福指數。這就接續了毛澤東、梁漱溟等人早年創辦農校、業校的傳統。其實, 在廣大鄉村人才培育過程中, 最為重要的是有自主性和創新性, 充分發揮基層干群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并采取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形式, 以適應農村、鄉村干部和農民更好發展的需求。目前, 廣大鄉村干群業余生活貧乏, 有的甚至陷于簡單的唱歌、跳舞、打麻將, 還有的誤入賭博、吸毒、性淫亂歧途, 這勢必導致鄉村各種社會問題多發頻發。在村莊創辦各式夜校、冬校, 既可改變這些社會不良風氣, 又可讓村民掌握農業和手工業等技術, 還可提高其現代化生活管理技能, 養成良好社會道德風氣, 培育充實、健康、高尚的審美趣味。這是一項立足長遠、意義重大、功德無量的偉業。

當然, 在鄉村“第二學校”建設中, 要格外注重舉辦各式各樣、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班。在這方面, 全國各地已積累了不少經驗, 像農村科技培訓班、職業女農民培訓班 (7) , 有的甚至在田間地頭手把手地進行培訓, 還有的通過遠程信息化進行培訓。但目前鄉村培訓存在以下問題:過于重視技術而忽略文化素質, 相對重視領導干部而忽略農民, 形式較為單一而缺乏多樣性, 尤其是缺乏創新性培訓。因為廣大鄉村幅員遼闊、人口眾多, 且各有其地理、文化、經濟特點, 所以應在豐富性、專門性、現代性、信息化等方面多下功夫。在廣大鄉村, 可提煉出有代表性的議題, 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 如針對婆媳關系、兒女教育、垃圾清理、財產糾紛、夫妻相處之道、干群關系、投資理財、婚戀嫁娶等鄉村干群感興趣的話題展開培訓, 以帶動鄉村人才培養。在強化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時, 應深入貫徹農業部印發的《“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精神, 除了提高農民科技能力外, 還要在培育現代農民品質上有所推進。這樣的培訓有以下優點:避免脫離鄉村農民實際特點的虛空狀態, 從文化和精神高度提升新型農民的境界與品位, 強化了問題意識和專業性特點。另外, 對于鄉村干部的培訓也應體現出這樣的特點, 從而突破單一甚至形式主義的培訓內容和方式。

問題的關鍵是, 我們應怎樣以戰略的眼光, 進行統籌安排, 強化制度設計, 注重實效, 在與“第一學校”既互相聯系又有所區別的情況下, 為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創立“第二學校”。這就需要頂層設計與草根智慧相結合、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更需要縣鄉上下互動, 還需要干群合力而為, 以便讓“第二學校”在全國尤其是廣大鄉村開花結果。

鄉村振興是我們正在面臨著的一項重大課題。因為各方面的原因, 在這方面我們欠債太多, 所以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這就需要實行鄉村人才發展戰略轉型, 改變觀念, 大膽創新, 切合實際, 有時需要進行非常規探索和變革。具體而言, 應以整體的動態思維, 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 尤其是充分調動鄉村廣大干群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果如此, 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就會進入良性、快速、高效的發展軌道。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江漢論壇 2018年0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彩中文乱码AV | 午夜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中文字幕 |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