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把“鄉風文明”納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二十字”總要求,鄉風文明建設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保障,是鄉村振興之“魂”。只有做好鄉村文明這個保障,才能更有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突出重點領域和環節,要緊緊抓住黨建引領、清潔家園、文化陣地、移風易俗、志愿服務、典型選樹等六個著力點,精準施策,點滴長效地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穩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通過基層黨建引領,打造鄉風文明建設“主心骨”。利用黨組織的紅色引擎帶動作用,增強各級黨組織的統攬能力,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風文明建設工作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建立“黨員三帶”工作制度,即黨員帶頭參加環境整治、帶頭參加移風易俗、帶頭參加志愿服務,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引領作用,設立黨員鄉風文明建設專項崗位,引導社區黨員爭當環境衛生督導員、移風易俗宣傳員、鄉風文明指導員、志愿服務組織員。做到一人帶一人,眾人幫一戶。
實施清潔家園工程,筑牢鄉風文明建設“硬基礎”。宣傳發動要入樓入戶,宣傳小卡片和倡議書要覆蓋每一個家庭,充分利用社區廣場大屏幕、社區廣播、樓棟宣傳屏、微信微博持續擴大宣傳覆蓋范圍,進一步濃厚活動氛圍。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排查整治存在的垃圾清運不及時、車輛亂停亂放、樓道不通暢、毀綠停車、占道經營等突出問題。要鞏固完善長效常態,建立環境“日清掃”“周督查”“月考核”制度,常態化督促責任落實。
貫徹“文化潤人”理念,優化鄉風文明建設“軟環境”。建設社區“黨群之家”,打造一站式黨群文化活動平臺,設置科普館、圖書館、兒童樂園、書畫館、舞蹈排練廳等功能室場所,滿足社區居民文化生活需要。豐富道德講堂內涵,點滴長效提升居民文化素養,堅持以身邊事感動身邊人。拓展文化活動形式,開展送戲下鄉、周末書場、社區“民星”選拔等文藝演出活動,喜聞樂見展現社區居民精神新面貌。常態設置精神高地、廉政文化、紅黑榜、義舉榜、科普、法律等專題模塊,形象生動有效地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領鄉風文明建設“新風尚”。成立“移風易俗”理事會,邀請社區有威望、有影響力、熱心服務的老黨員、退休教師、鄉賢人物、文化名人等群體參與基層社區管理,制定社區居規民約,大力倡導婚事、喪事簡辦,反對鋪張浪費,破除封建迷信,革除陳規陋習,倡導健康文明新生活,建立平等、友愛、互助的人際關系,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環境。
形成志愿服務品牌,爭當鄉風文明建設“排頭兵”。抓好志愿服務組織的外引內培,成立諸如黨員志愿服務隊、公益書社、老年之家、社區“搭把手”服務隊等志愿服務組織。突出長效管理,抓好志愿服務制度建設,如制定黨員志愿者“四亮劍”制度,亮身份、亮形象、亮項目、亮成效。推出志愿者獎勵激勵計劃,對社區志愿者的活動開展情況和成效進行量化,并拿出一定的“物質獎勵”予以激勵,如減收物業費、免費使用停車位等,努力形成“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擠時間當志愿者”的社區志愿服務氛圍。
抓好正面典型選樹,樹立鄉風文明建設“新標桿”。堅持從日常調查走訪中,了解核實在勤勞敬業、誠信經營、尊老敬老、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等方面存在的真人真事,并做好跟蹤記錄工作。開展社區先進模范評選,如開展“三最三好”評選活動(最美家庭、最美善舉、最美志愿者、好媳婦、好黨員、好青年),樹立社區典型品牌。按照“點燃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原則,通過社區道德講堂、周末劇場、群眾課堂等載體,邀請社區典型人物現身說法,用鮮活教材和生動的細節來傳播社區的正能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宿遷網 2018-06-1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