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邵科:農民合作社是否還需要堅持低門檻進入原則

[ 作者:邵科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27 錄入:王惠敏 ]

當前農民合作社發展中存在的“空殼社”“僵尸社”等問題受到了一些新聞媒體和社會人士的詬病。在筆者看來,出現這種情況的關鍵原因在于當前注冊合作社的低門檻原則。

準入低門檻導致合作社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成員身份資格要求過于簡單。根據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12條和現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第15條規定要求,可以簡單理解為只要有5張居民身份證(其中至少4人為農民身份),就能符合工商登記注冊合作社的成員要求。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確要求這5 人必須來自于5個家庭,也就是說這5人可以來自于同一家庭(戶)。這一規定的初衷是為了降低合作社的注冊門檻,為更多農民提供依托合作社發展農業產業的機會、提供更多實現增收致富的法人組織平臺。但這一過于寬松的規定也導致一些“一家人合作社(成員來自于同一農戶家庭)”或者“家族合作社(成員間都為親戚關系)”情況的產生,導致這類合作社實現弱者聯合、生產經營能力增強的效果非常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同時,按照新修訂的合作社法規定,合作社接受國家財政直接補助和他人捐贈形成的財產需要平均量化給成員,這就意味著在同一個合作社中,某個家庭的個體成員加入該合作社的數量越多,就能獲得更多的財政直接補助量化資金,這顯然有失財政直接補助資金的支持初衷。

成員出資要求過于寬松。根據新修訂合作社法規定,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應有符合章程規定的成員出資;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經營權、林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并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以及章程規定的其他方式作價出資。但法律并沒有要求每一位成員都必須出資。實踐中,就出現了很多合作社成員出資不均勻的情況,甚至在有些合作社中出現只有一位出資成員。顯然,這種成員出資規定默許或者說縱容了成員出資結構的異質性。理論界已有許多研究證明,在合作社治理結構中,成員的資本參與(成員出資)情況會明顯影響合作社的發展績效,大量不出資成員難以真正關心和深入參與合作社生產經營活動,會對合作社組織績效起到負面效果。

扶持政策加劇了合作社主體的魚龍混雜

自合作社法頒布實施以來,各級政府為合作社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大量的扶持政策不斷向合作社傾斜。但也出現了不恰當的扶持手段帶偏合作社發展方向的問題。實踐中,一些地方將合作社發展數量列入績效考核指標,“倒逼”政府主管部門直接干預合作社的注冊成立(包括曾出臺注冊補貼政策),只管“扶上馬”,忽略“送一程”,導致一些合作社成立后缺乏發展動力。同時,越來越多的產業項目將合作社納入扶持主體,吸引農業企業、技術協會等各種主體參與合作社經營、爭取財政項目支持。實踐中,一些農業企業將過去“企業+農戶”的合作關系順勢改為合作社,以企業與農戶共同加入一個合作社的方式繼續維持原有業務;各類協會加掛合作社牌子,村干部領辦合作社在村委會加掛合作社牌子等。客觀地說,這類合作社也發揮了帶領發展農業生產、增加農戶收入的功能,但其中有一部分合作社不僅業務類型毫無變化,利益分配也并未遵循合作社原則,內部治理更談不上按照合作社的組織特點進行相應設計和推行。合作社工商注冊登記的低門檻正好加劇了更多的涉農主體受扶持政策誘導注冊登記合作社,使得合作社主體結構更加魚龍混雜。上述兩種情況,最終導致了“空殼社”“僵尸社”“套牌社”等情況的發生和加劇,造成廣大農民和其他社會各界人士對合作社的不良印象,影響了合作社的社會聲譽,亟待全國人大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高度重視。

本文為國家社科青年基金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CJY042)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管理干部學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民合作社》期刊2018年第6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 精品久久免费视频观看 |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国产专区v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免费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