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王建國等: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調發展

[ 作者:王建國?王新濤?易雪琴??郭志遠?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02 錄入:王惠敏 ]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和奮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對我國城鄉關系的準確研判和重大部署。在這個過程中,推進鄉村振興要特別注重處理好與新型城鎮化的關系,我省“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將“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作為六項重點任務之一。兩者融合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表現在哪些方面,內涵有哪些,以及如何從機制上保障、促進融合發展?為此,我們特請專家一一解讀。

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王建國

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從根本上講是相輔相成、互動聯動的關系,我們應從更深層次理解二者的內在聯系,科學把握,從而為鄉村振興的有效實施和新型城鎮化的高質量健康發展奠定理論基礎。

鄉村振興是新型城鎮化的基本動力

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是城鎮化的核心要義,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本質要求;農產品不僅是城鎮人口的最基本生活資料,也是輕工業維持生產的原材料。如果沒有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城鎮化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無從談起;沒有農業轉移人口的市民化,新城鎮化的質量將不會高,也難以實現健康發展,也不能使城鎮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功能和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沒有農產品為城鎮人口提供基本生活資料、為輕工業生產提供生產資料,農業人口就會因為缺衣少食無法在城鎮中生存下來,輕工業就不能為居民提供更充分的生活資料,直接導致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下降。

而要破解這一難題,就必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加大對鄉村的傾斜,投入完善鄉村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斷改善鄉村的環境條件,吸引更多的生產要素向鄉村流動,加快農業農村發展,一方面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農村的生產效率,使農民得以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加入城鎮化的時代洪流之中,另一方面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具有進城成為市民的“原始積累”,可以在城鎮定居下來;同時,農業的發展也將有效地保障不斷增加的城鎮人口的生活需要,并保障相應的工業生產及其轉型升級的原料需求,由此可見,農業的發展是城鎮化的基本動力,也是第一推力。

新型城鎮化為鄉村振興創造條件

城鎮化為工業化提供承載,工業化為城鎮化人口提供就業,正是城鎮化與工業化的互動發展為鄉村振興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拉動鄉村走向繁榮。

城鎮如火如荼的基礎社會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善了城鎮的生產生活條件,為工業的發展及其轉型升級搭建了更加完備的平臺和載體,為日益擴大的城鎮化人口提供了更多更高層次的就業崗位,同時,城鎮良好的公共服務也使得他們愿意并定居下來成為市民。農業勞動力進城務工,也為城鎮的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貢獻。

隨著愈來愈多的農業人口轉向城鎮定居和生活,農業人口相對愈來愈少,原本細分小塊化的土地資源才可以集中連片化,大型農業機械有了更好施展的空間,農業的產業化規?;洜I才可以有效推進,農業效率越來越高,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同時,國民經濟的發展使得國家和政府有更多財力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并引導社會資本和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轉移,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造了良好條件。

兩者互促共進

不管是從理論上看,抑或是從世界發展史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不僅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而且也必然是互促共進、協調同步的,統一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的基礎在于同步,也只有同步才可以協調,二者的同步協調形成了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最佳合力和強大動力。所以,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從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關系看,二者都是實施鄉村振興,促進農村、農業發展的路徑和手段,相互依托,相互促進。僅僅依靠城鎮化,忽視農業現代化,很難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而且容易導致農業萎縮和引發“城市病”;反之,農村將不能獲得加快發展的良好條件,成為“一潭死水”,延緩農業現代化進程。

就目前看,我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相互關系的最大癥結恰恰在于:二者發展的不同步不協調,核心問題則在于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滯后于城鎮化。所以,科學處理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關系,關鍵在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視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并提出全面、系統和根本性解決方案及路徑,引導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發展、農村進步、農民富裕,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推進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以及工業化、信息化同步協調發展。 


構建協調發展機制

 王新濤

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相互關系是內在的、緊密的,二者相輔相成、協調同步發展是本質的、必然的。但從我國的現實看,由于種種原因,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在一定程度上被割裂,突出表現為農村發展滯后于城鎮,農業現代化滯后于城鎮化。為此,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重新構建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協調機制,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協同實施。

重構城鄉一體化發展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不斷加快城鎮化進程,城鎮建設不斷加快,城鎮發展水平大幅提高。但隨著我國發展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不少城市原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歷史欠賬較多,產業承載能力較弱,無法滿足城鎮原有居民的生產生活需要;加上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步伐的加快,城鎮居住人口快速增長,人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占有量更低,居民需求與城鎮供給之間的矛盾更加凸顯。

與此同時,農村人口相對減少,為推進農業規模化經營、提高生產效率提供了可能,但和如火如荼的新型城鎮化發展相比,農村的建設和發展顯得相對落后。在此背景下,必須將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根本上改變鄉村長期從屬于城市的現狀,明確鄉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突出地位和在城鄉關系中的平等地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框架下,重新構建城鄉產業互補鏈接、生態環境共建共治、空間布局統籌融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平等均等、社會文明與社會治理協同建設等“一體化”發展,賦予實施鄉村振興的更多更新更具操作性內容,在加快推進鄉村振興中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生產要素城鄉雙向流動成為必然趨勢。但是,從目前的現實情況看,由于農村條件相對較差,生產要素的逐利性決定了其由農村單向流入城市的慣性并沒有甚至難以改變,不管是人還是資金等等由鄉到城的流向依然如此,在相當程度上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落地實施。

基于此,這就要求在政策上重構推動要素雙向流動的機制,促進城鄉要素融合和協同發展。首先,必須解決好人的問題,通過出臺更加科學的政策,使農村人口愿意“留下來”建設家鄉,也能夠吸引城市人口愿意“走進來”建設農村。其次,政府財政要加大向農村傾斜投入的力度,同時積極引導城鎮工商資本進入農村農業領域,確保實施鄉村振興對資金的需求。再次,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以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為契機,統一城鄉土地市場,使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合理的價值體現。

精準高效反哺“三農”

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城鄉差距問題,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統籌城鄉一體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明晰“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發展思路,明確提出要城市反哺農村、工業反哺農業,采取“多予、少取、放活”等舉措支持農村發展,對于農村面貌的改變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城鄉發展差距拉大、鄉村發展活力不足等問題并未得到根本性解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三農”薄弱環節依然存在。因此,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要立足新階段和新問題,重構系統科學、分層細化的反哺“三農”機制,既要實行工商業對農業、城鎮對鄉村、城市居民對農村居民精準對口支援;還要從人力物力、物資資金、信息技術等方面,全面具體支援;也要根據實際,打破行政區劃,按照經濟發展規律科學高效支援,真正把反哺“三農”的機制變成促進“三農”發展進步的現實生產力。


城鄉失衡亟待解決

易雪琴

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城市的輻射和帶動,城市的發展也不能缺乏農村的促進和支撐。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是互促共贏的關系,但長期以來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不協調也是不爭的事實。城鄉失衡、城鄉兩極分化已成為當前最大的社會結構性矛盾之一,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進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已迫在眉睫。

城鎮化質量不高鄉村發展滯后

長期以來,城鄉“一頭熱、一頭冷”的發展,加劇了二元結構的固化,造成了城鎮化質量不高與鄉村發展愈益滯后的雙重困境。一方面,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城鎮數量不斷增加,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突破50%,但同時,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遠落后于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農業人口“轉而不移”的不完全城鎮化和多數城市運行發展的亞健康狀態并存。

另一方面,盡管近年來國家不斷加大了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但固化的城鄉二元結構在短期內難以打破,農業發展明顯滯后于工業發展、農村建設明顯滯后于城市建設、農村居民收入明顯滯后于城市居民收入,鄉村與城鎮的發展差距愈拉愈大。

破局城鄉經濟發展失衡

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地、錢等資源要素從農村轉向工業、從農村流入城市,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規律,但從統籌城鄉的角度考慮,這種單向的要素流動導致了城鄉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

從人的方面看,工業化和城鎮化吸引了人口不斷向城市集聚,這種長期的人口單向流動導致農村優質勞動力資源日益匱乏,農村經濟難以振興,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從地的方面看,現階段大多數城市及其周邊的建設用地指標已供不應求,與之相對應的是,農村特別是偏遠農村地區的大量建設用地處于閑置狀態。在城鄉建設用地市場沒有統一的前提下,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明顯向城市和非農部門傾斜,農民土地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從錢的方面看,長期以來的“抽農補工”的財政收入分配政策,將農村財富向工業和城市轉移,同時資本的趨利性使金融機構從農村吸收的資金大量流向城市,在農村形成巨大資金缺口。

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城市對農村的吸附效應與資源單向汲取格局,使農村失去了現代生產要素的有力支撐,導致農村經濟明顯滯后于城市經濟,農業現代化明顯滯后于城鎮化。要破解城鄉經濟嚴重失衡的局面,就必須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的合理高效流動,通過城市經濟帶動農村經濟,進而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縮小城鄉建設的巨大差距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投資重點一直在城鎮,農村則嚴重不足。這樣一來,城市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取得長足發展,城市居民獲得較高的生活質量,而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公共事業發展緩慢,農民的生活條件和生活質量遠不如市民。

這種城鄉建設面貌的巨大差距,促使農業人口過度涌向大中城市,給城市承載能力帶來嚴峻考驗。只有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調發展,實施城鄉公共資源相對均衡配置,不斷縮小城鄉建設面貌的差距,推動城鄉生產生活條件的均等化,才能實現城市良性運行和農村健康發展。

增強農業人口的獲得感

無論是城鎮化還是鄉村振興,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于人。從農業轉移人口來看,當前仍有不少城鎮化人口既有自然的農民身份又是職業的產業工人,處于“城鎮掙錢鄉村消費、閑時進城務工忙時返鄉務農”的“兩棲”狀態,他們在就業、就學、就醫、社保等方面也不能完全享受與城鎮戶籍人口同等的待遇,在社會行動上與城市社會有著明顯的隔離,缺少對城市社會的認同感?!盎夭蝗サ霓r村、融不進的城市”已成為很多農業轉移人口尤其是新生代農民工的真實寫照。

從留守農村的農業人口來看,由于當前土地產權制度改革滯后,與市民擁有的不動產權利相比,農民的財產性收益遲遲得不到保障,加之農村經濟發展滯后,農民收入與市民收入的差距正在進一步拉大。與此同時,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滯后,留守農民的幸福感、獲得感遠不如市民。因此,只有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調發展,努力提升農業人口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才能真正實現高質量的城鎮化,也才能真正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戰略目標。 


多策推進鄉村振興

 郭志遠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靶】挡恍】?,關鍵看老鄉”,只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力推動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同步協調發展,小康社會才能如期全面建成,現代化建設才能早日實現。

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調發展的關鍵在于實現城鄉產業的融合發展,這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就是要把鄉村產業納入城鄉產業發展的大格局之中,逐步實現城鄉產業的對接連接錯位互補發展,從而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為此,必須樹立“今日的城市經濟業態,就是明天的農村經濟業態”的發展理念,用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以城市經濟發展模式推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加快以城鎮化帶動農村產業業態升級。

農業產業業態的升級,要主動對接城市經濟的輻射,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促進城市的現代物流、電商、休閑旅游等產業在鄉村合理布局,壯大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加快農業發展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

推進城鄉要素市場一體化

當前,城鄉要素正在從單向流動轉向雙向互動,將促進城鄉之間各種資源要素按照市場價值規律進行合理配置,將為鄉村振興的實施創造公平的市場條件和有利的發展環境,進而實現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

實現城鄉要素雙向融合互動和優化配置的關鍵在于促進城市資本、技術、人才下鄉。為此,一要引導工商企業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將更多的城市金融資本投入到鄉村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和生態環境改善之中。二要重點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領群眾落實好關鍵技術,全面提升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三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建立有效激勵機制,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專家學者、醫生教師等技能人才,通過下鄉擔任志愿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事業,同時,鼓勵農村人才回流,支持農村青年和婦女創業以及大學生回鄉創業。

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業已具備了城市反哺農村的能力;同時,隨著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和農民收入的增加,滿足農村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客觀上也要求基礎設施建設向鄉村地區傾斜,由“城市偏向”轉向“鄉村側重”,這些基礎設施不僅要包括道路、供水、供氣、環保、電網、物流等生產性基礎設施,更要包括村內道路建設、自來水供給、污水處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處理、改廁、路燈亮化、公共交通、有線電視等生活性基礎設施,力求做到“無縫對接”、互聯互通,讓城鄉居民共享現代文明的成果。

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

應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要求,推動城鎮公共服務體系向農村延伸。抓重點主要是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推動建立以城帶鄉、整體推進、城鄉一體、均衡發展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全面改善薄弱學?;巨k學條件。補短板主要是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大力發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態等鄉村特色產業,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促進農民多渠道轉移就業,提高就業質量。強弱項主要是完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政策,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健康鄉村建設。

推進城鄉生態環境共建共治

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目的之一都是要滿足城鄉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對宜居環境的追求。但在生態環境的建設和治理上,城鄉二元化依然存在,突出表現在對城鎮生態建設的重視和對鄉村生態建設的忽視。

為此,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運用現代科技和管理手段,著力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生態產品和服務,促進生態和經濟良性循環,筑牢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協調發展的生態屏障。⑩4

作者單位: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大河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福利国产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综合色 | 亚洲中文字幕视频国产 | 自偷精品视频三级自拍 |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