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楊于澤:撤縣設市可以,關鍵是讓市民得實惠

[ 作者:楊于澤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8-09 錄入:王惠敏 ]

近日有消息稱,安徽省安慶市潛山縣“撤縣設市”獲批,撤銷潛山縣,設立縣級潛山市。幾乎是同一時間,貴州興仁縣也宣布“撤縣設市”。

而據澎湃新聞梳理,今年全國已有7地成功“撤縣設市”,超越去年一年獲批的總數6個,包括陜西彬縣、江蘇海安、湖北京山、黑龍江漠河、山西懷仁等。此外,至少還有7省12縣正在積極推進“撤縣設市”工作。

這是我國“撤縣設市”政策的一個重要轉折,有人分析,新一波“撤縣設市”的浪潮要來了。我國于1983年拉開“撤縣改市”序幕,此后有近350個縣陸續改為縣級市。1997年,國務院“暫停審批縣改市”。

積極推進“撤縣設市”與凍結此項工作,都有其理由。上世紀80年代推行“撤縣設市”,是把它視為經濟體制改革的抓手,目標是“以大中城市為依托,形成各類經濟中心,組織合理的經濟網絡”。1997年暫停審批縣改市,原因在于許多地方盲目追求“縣改市”,造成市區農村人口比重過大、城郊比例失調、城鄉概念模糊等“假性城市化”問題。

撤縣設市可以,關鍵是讓市民得實惠

此番重啟“撤縣設市”,據民政部解釋,是黨中央國務院針對中國城市設置存在的突出問題,立足全局、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而這個重大決策部署,就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完善城市在我國國土空間上的布局。

國家發改委網站今年3月公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提出,2018年要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穩妥有序增設一批中小城市,繼續開展撤縣設市、撤地設市,推動城市群及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范圍內符合條件的縣和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率先設市。”

有人說,人口和資源向大城市、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集中是不可避免的,是經濟經濟規律使然。的確,若干年來我國城市格局是以集中為方向的,一方面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越攤越大,另一方面出現了像湖南長株潭、陜西西咸這種“城市聯合體”。好處是人口、資源與產業集聚,帶來高效和高產出。

但城市經濟學指出,城市在由分散向集中之后再由集中到分散,這也是必然規律。隨著過度集中,往往出現交通擁堵、環境惡化、房價畸高,城市不再宜居,結果人口、產業等開始向周邊衛星城市和小城市擴散。這是被一些國家的歷史與現實印證了的。

重啟“撤縣設市”,不僅僅是新型城鎮化的需要,而且是為未來中國城市由集中走向分散提前布局。現在大趨勢是城市集中度在上升,各地忙著造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但實際上這只是階段性現象。隨著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標準越來越高,將來人口會向郊外甚至中小城市回歸,這種遠期趨勢將改變中國城市的格局。

談到“撤縣設市”的動機,一些地方主事者都強調其“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自豪感”。“撤縣設市”其實好處不少,比如擴大行政管理權限、有利于招商引資,更容易爭取到項目、資金和政策等。但1997年國務院凍結此項工作,主因是很多地方把“縣改市”當成了目的本身,經濟發展不見起色,為達目的弄虛作假,以至于很多人斥之為“假性城市化”。

“撤縣設市”固然著眼長遠,但主要還是著眼當下,通過推進城市化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均衡發展。一座好的縣級市,不需要打腫臉充胖子,普通市民不需要形象工程。它應當通過招商引資發展和壯大制造業、服務業,為城鄉居民提供就業機會;它應當為大家改善育幼、上學、就醫、養老的條件;它應當在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上大有作為,守護和恢復青山綠水。

“縣改市”讓人們有面子,但對于普通居民來說,這種面子并無實際意義,他們要的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縣委書記改稱市委書記、縣長變市長之后,如果不能增強市民的獲得感,“撤縣設市”就成了一項虛頭巴腦的面子工程、政績工程,本質上是一種假政績。

通過“撤縣設市”為地方爭取有利的發展環境是好事,符合公共理性。但為了“縣改市”弄虛作假,虛報非農業人口、工業產值、GDP等,這就不僅無意義,而且在政治上、發展上相當有害。主事者為自己掙足了面子,但人民付出了代價,應當說是暴露了一些干部的無能,“撤縣設市”倒成了他們的恥辱柱。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長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三区 | 网址你懂的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免费最新高清不卡视频 |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 日韩AV综合AV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