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為什么還要強調40年前的這條基本經驗?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形成“趕上時代”的認識之本質就是:真實地認識到世界的狀態及其與自己的關系,從而趕上時代的潮流。
2018年春,習近平同志在海南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因循守舊沒有出路,畏縮不前坐失良機。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思想解放的過程。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解放思想不是脫離國情的異想天開,也不是閉門造車的主觀想象,更不是毫無章法的莽撞蠻干?!边@一論斷告訴人們,盡管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改革沒有完成時,當下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而且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因此,40年前的基本經驗依然有效,這就是“解放思想”。
連常識都要爭論,可見思想僵化
改革開放之前,由于左傾錯誤,在較長一段時間里特別是文革期間,“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路占據政治正確性的位置,國人的思想受到嚴重束縛。
1976年粉碎“四人幫”,1977年鄧小平歷史性地復出,1978年開展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場討論在理論上不過是回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常識而已,卻充滿了強烈的火藥味。對當時思想僵化的現象,鄧小平兩次感嘆:“現在發生了一個問題,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都成了問題。簡直是莫名其妙!”“現在對這樣的問題還要引起爭論,可見思想僵化?!?/p>
1978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鄧小平號召要“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在歷史性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更是震撼性地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p>
在當時的背景下,思想解放的首要之點是什么呢?那就是擺脫一切陳舊教條的桎梏,恢復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解而不是教條理解。左傾錯誤之所以稱為“左”,乃在于其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名義而犯的錯誤。當時存在的所謂“兩個凡是”(凡是領袖說過的必須堅持、必須照辦)就典型地反映出陳舊教條對人們的思想束縛,阻擋中國走改革新路的可能性。這樣,作為社會主義制度自我調整、自我改善的改革面臨一種矛盾關系: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要堅持,否則就不叫社會主義了;但如果固守著一度被錯誤解讀并被教條化的內涵便不可能改革。思想不解放,困境便走不出來。
教條主義者不是主張“凡是”嗎?鄧小平機智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運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方法論去批評之,說“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應該像毛澤東同志說的那樣對待這個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沒有說過‘凡是’,列寧、斯大林沒有說過‘凡是’,毛澤東同志自己也沒有說過‘凡是’?!薄叭绻飨谑?,他也不會承認‘兩個凡是’”。
如何解放思想?鄧小平以身作則,他以自己特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勇氣提出一個命題:什么是社會主義、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多年來沒有搞清楚,必須重新認識。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提法尚未形成,鄧小平在與地方同志談話時,一反“階級斗爭為綱”之思維定勢,說“馬克思主義認為,歸根到底要發展生產力?!钡搅松鲜兰o80年代,鄧小平反思性地提出:“什么叫社會主義,什么叫馬克思主義?我們過去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清醒的。馬克思主義最注重發展生產力——所以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榜R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發展生產力。”這樣就回歸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基本點,科學地支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策。隨后,為了更有效、更快速地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成為重要選擇,引導中國走上了現代化的發展道路。
何為歷史前進的邏輯,何為時代發展的潮流
以“解放思想”這一基本經驗為核心,習近平在海南講話中再次確認了鄧小平對中國必須“趕上時代”的判斷,指出:“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后于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薄案母镩_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他還將此提煉為:“中國40年改革開放給人們提供了許多彌足珍貴的啟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所謂“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就是斷然拋棄夜郎自大、因循守舊,畏懼變革、抱殘守缺的思路,認清“歷史前進的邏輯”和“時代發展的潮流”之客觀內涵——以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為評價標準的世界性共識。
中國近代史上發生過這樣的一幕: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在此后的中西方沖突中連連失敗,從堂堂“天朝大國”淪為半殖民地,中國到底怎么啦?這成為中國先進分子思考的一個中心問題,當時一個清醒的看法是,中國遇上了“數千年未有之強敵”,面臨了“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在中西方沖突中,西方國家已經擁有了工業革命帶來的裝備,而中國還在堅持“槍箭并重,不可偏廢”的觀念,其結果必然如漢學家費正清所說,“中國的學者、官員認為他們自己更明事理,但卻無從證明這一點。船堅炮利是一件決定性的事實”。與西方工業國家相較,中國落后了,這就是必須承認的現實。
20世紀初的新文化運動讓中國人終而認識到,必須以世界眼光去看待自己與世界之關系,弄清楚何為歷史前進的邏輯,何為時代發展的潮流。在引進西方科學民主思想的基礎上,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使中國擺脫東亞病夫狀態,終于站起來。
“趕上時代”并不意味著有了自我滿足的資本
解放思想才能放眼世界,從而認清我們的處境和位置。
改革開放之前,由于忽視經濟建設,國家處于封閉半封閉的狀態,中國的發展一再錯失機遇,與發達國家、甚至“亞洲四小龍”的差距越來越大,而一些國人卻認識不到這一點,盲目自大,如同井底之蛙。鄧小平看到了問題之所在,他指出,中國盡管通過革命解決了民族與國家的獨立問題,中國已經站立起來,但“現在世界突飛猛進地發展”,“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边@就是說,必須承認我們已經落后于時代,不承認這一點,那就只能進一步落后下去,由此,鄧小平提出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偉大戰略思想。
鄧小平之所以提出“趕上時代”,這與他認識到“現在世界突飛猛進地發展”是密切相關的。1978年10月,就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小平訪問日本。鄧小平在參觀日本的鋼鐵、汽車和電器工廠時說:“我懂得了什么是現代化?!笨梢哉f,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形成“趕上時代”的認識之本質就是:真實地認識到世界的狀態及其與自己的關系,從而趕上時代的潮流。
其實,即便在文革期間,毛澤東對中國狀態也是持清醒認識的。1973年,毛澤東在會見發展中國家人士時就說:“我們都是叫作第三世界,就是叫作發展中的國家。你不要看中國有什么展覽會啊,其實啊,是一個很窮的國家。西方國家呢,不大行了,但無論怎么樣,這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是創造了文化,創造了科學,創造了工業?,F在我們第三世界可以利用他們的科學、工業、文化的好的部分?!笨上В敃r少有人意識到,針對文革期間的閉目塞聽,毛澤東的這一說法也是對解放思想的呼喚。
由于解放了思想,恢復了實事求是的精神,便能夠正確認識時代的內涵,準確定位中國與世界關系,改革得以獲得大突破:中國對世界開放,既走出去也請進來,充分利用國外的資金、設備、技術以發展自己;傳統的所有制觀念得以突破,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富有活力的經濟格局;市場經濟的禁忌也得以突破,認識到計劃與市場都是手段,果斷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辦經濟特區,實行一系列有利于經濟發展的特殊政策和措施,“摸著石頭過河”,先行先試,取得推廣的經驗,等等。經過改革開放的突破,中國終于實現了鄧小平的“趕上時代”的愿望,成功開辟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今天的中國當然早已不是鴉片戰爭時的狀態了,中國已經發展起來,強大起來,誰也不可能再以“船堅炮利”來打垮中國。但是,我們還是要認識到,西方的發展時間比我們長,占據了一些制高點,某些核心技術依然保持領先地位,中國還沒有自我滿足的資本。哪怕真的發達了,也不能自我滿足。“歷史前進的邏輯”和“時代發展的潮流”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除了繼續解放思想,保持向世界的開放態勢,在虛心學習中勇于創新以外,我們別無選擇。
作者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解放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