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加快“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推進鄉村振興發展,人才是基本保障,必須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為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實施提供堅強支撐。
1.突出政治引領,建設黨性過硬的黨員隊伍。針對當前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等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把忠誠干凈擔當的基層黨員干部團結起來、任用起來,推動戰斗堡壘堅不可摧。切實用好“本土干部”。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嚴把能力關、先進關和純潔關,突出把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農村優秀人才發展為黨員,進而培養為村干部。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健全完善村干部考核評價機制,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帶領群眾干事創業的村干部撐腰鼓勁。大力培養“接力干部”。堅持把服務鄉村振興發展作為培養年輕干部的主陣地,結合能力專長,推進年輕干部進村擔任村支部副書記、村主任助理、村秘書、扶貧專干等職務,明確服務年限,加強能力培訓,提高報酬待遇,強化考核督查,督促履職盡責,切實解決好當前部分農村基層班子隊伍“青黃不接”問題。注重回引“資深干部”。針對當前部分農村黨員年齡偏大、務工人員偏多、戰斗力和凝聚力不強等實際問題,縣一級需進一步拓寬選人用人視野,在保留原來職級待遇基礎上,參照村干部標準提高報酬待遇,嚴明工作紀律,重點把黨性意識強、熟悉熱愛農村工作、臨近退休或已退休且體健力強的縣直部門優秀“老干部”選聘為村支部“第一書記”、村“兩委”班子成員,為夯實農村基層基礎補充力量。
2.突出示范帶動,建設引領文明的鄉賢隊伍。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農村實際,突出各領域鄉賢人士示范引領,移除傳統陋習,催生時代新風。精準選樹“鄉賢”。多渠道挖掘老百姓心中優秀的鄉賢人士,大力推選出一批愛國愛鄉、熱心公益,誠實守信、忠孝友善等農村各領域優秀人物,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或群眾喜樂見聞方式廣泛傳播鄉賢事跡、鄉賢文化,并通過他們的言行垂范鄉村,引領社會風尚、涵育鄉風文明。充分展示“鄉賢”。積極搭建鄉賢人士參與鄉村重大項目建設、脫貧攻堅及全面小康推進、鄉村社會治理、村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養成、和諧社會構建等服務平臺,推動作用充分發揮。組織鄉賢人士向群眾講授鄉村建設的新知識、新技能,講授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事跡等,提升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管理意識,進一步傳播道德文明。培養更多“鄉賢”。廣泛發掘培養更多的鄉賢人士,突出把鄉村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休返鄉、打工回鄉中有管理能力、有知識、懂技術、有經濟頭腦的人,道德模范、身邊好人,鄉村教師、經濟能人等人員,納入到鄉賢群體中來,并建立鄉賢管理活動機制,定期組織開展鄉賢活動和召開會員大會,向他們全面灌輸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和目標,增強責任感。
3.突出產業支撐,建設興業富民的產業隊伍。實現“生活富裕”目標,“產業興旺”是關鍵所在,必須強化產業人才支撐。用心用情招引產業人才。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建立區域內產業人才需求臺賬,進一步整合區域內各類產業人才資源,鼓勵支持部門單位人才以“包片區、聯產業”等方式下鄉服務,努力為鄉村招引“部門技能人才”牽線搭橋。大力推進“組團引才”,鼓勵支持農村重點產業企業赴產業人才集中地招引產業人才。引導人才返鄉創業,因地制宜鼓勵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培育產業人才。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還要把重點放在本地產業人才的培養上。結合產業轉型升級和市場新動向,健全完善農村實用產業人才庫、工作臺帳,暢通智力、技術、管理下鄉通道,采取下派科技專家服務隊普及化“訓”、聘請外地專家“1+X”結對“幫”、選派優秀人才外出“學”、專業合作社定期交流技術“促”等方式,培育造就更多鄉土產業人才。突出重點扶持產業人才。堅持把招引產業人才、培養產業人才和扶持產業人才聚焦到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上,建立與利益聯結政策掛鉤的帶動激勵機制,加大與群眾建立平等互利的利益聯結產業人才的扶持力度,讓帶富產業人才有干勁,讓參與群眾可實施、能融入、有增收,帶動更多的群眾投入到產業開發中來。
4.突出均衡共享,建設扎根鄉村的民生隊伍。以更有力的舉措推進教育、醫療和文化等方面人才向鄉村聚集,不斷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穩定鄉村教師隊伍。著力改善鄉村教師教學條件、落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政策,讓鄉村教師有更多歸屬感、獲得感,努力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隊伍。加快推進鄉村辦學體制、辦學模式、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吸引更多符合條件、熱心農村教育的人參與發展農村教育事業,進一步滿足農民對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需求。厚重鄉村醫衛人才。探索鄉村醫衛人才工資獎金與經濟發展、績效相聯系的動態增長機制,建立適度傾斜的農村優秀醫衛人才表彰獎勵制度,營造良好的“用人”“留人”氛圍。堅持招錄和培養并重,做到人才聘用上優先滿足鄉村需求,培養上優先安排鄉村醫衛人才,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農村醫衛人才梯隊。滿足多元文化需求。著力營造良好的鄉村文化生態,大力整合鄉村文化資源,以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去浸潤、感染和引領群眾。鼓勵民間文藝團體、文化示范戶、民間藝人、文化傳承人等的發展,支持他們采取多種方式拓寬文化服務渠道,在經費、技術、場地等方面給予扶持,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建立吸引鄉村文化人才責任機制,鼓勵和支持用人單位以靈活多樣的方式招聘、引進文化人才,為繁榮鄉村文化儲備中堅力量。
(作者系中共湘西州委常委、古丈縣委書記)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微信公眾號原創)2018-08-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