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如何真正讓農村的綠水青山給當地帶來金山銀山,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近年來,隨著大批農民進城務工,農村出現大量被拋荒、閑置的農屋,形成了資源浪費。然而在北京密云,這些閑置的房屋經過翻建、新建后卻成了“香餑餑”,農民通過出租給前來養老的城里人,增加了收入,為鄉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鄉村的綠水青山蘊藏著金山銀山
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守住綠水青山,才能得到金山銀山。近年來,各地的實踐探索充分證明了這一點。海南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氣候宜人的生態環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和老年人。廣西的巴馬,著名的“長壽之鄉”,吸引了各地前來常住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在江蘇,當地政府打造了中醫康養產業集聚區,形成了一些依靠中醫藥資源迅速發展起來的特色小鎮,正吸引著全國各地前來體驗中醫文化療養的老年人。綠水青山已在這些地區創造著金山銀山。
二、盤活鄉村閑置資源是開啟綠水青山的金鑰匙
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指出,解決農村問題,“一方面要繼續推動城鎮化建設。另一方面,鄉村振興也需要有生力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確立的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百姓富裕。”其中,產業興旺中的產業,指的不單是農業,還有新產業、新業態。
相比城市的寸土寸金,以及不可避免的噪音、污染,農村的宜居環境越來越被城市老年群體所青睞。農村大量閑置的資源,尤其是閑置土地、閑置宅基地,成為農村發展的新動能。今年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閑置的農房確實是一筆寶貴資源,利用好了,既能給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又能為下鄉創業的人員提供創業場所。”北京密云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當地依托優美的自然環境,將宅基地翻建,開辦民宿,打造健康旅游和養老產業,不僅吸引了大量前來度假的城里人,也成為不少城里老人的養老地。
依托閑置的宅基地,盤活鄉村資源,發展健康旅游和養老產業,一方面能夠給帶動當地消費,增加經濟收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餐飲、保潔、護理、康養等催生了對專業化人才服務隊伍的需求,創造就業崗位,產生社會效益。同時,為了吸引更多人來農村消費,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當地政府和百姓會更加注重保護生態環境,著力打造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一號文件要求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有效增值,實現鄉村綠色發展。
三、讓農村變成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解決中國鄉村振興的問題不只有農業,解決中國老齡化的問題不只在城市。韓長賦部長在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講到“三個讓”,其中一個“讓”,就是“讓農村成為安居樂的美麗家園。將來,農村人不僅可以享受城里人那樣的公共設施,公共服務,而且還擁有優美環境,田園風光。農村會成為稀缺資源,會成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的確,隨著全國大規模的人口進入老齡化,迫于城市的有限的資源和環境,農村山青水美的環境或許更值得期待。
事實上,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由于社會過早進入老齡化,城市里的老年人也大量移居農村,甚至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未來的老年人需要更高質量的老年生活,農村富有負離子的空氣、干凈的水、舒心的田園生活,必將是他們理想的養老“圣地”。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鄉村閑置資源也可能成為稀缺資源,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