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借鑒東部地區先進經驗,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近日筆者專門赴浙江、廈門等東部地區開展調研,通過比較、挖掘本質、探尋規律,力求找出找準東部地區成功經驗,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七策”,以供中西部各地決策參考。望這些經驗使中西部農村取得跨越式發展,到2050年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關鍵詞:鄉村振興; 浙江; 廈門
一、長遠規劃、循序漸進
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的足跡,浙江考察期間,深切體會到他的偉人風范、領袖魅力,總結出實施鄉村振興第一條寶貴經驗,那就是“高瞻遠矚、規劃先行、循序漸進”。早在200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就提出實施“八八戰略”、打造“綠色浙江”、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率先揭開中國新村建設瑰麗篇章。他在廈門工作期間提出的“六不六要”已成為全國美麗鄉村建設經典模式。以上經驗我們在鄉村振興規劃時可完全復制,因地制宜進行規劃,實現一村一幅鄉村景、一戶一張田園畫的目標。
二、文化育人、留根生錢
廈門青礁村院前社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人變了、村子才會變”。一是通過文化營造鄉村振興良好氛圍,從引領發展高度育人、教化人、改變人,通過人的改變帶動村莊的改變。二是文化不僅留根還要生錢,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性的繼承挖掘傳統文化和用好形式詮釋現代文化,讓文化不僅留下根還能生出錢。如福建省青礁村院前社的“文創”。三是文化振興不能照搬文件,眉毛胡子一把抓,應根據農村弱項、農民需求、發展需要,以“釘釘子”的精神找準發力點,堅持家風引領,促鄉風民風、黨風政風。如鄰里不和,“和諧”、“友善”是突破口;經濟不行,“富強”必是發力點。
三、能人帶動、全民參與
浙江、廈門經驗告訴我們,實施鄉村振興,必須用好三類人。一是用好“領頭雁”。通過招商引資、建立“鄉賢理事會”等,用好城市能人、農村賢人,發揮好“領頭羊”、“智囊團”、“助推器”、“向心力”作用。二是用好“千里馬”。鼓勵廣大退伍軍人、進城務工青年、農村無業年輕人、青年大學生、廣大青年知識分子等返鄉創業。三是用好“農民”。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力軍作用,同時加大職業農民、技術農民培訓,鼓勵農民通過能力提升獲得更高收入。
四、產業核心、組織引領
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農村發展的物質基礎和重要前提。在考察學習的各村中,無不有自己的優勢主導產業,值得我們學習參考。一是全面摸清家底。立足自己有什么、優什么、特色是什么,確定主導產業。[1]如浙江省:黃杜有30白茶種植歷史,白茶為主導產業;顧渚到縣城20分鐘,上海、蘇州、杭州等90分鐘,有區位優勢,以農家樂為主導產業。福建省:青礁村是福建省菜籃子,因此以農場DIY(體驗農業)為主產業。二是推動結構調整。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促進主導產業鏈條延長、價值提升,助推我縣農業結構調整。[2]如浙江省安吉縣臨峰街道大竹園村的竹產業高新產品。三是著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業接二連三。如宋茗白茶有限公司產業拓展模式。四是組織引領。從考察各地情況來看,并沒有統一可供復制的組織模式,而是根據情況采取最適宜的模式。古城采取“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魯家采取“公司+村+農場”模式。渚顧采取“協會+農家樂”發展模式。黃杜、渚山則由家庭分戶生產經營銷售。[3]
五、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2005年8月18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考察余村,首次提出“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9日后即8月24日,以筆名哲欣在《浙江日報》發表《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一文。如何用好我縣生態優勢,實現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一是生態產業化。將生態資源變成產品和服務,讓土壤生出金元寶、綠水成為聚寶盆、山林變成搖錢樹、空氣變身印鈔機。例如:現今安吉天荒坪余村。二是產業生態化。堅持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產業,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排放,做好廢棄物回收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工作。例如:長興水口顧渚村。
六、因地制宜、示范帶動
發揮比浙江、廈門更好的生態優勢,選擇產業基礎、組織基礎、風貌基礎、文化基礎較好的村,先行先試、大膽探索,以點帶面、以線促面,按單項和綜合試點分層分類推進試驗示范,不搞千村一面和“一刀切”。比如:在深度貧困鎮村要堅持以脫貧攻堅工作統攬“三農”工作;在城市近郊要著力打造城市后花園;在撤并村、產業基礎較好的村,要鼓勵發揮比較優勢,打造主導特色產業;在特色村寨,要保護好特色風貌和周邊環境;在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的村,要有序開展易地扶貧搬遷、生態宜居搬遷。
七、勇于創新、優化環境
浙江、廈門鄉村一大亮點就是敢于創新創造,他們在文創、城建、產業發展方面都有許多創新之舉。多方整合涉農資金,實施“三改”即改補為獎、改補為股、改補為投,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綠色農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支持力度。不斷完善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建立改革創新容錯糾錯機制,讓基層干部放手投身于鄉村振興。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以建設美麗宜居村社為導向,努力打造舒適宜人的靚麗村居環境。
作者簡介:田友明(1990-06),男,漢族,重慶巫山人,農學碩士,重慶市彭水縣農業委員會,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研究)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