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韓俊: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

[ 作者:韓俊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1-07 錄入:王惠敏 ]

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在新時代,必須切實提高運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實施精準脫貧方略,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科學回答了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努力學懂弄通做實,增強脫貧攻堅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運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重要論述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精神動力和思想源泉。

立足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提高對扶貧開發工作重要性、艱巨性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這一論斷,明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明確了消除貧困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發展史是一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創造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有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進的進程中,要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必須看到,當前我國農村還有3000多萬人口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為突出的短板。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好貧困群眾生產生活問題,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使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解決的,全黨在思想上一定要深刻認識到這一點。”貧困問題具有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打贏脫貧攻堅這場不能輸的硬仗,是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工作,是最艱巨的任務。經過長期建設,我國整體發展水平已經達到世界上中等發展水平。在黨的統一堅強領導下,我國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只要各級黨委政府切實重視起來,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內在積極性調動起來,全社會的力量動員起來,深度貧困完全可以戰勝,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的目標可以實現。

當前,扶貧開發工作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脫貧攻堅戰已經進入決戰決勝期,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從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高度出發,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規律科學推動脫貧攻堅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確保脫貧攻堅沿著健康正確的方向前進,是科學謀劃脫貧攻堅的總要求,貫穿著習近平總書記扶貧論述的整個脈絡。

科學推動扶貧,關鍵在于找到一個好思路、好路子。要切實遵循規律,把調查研究作為基本功,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把窮在哪里、為什么窮、有哪些優勢、哪些可以自力更生脫貧、哪些需要依靠幫扶才能脫貧等真實情況摸清楚。堅持突出重點、上下聯動、綜合施策,使思路舉措更具精準性、系統性、有效性、可持續性和可操作性。

科學推動扶貧,要尊重扶貧對象的主體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扶貧不是慈善救濟,而是要引導和支持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扶貧對象是脫貧攻堅戰的受益主體,也是基本的戰斗隊伍。各類扶貧項目和扶貧活動,都要圍繞貧困群眾的需求來進行。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開動腦筋、拓寬思路,多到基層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問計于民。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科學推動扶貧,要在發揮自身比較優勢、轉變發展方式上下功夫。“發展是甩掉貧困帽子的總辦法”。貧困地區盡管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落后、發展水平較低,但具有生態資源優勢、勞動力資源優勢和山水生態優勢,把自身比較優勢發揮好了,就一定能將黃土變成金,就一定能改變落后面貌。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有力推動貧困地區發展不斷朝著更高水平、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為擺脫貧困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的方針指導下,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社會發展規律和自然規律推進綜合扶貧開發,不能“撿進籃子都是菜”。要堅持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努力轉變發展方式,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絕不蠻干,絕不搞表面工作。

科學推動扶貧,要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既不急躁蠻干,也不消極拖延,既不降低標準、影響質量,也不調高標準、吊高胃口,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是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的“兩不愁、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在此過程中,既要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無所作為,這是確保2020年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的必然要求;也不能好高騖遠、把胃口吊得太高,違背規律揠苗助長,甚至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這是確保脫貧成效要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時間和歷史檢驗的必然要求。各地各部門在推動脫貧攻堅工作中,要科學合理確定農民就業和增收、產業發展、公共服務、易地扶貧搬遷、脫貧出列進度等目標,不喊不切實際的口號,不提脫離實際的指標,不做超越實際的事情。

科學推動扶貧,要以真正使貧困地區群眾不斷得到真實惠為出發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脫貧成效決不能滲水、造假,不能搞虛假脫貧、數字脫貧。脫貧摘帽要防止急躁癥,堅持時間服從質量,堅持成熟一個摘一個,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不搞層層加碼。與其宣布脫貧后心里不踏實,不如在打基礎、謀長遠、見成效上下足功夫,扎扎實實打好基礎,踏踏實實脫貧。    精準精準再精準,確保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到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脫貧攻堅工作進入當前階段,更是要在精準、精細上做文章,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下足“繡花”功夫,強化精準施策。我們黨一貫重視扶貧事業,長期通過促進經濟快速增長、推動區域開發帶動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大河水漲小河滿”,我國區域性扶貧開發方式取得了顯著效果。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迅速提高、貧困人口的迅速減少,為扶貧事業的深入推進和轉型提供了條件。到了這個階段,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底數不清、項目安排“大水漫灌”、資金使用“撒胡椒面”、扶持措施大而化之、幫扶人員走馬觀花、貧困縣不愿“摘帽”等一系列問題也凸顯了出來。實現扶貧措施精準到戶到人,成為我國扶貧開發事業深入推進的關鍵突破口。針對這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了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要求樹立精準思維,將長期由主要依賴經濟增長的“涓滴效應”的扶貧機制轉為對目標人群進行“靶向性”干預的機制,真正做到“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貧扶到家”。

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新的扶貧方略,關鍵是要在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切實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按照統一標準,通過規范的流程和方法,在精準識別、建檔立卡、動態管理上下功夫,解決好“扶持誰”的問題。發揮我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動員全黨全社會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將扶貧開發工作與做好農業農村農民工作結合起來,同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結合起來,同保護生態環境結合起來,下足“繡花”功夫,找準致貧原因,堅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實施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解決好“怎么扶”的問題。要科學設定時間表、留出緩沖期、實行嚴格評估、實行逐戶銷號和做到脫貧到人,在建立和實施貧困人口脫貧和貧困縣摘帽機制上下功夫,解決好“如何退”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是這場硬仗中的硬仗”,“務必深刻認識深度貧困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艱巨性、重要性、緊迫性,采取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有力的工作,扎實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瞄準和攻克深度貧困地區這個堡壘,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再精準過程。今后,新增脫貧攻堅資金主要用于深度貧困地區,新增脫貧攻堅項目主要布局于深度貧困地區,新增脫貧攻堅舉措主要集中于深度貧困地區。各部門安排的惠民項目要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深度貧困地區新增涉農資金要集中整合用于脫貧攻堅項目。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重點解決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基本醫療等問題。

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著力改善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條件,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群眾特殊困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幸福不會從天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只有貧困地區的志氣鼓舞起來,自我發展能力成長起來,當地干部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精神面貌昂揚起來,才能形成脫貧致富的內在動力和“造血”能力,才能形成外部多元扶貧與內部自我脫貧的互動,才能確保脫貧成果的可持續性。

脫貧致富貴在立志。貧困直接表現為物質上的貧困,根本的問題還在于意識和思路的貧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有志氣、有信心,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扶貧先要扶志,要從思想上淡化‘貧困意識’”。將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出來,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前提。激發內生動力,必須樹立“人窮不能志短”的意識,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觀念,樹立“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的勇氣,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的志氣。要激發扶貧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從“等靠要”轉變為主動尋求脫貧致富路子。

擺脫窮根必須扶智。“農民有脫貧致富的決心,卻伴有缺乏文化知識、科學技術的苦衷”。文化水平低、沒有一技之長、缺乏經營能力,是制約貧困人口自我發展的硬制約。“家貧子讀書”,治貧先治愚。把貧困地區的孩子培養出來,堅決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是根本的扶貧之策。要通過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做好義務教育階段保學控輟、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要讓貧困家庭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健全大學教育階段幫扶機制,打開通過多渠道就業改變命運的扎實通道,讓貧困家庭子女同樣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全面脫貧必須實現精神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個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我們切不可在物質上脫貧了,精神上卻愚昧了”。推動扶貧開發,既要見物,也要見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實現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既要讓生產生活條件變得更好,也要讓社會變得更加文明。要在貧困地區堅持不懈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突出抓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采用多樣方式培育新農民、倡導新風尚、發展新文化,形成與現代社會和生活相符合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振奮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精神風貌。

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才能有經濟上的持續來源,脫貧致富才具有根基。要把穩定脫貧建立在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之上,做好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開發生態旅游則搞生態旅游的文章,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要通過改革創新,讓貧困地區的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發展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證,是振興貧困地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發展產業,不僅要帶動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還要探索多種模式,帶動鄉村兩級集體經濟實力的增強。

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構建“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并號召“全黨全社會要繼續共同努力,形成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解決好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定信心、勇于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凡是有脫貧攻堅任務的黨委和政府,都必須倒排工期、落實責任,抓緊施工、強力推進。各級領導干部要從鞏固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的高度出發,保持頑強的工作作風和拼勁,滿腔熱情地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尤其是貧困地區的各級領導干部,更要心無旁騖、聚精會神抓好脫貧攻堅工作。要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把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片為重點、工作到村、扶貧到戶的工作機制,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要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層層壓實責任,級級傳導壓力。要建立和嚴格執行年度脫貧攻堅報告和督查制度,兌現莊嚴承諾。對黨政班子的考核,對干部的培養、考核和選拔任用,要更多與脫貧攻堅工作掛鉤。對貧困縣縣級領導班子,要保持相對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開發,要給錢給物,更要建個好支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脫貧攻堅的第一線核心力量。要把扶貧開發同基層組織建設有機結合起來,為貧困鄉鎮選好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為貧困村精準選配第一書記、選派駐村工作隊。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探索各類黨組織結對共建,為扶貧帶去新資源、輸入新血液。

人心齊,泰山移。脫貧致富不僅僅是貧困地區的事情,也是全社會的事情。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強化舉措,擴大成果。強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完善省際結對關系,推動縣與縣精準對接。進一步細化明確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人民團體、中央企業的定點幫扶責任,建立考核評價機制。貧困具有多元性,客觀上要求社會力量加入反貧困的陣營中。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鼓勵支持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脫貧攻堅。

作者系中央農辦副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2018年11月5日第1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五月丁香六月婷在线综合 | 日韩国产精品天天更新 | 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