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關于農村發展的一個大戰略,是解決當前我國社會矛盾的一個大舉措,對我們這些欠發達地區來說,也是改變我們貧困落后面貌的一個大機遇。能否抓住這個機遇,對我們能否后來居上、彎道超車非常關鍵。做為一名基層農業戰線的新兵,借此機會向各位領導匯報一下個人的一些不成熟設想。
一、關于產業振興
我們菏澤是一個農業大市,傳統農業較為發達,比如糧食產量占全省十分之一,但沒有優勢產業,附加值不高,效益不突出,沒有像安吉白茶、煙臺蘋果、五常大米等這些能靠農業產業帶富一方百姓的拳頭產品。因此正確認識自己,準確定位自己,才能明確發展思路,才能找對發展路子。
一是要正確認識到菏澤今后的農業主導產業將仍是糧食產業這一根本現實,大力發展綠色優質高效糧食產業才能真正實現產業興旺。糧食安全是國家大戰略,保糧食安全是基本的國策。以定陶為例,我區是國家級產糧大縣,位于農業生產第一位的任務仍是糧食生產。按照今年“兩區”劃定任務,我區60萬畝、約78%的永久性基本農田,今后將只能種植小麥。也就是說全區55萬農民,每人每年至少要種植小麥1畝以上。根據當前的小麥高產創建技術,我區糧食最高單產600公斤左右,比全國平均產量高出約200公斤,已經達到極限,但畝均收益不到1000元。因此,要想大幅度增加農民收入,關鍵是如何提高小麥畝均效益。這就需要我們建設標準化優質小麥生產基地,打造出屬于自己的高檔糧食品牌,像五常大米一樣,賣出超常規大米的價格,才可能通過糧食生產來實現農業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在工作推進機制上,建議建立“政府主導打品牌、行業主管訂標準、家庭農戶建基地、村級組織搞運營、銷售企業管市場”的分工負責模式,按照“三年創品牌、五年見成效”的工作目標,穩步推進我市糧食生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逐步實現由高產向優質高效的轉變。
二是要充分認識到我市各縣區農業發展同質化明顯,能否立足各自實際,突出各自優勢,走出差異化發展的路子尤為重要。剛才已經提到,我們整個菏澤的主業就是糧食生產,“兩區”劃面積約占耕地總面積的70%、永久性基本農田的80%,所以我們能自主發展農業特色產業的空間不大,這就需要全市一盤棋統籌謀劃,不能大家一呼隆說種大棚菜都種大棚菜,說種牡丹都種牡丹,市里要結合各縣區產業特點,出臺政策鼓勵他們立足本地實際,發展各具特色的農業產業,本市范圍內不能再惡意競爭,避免出現去年冬天蔬菜價格暴跌的局面。比如鼓勵曹縣發展蘆筍、油菜,鼓勵成武發展大蒜,鼓勵牡丹區發展牡丹,鼓勵定陶發展早春西瓜、玫瑰、大棚菜等等,通過支持,進一步提升產業生產能力和價值。
三是要充分認識到農業消費的品牌化優勢,結合產業振興,制定出品牌興農的新路子,才能大幅度提升產業效益,增加群眾收入。菏澤有很多優質農產品,在一定區域內也小有名氣,但還沒有真正打出去,在全國打響。建議市里明確農業品牌扶持發展計劃,采取集中上省級以上媒體、上高鐵、飛機廣告推介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讓我們的農產品品牌真正響徹全國,真正深入人心。
二、關于人才振興
鄉村要振興,農村要想取得突破性發展,人才是關鍵,沒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難以落實到位,最起碼成效會大打折扣。目前,農村的能人沒有誰愿意留在農村,只要能有機會,立即奔赴城市發展。近幾年,各級政府推出了很多返鄉創業政策,但是收效甚微。這充分說明農村的用人機制還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勢需要,急需予以改革。
一是要打破現在的人才使用限制,在農村發展人才引進上尤先予以編制保障。我們現有的事業編制嚴重限制了技術人才的引進、更新和發展。以定陶為例,縣鄉事業編制嚴重超編,雖然農業技術服務人員隊伍嚴重老化,但是事業編制已經扎口管理,無法再超編進人,就連省里每年通過高考定向招錄的農業大學生,區編辦都表示不能要。因此農業科技服務能力嚴重不足,特別是新技術新業態缺乏,科技含量低。
二是要在基層兩委班子選育上有突破,不能固守本村人為主的模式,多渠道選拔能人強人和懂政策,善經營,對農村有感情的人到農村當帶頭人。比如從即將退休或者已經退休,懂政策、懂發展、懂經營,又年富力強、對農村發展有感情的老干部、老教師、老干警等中,選拔一批到農村兼職或者充當顧問,給政策、給待遇,助力農村發展。可以明確將村支部書記納入鎮街事業編制管理,同待遇報酬。對體制內的人到村任職的,可以享受相關政治和經濟待遇。比如副科級以上干部掛職鎮街副職,享受基層干部補貼等。
三是加快農村新農人的培育。從本地著手,立足本地實際,建立培育計劃,努力培養一批有發展潛力的職業農民。
四是制訂合理有效的鄉村振興人才獎勵政策,對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給予帶動群眾致富的帶頭人給予獎勵。建議全市每年選拔50—100名優秀村支書,每人重獎10萬元,并享受時機勞模等相關待遇。
三、關于財政支持
國家明確提出要保障和增加對“三農”的投入,做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戰略的一部分。在投入上,公共財政要做主力軍和指揮棒。但是地方財力畢竟有限,以定陶為例,投資5億元,50萬農民人均1000元,而實際上能給農民帶來的效益遠達不到1000元,因此從目前狀況看,少量資金投入帶動效益不大,最起碼不明顯。因此要以財政投入為導向,引領社會資本、金融資本等向農村投入是關鍵,只有足夠的資金投入量,才能有較好的帶動效果。
一是公共財政投入不能籠統的說優先或者加大,而是要明確一個比例,即要明確把當年度市縣區公共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多少投入到鄉村振興,這樣才能真正保障財政資金投入到位,讓社會資本、金融資本放心跟進。
二是無論是中央、省級涉農項目資金,還是地方財政投入,不能簡單的一投了之,無論是投入給龍頭企業、還是新型經營主體,無論投入方式的是基礎建設、還是設備等,都要做為農村集體經濟投資入股資金,明確其在企業或者新型經營主體總資產中的股份數額,讓他們對這部分資產只有經營權,沒有所有權,并且要從開始贏利起要按股權比例給農村集體經濟分紅。這樣,可以有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三是要結合上級要求和外地實踐,抓緊落實我市集體土地經營權、農用地地上附作物投資融資貸款政策,幫助新型經營主體,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助力土地流轉,促進適度規模經營和集約化管理。
四是用好涉農整合資金和扶貧資金,充分發揮好效益。根據產業發展規劃,加大資金使用效益,盡可能的集中使用,少分散,以縣區為主,各培育3-5個主導產業,打出品牌,形成樣板。同時,優先扶持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及他們的相關產業,最大限度的讓群眾受益。
四、關于土地政策
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步驟,就是提高土地集約化水平,增加年收益,所以重點是改變一家一戶自主生產經營模式,這就需要大幅度提升土地流轉率,同時又要把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合理安置好。
一是大力培育鼓勵發展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流轉土地,實行適度規模經營。但是農業產業發展的特性就是脖子長,效益周期長,必經打長遠牌,長期運營。需要配套必需的設施用地,用于農業生產基礎設施建設:辦公、貯存、餐飲等,而目前扼制農業規模經營的瓶頸就是設施田地的批復,流轉土地容易,長足發展難。所以要有明確的政策保障,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設施用地指標及時批復設施用地。
二是國家有明確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十九大又明確提出延長30年不變,這是大好事,穩定了農民的心。但是操作不好,對土地流轉適度規模經營會有約束作用。建議在制定鄉村振興規劃的時侯要賦予村級組織根據需要調整土地位置的權力,村級有權統籌考慮,在承包戶土地承包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在村集體耕地范圍內,根據承包戶種植意愿,有計劃的開展種植位置調整。這樣既保障了農戶的承包權,又能把種地意愿不強的土地集中到一起,以便統一流轉經營。
三是通過發展壯大二三產業、新型經營主體用工等多種方式合理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在保證土地流轉金收益的前提下,再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五、關于村莊發展
一定要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打破農村發展沒有方向、無處著力的問題。鄉村振興是一個大戰略,是國家今后30余年農村發展的指導和遵循,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明確的目標和確切的發展方向,發展成效肯定會大打折扣。特別是具體到每一個村莊,更要依據區鎮的總體發展戰略,研究制定切合本村實際的發展規劃。集體產業如何振興、村莊環境如何宜居、鄉風文明如何創樹、村民自治如何開展等等,都要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要高點站位,定位準確,讓群眾都能看到明天的“美好藍圖”,讓各屆村班子沿著既定的發展路子堅持不懈的走下去,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菏澤農村得到順利實現。
六、關于農業基礎設施
農業優質高效發展的前提是有完善的農業基礎設施,從目前我區情況看,多年來借助國家和省級專項資金,修公路、打機井、挖溝渠、建橋梁、鋪設節水灌溉管道等等,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優質便利的條件,但是重建設、輕管理的問題依然存在,項目建成驗收后,后續管理跟不上,有許多沒有專門人員去管理和養護維護,致使年久失修,一旦遇到像今年這樣的凍害、持續高溫干旱、又短時間暴雨的大災年份,多年的投資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仍然會造成無論是小麥、玉米都普遍有較大幅度減產的不良局面。因此,應建立區鎮村三級統籌、有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專門管護運作機制,要引進社會化服務組織或者成立專門機構,規范農村現有公共資源的管理養護,想辦法解決好農村基礎設施有人建、沒人管、沒人養護的問題,才能確保在關鍵時刻用的上,并充分發揮作用。
作者系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農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三農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