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徐旭初等:合作社是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理想載體嗎

[ 作者:徐旭初?吳彬?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12-13 錄入:王惠敏 ]

一、引言

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中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依然是小農戶,小農戶的現代化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所在。在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應當重新檢視和反思以小農戶為載體的農民問題。具體而言,亟需重新檢視小農戶和現代農業議題,并基于對中國特色的小農戶和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反思,深入思考:①在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小農戶與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是否一致?②如何衡量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是否有機銜接?③再進一步,在不改變農地所有制關系和農戶家庭經營基礎上實現小農戶適度規模經營的合作社,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理想載體嗎?

二、“小農”辨析

相較國外,中國的小農問題比較復雜。無論是馬克思的“剝削小農”理論,恰亞諾夫的“生存小農”理論,舒爾茨的“理性小農”理論,還是后續針對中國本土的“商品小農”和“社會化小農”等理論分析范式,這些理論對于小農經濟行為的解釋都局限于特定的歷史條件及制度環境。因此,有效解釋中國的小農經濟行為及其特征,既要借鑒既有理論范式,更要將其置于新的社會情境(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重大社會轉型)中來加以闡釋。毫無疑問,對于現階段中國數以億計的農戶而言,農業經營的“規模小”是首要的形式特征,也即所謂的“小生產”。當然,除了規模小以外,中國語境下的小農還具有一些同樣重要的內部特征,比如:(1)兼業化漸成主流。當前,中國農戶家庭的工資性收入取代了家庭經營收入的主體性地位,兼業農戶已經分化為中國農戶中的最大群體。(2)生計資本水平低。在現有生計資本組合狀況下,中國農戶的生計資本水平總體偏低,其中自然資本和物資資本相對充足,而金融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較為匱乏。(3)傳統文化基因深。中國傳統的農業文化自誕生之初就與小農生產方式息息相關,小農生產方式孕育出了傳統農業文化,而傳統農業文化也為小農生產方式的延續提供了思想土壤,根植于小農生產方式的傳統文化價值觀念至今還發揮著作用。(4)風險厭惡程度高。這是小農和中農、大農的重要區別之一,規避風險是小農經濟行為的主導動機。小農的經濟行為遵循的是“生存法則”,出于安全第一的理性考量,小農往往會表現出一些表面上看似不合理的行為。

三、現代農業發展辨析

黨中央明確提出,應“努力走出一條生產技術先進、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但需要認識到,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依然面臨一些隱憂,具體而言,包括五個張力性命題:(1)糧食安全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張力。糧食安全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具有極為深遠的戰略意義。隨著時代發展,中國已經逐步由自給自足的傳統糧食戰略轉變為有效利用國際市場、確保供需平衡的新型糧食戰略。(2)農業的主體功能與多元功能之間的張力。就中國而言,農業的主體功能依然是“保障供給”,即滿足人們生存和發展對食品的需要,對國民經濟發展起基礎支撐作用。因此,要挖掘農業的多功能性,可能會削弱其主體功能。(3)土地規模經營與集約經營之間的張力。當前主要精力是放在集中耕地,擴大人均經營土地面積上,還是完善激勵和約束措施,促進土地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轉化上,也存在排序抉擇問題。(4)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生產之間的張力。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小農戶家庭經營仍然是農業生產的主要形態,未來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將進一步發展,小農生產與各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如何有機融合、形成良性發展的格局亟需深化探索。(5)農業綜合生產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張力。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命題之一就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與可持續發展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二者之間實際上是一種農業生產的現實性與歷時性的矛盾。

四、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如何有機銜接?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有幾個方面需要思考:第一,現代農業發展必然(過度)擠出傳統小農,僅僅依靠傳統小農自身力量去有機銜接現代農業發展,難度極大;第二,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應該是有機的對接、嵌入和融合,而不是勉強遷就,換言之,并非所有形態的小農戶都能夠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第三,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應有效緩解和克服小農戶自身的弱勢性,換言之,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實現過程就是改造、提升“傳統小農”,培育“現代小農”的過程;第四,克服小農戶弱點和弱勢性,既要靠小農戶自身的成長,更要靠相應的制度安排,特別是組織性制度安排。

那么,有機銜接要怎么去衡量?本研究認為,大約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能夠為小農提供所需服務。第二,能夠有效抑制市場波動。第三,能夠提高小農戶組織化程度。第四,利益聯結機制要具有保障小農戶利益的合意性。第五,要讓小農戶有自我成長空間。

綜上,要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必須通過組織化路徑,提供現代農業服務。改革開放以來,小農戶為改善自身福利不斷嘗試對接現代農業發展,為了有效解釋小農戶這一行為的初始動機及邏輯,本文嘗試提出一個“組織化小農”的概念。組織化小農是一個解釋性概念,顧名思義,組織化小農是指組織化程度比較高但經營規模較小的農戶。與此相對應的“小農組織化”概念,是指小農戶以市場為導向,以合作制為基礎,以利益機制為紐帶,依據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進行有效整合的過程、系統或狀態。

五、合作社在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的角色作用

在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背景下,小農戶要順利實現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大致需要三大現代農業服務的助力,分別包括生產性服務、經營性服務和金融性服務。在各類服務各個環節中,小農戶接受現代農業服務的基本途徑都是多元化的。而在諸多路徑中,作為小農組織化核心載體的農民合作社無不扮演著重要角色,無疑是一種非常適用且合意的主體和載體。

本文認為,現代農業服務具有資本性、技術性和風險性三大屬性要素。合作社的理論模型非常理想,對小農戶非常友好,最能夠保護小農戶利益。當然,也應認識到,農民合作社在實踐過程中并不盡如人意。具體而言,不難發現兩個基本事實:其一,服務型合作社的技術性和風險性較低,定價相對透明,小農戶明白了解業務內容,更容易參與和受益;但其中的裝備類服務合作社的資本性較高,對小農戶而言更多是社會化服務組織。其二,營銷型合作社的資本性、技術性和風險性均較高,更容易出現精英控制、普通農戶有限參與、定價不透明、利潤分配不對稱(最為人所詬病)等現象。然而,在相當程度上,作為農民合作社主體的營銷型合作社依然是最可取的,雖然存在核心成員與普通成員的異質性及其分化分層,但與其說是精英俘獲,不如說是一種內部分工、激勵兼容的“類企業”制度安排。因此,應該客觀地、理性地、辯證地看待合作社在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中的地位和作用。但無論如何,不能忘記“以合作社為載體”的價值期待,但不應機械地預設任何產業、任何產區、任何時期都必然會“以合作社為載體”。

六、結論與啟示

當前,中國農業正迎來一場極其深刻的,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大轉型。其間,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則是亟待解答的重要命題之一。在這樣情境中,農民合作社的產生和發展既有符合現代農業合作一般邏輯的內在動因,也有基于中國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基本情況的客觀必然,更有因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新階段的現實要求,還有根植于各地鄉土社會的具體情況。而且,如果能夠適當釋放合作社的定義域(對“惠顧”進行重新詮釋以深刻體認中國特色的股份合作制),不難想見,中國農民合作社發展的天地必然更加廣闊。無論如何,農民合作社無疑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關鍵載體;而“組織化小農”的培育和成長,或曰“小農組織化”過程,將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必由之路。

作者單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文與法學院;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經濟》2018年第11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网 | 亚洲一区色77综合影院 | 日韓無碼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在线盗摄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 欧美中文字幕一级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