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成效,首先是干出來的,同時也是考出來的。脫貧攻堅考核評估,情況復雜,任務艱巨,關系重大,社會關注。一些地方為了迎接考核評估,全力以赴,高度緊張,但由于各種原因總會有一些不當言行,犯一些不應該犯的錯誤,考核結果并不理想。
錯誤一:妄議扶貧。扶貧工作很辛苦,有的扶貧干部難免有抱怨,個別同志平時說話隨便,不注意場合地點,稍不注意容易在考核評估人員面前發牢騷,甚至說壞話,很有可能被當作政治站位不高的反面典型,這是迎檢大忌。
錯誤二:拔高標準。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嚴格堅持扶貧標準,既不能降低標準,也不能吊高胃口,形成懸崖效益。這就要求在扶貧工作中,既不能著力不夠,也不能用力過猛,必須掌握好幫扶的“度”。有的基層干部對此理解不深不透,喜歡在考核評估人員面前夸大領導辦點投入和駐村幫扶效果,有的匯報不先匯報解決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問題而是將基礎設施建設甚至美麗鄉村建設當作重點,本意是想展示領導重視和工作成績,但把握不好可能會被當作堆盆景、壘大戶、拔高標準、搞形式主義的反面典型。
錯誤三:送錢送物。總書記要求,要堅持扶貧同扶智扶志相結合,不能簡單送錢送物。而有的幫扶責任人片面理解幫扶責任,在回答考核評估人員提問時,喜歡把送錢送物當作幫扶措施和實在效果,而覺得聯絡溝通感情、督促扶貧政策落實、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激發內生動力等方面不直接不實惠,反而只字不提,容易被當作送錢送物的反面典型。
錯誤四:扶懶養懶。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必須強調參與度,不能不勞而獲,扶貧不能扶懶養懶,不能對勤勞致富、多勞多得的價值取向和傳統道德造成破壞。扶貧不能扶出問題,不能留下后遺癥。有的基層干部可能沒想過這個問題,喜歡把委托幫扶、股份幫扶、光伏分紅、小額信貸分貸統還等幫扶項目當作成績大肆渲染,更有甚者還說貧困戶不操任何心思、不擔任何風險、不出任何勞力就能享受分紅、增加收入、擺脫貧困,殊不知你在考核評估人員面前暴露了扶懶養懶問題。
錯誤五:弄虛作假。有的懷揣“趕考”“過關”心態,不把繡花功夫花在平時,而一門心思想蒙混過關,想的辦法就是弄虛作假。本來,工作有瑕疵不是大問題,最后考核評估人員反過來追究弄虛作假這個作風問題。作風問題就是大問題,真是得不償失。
錯誤六:自作聰明。有的干部認為考核評估人員反正對貧困戶也不認識,自作聰明派干部扮貧困戶或者裝貧困戶子女回答入戶調查,被考核評估人員看出端倪,既受處分,還被當作反面典型中的典型。
錯誤七:提前預檢。考核評估大多采取問卷調查方式。網絡時代,調查問卷很容易事前獲取。有的地方就提前派干部進行預檢,對照調查問卷內容對貧困戶進行輔導培訓,統一說法口徑。更有甚者,提前將調查問卷做好發給貧困戶,考核評估人員上門時,由貧困戶拿出來照本宣科,引起考核評估人員反感,結果可想而知。
錯誤八:信口開河。考核評估還會采取召開座談會和個別談話方式,有的人不能實事求是反映情況,對不知道、不熟悉、不掌握的情況妄加評論,信口開河,很可能誤導考核評估人員對問題的準確判斷。考核有風險,談話需謹慎。對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就不要亂說,更不能瞎說,不能把自己對扶貧工作的一些錯誤看法當作真理向考核評估人員反映,這是對扶貧工作和扶貧干部的極不負責。
錯誤九:過分自信。扶貧工作政策多、環節多、對象多、幫扶力量多,誰也打不了包票。扶貧工作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有的同志對此沒有清醒認識,過于自信,容易在考核評估人員面前說大話、說滿話、夸海口,“工作都到位了,都做好了,隨便你怎么查”。而不是謙虛地接受考核,“我們工作肯定有問題,歡迎考核人員幫我們找出來,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水平”。你說沒問題,都到位了,考核評估人員就偏要找出問題,甚至可能雞蛋里面挑骨頭,何苦呢!
錯誤十:胡亂解釋。有的地方生怕指出一丁點問題,遇到考核評估人員可能對某些情況不太清楚時,就認為可能會被當作問題,熟悉政策情況的、不熟悉政策情況的齊上陣,七嘴八舌胡亂解釋,讓考核評估人員很難做出準確判斷。正確做法是,讓最熟悉政策、最了解情況的扶貧干部來作專門解釋說明。
錯誤十一:直接沖突。考核評估人員可能對某地的扶貧政策不太了解,可能簡單套用考核標準或者本地做法來質詢或評判,甚至個別素質不高的可能會指責刁難,有的迎檢干部就忍不住與考核評估人員發生爭執,甚至惡語相加,發生直接沖突,爭得面紅耳赤,最終影響考核結果。
錯誤十二:當面爭執。在貧困戶回答某項扶貧政策落實和收入計算時,可能與基層干部掌握的情況有差別,甚至與前幾次上門核實的情況有出入時,有的迎檢干部不是輕言細語有理有據地幫助貧困戶回憶,而是當著考核評估人員的面,與貧困戶發生爭執,吵得不亦樂乎,甚至以取消某種待遇對貧困戶進行威脅恐嚇。即使干部爭贏了,可結果肯定好不了。
錯誤十三:干擾考評。為掌握真實情況,讓貧困戶真實表達,考核評估的入戶調查一般會讓基層干部回避,如果遇到語言交流障礙或需要核實情況時,才會詢問基層干部。可有的迎檢干部生怕貧困戶背后不講好話,想著各種辦法干擾考核。考核人員在后面入戶,迎檢干部就提前對下一戶貧困戶進行輔導,甚至把一些可能不聽話的貧困戶故意弄走,不讓考核評估人員接觸。一旦被考核評估人員發現,也會影響結果。
錯誤十四:忽視輿情。有的地方對配合考核評估工作輿情掌控處置不當,不能做到內緊外松,搞得滿城風雨,讓一些不懷好意的人鉆了空子,出現了圍追堵截考核評估組等不正常信訪事件,干擾了正常考核。有的地方認為考完了就萬事大吉,不注意涉貧輿情處置,負面消息在網絡上持續發酵,最終形成扶貧“硬傷”,影響了考核結果評定。
以上簡單列舉了容易犯的一些錯誤,從表象上看,是不注意言談舉止,不掌握迎檢方法;往深了看,是迎檢心態和對扶貧政策掌握出了問題;從本質上看,是扶貧觀和政績觀出了問題。要避免這些錯誤,從根本上講,要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脫貧攻堅決策部署,把繡花功夫花在平時,以平和心態迎接考核,才能既做出好實績,又考出好結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微信公眾號(原創 )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