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中國還有2.3億小農戶,中央發文要耐心引入現代農業軌道
當前,中國仍有2.6億農戶、6億多人生活在農村,其中2.3億戶是承包農戶。這是國內農業將長期存在的現狀。
如何正確處理好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和扶持小農戶的關系?2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下稱《意見》)給出了明確方向。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2018年、201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為此做了部署。日前發布的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利益聯結機制。
《意見》稱,我國人多地少,各地農業資源稟賦條件差異很大,很多丘陵山區地塊零散,不是短時間內能全面實行規模化經營,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實現集中連片規模經營。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小農戶家庭經營將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
《意見》提到,“要認清小農戶家庭經營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我國農業基本經營形態的國情農情”,因此,在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完善針對小農戶的扶持政策,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而且,“不搞一刀切,不搞強迫命令,保持足夠歷史耐心,確保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走得穩、走得順、走得好”。
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去年在《求是》上發文稱,當前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面臨著三個突出問題:一是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推進過程中,小農戶面臨發展權利不充分的問題;二是在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進程中,小農戶面臨發展機會不充分的問題;三是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小農戶面臨分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不充分的問題。
這樣的情況,造成的結果就是小農戶的實際利益受到損害。
韓長賦稱,一些新型經營主體,特別是工商資本下鄉更多地關心經營效益,不夠注重帶動農民發展,使得小農戶難以有效分享農業現代化的成果。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應當鼓勵資本下鄉,但一些地方“資本下鄉卻代替了老鄉,沒有帶動老鄉”,“農家樂光讓老板樂了,沒有讓農民樂”;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老板圈地蓋房、坐地收錢,“富了老板,虧了老鄉”的現象;還有個別地方在農業園區建設中甚至脫離農業,異化為工業園,成為“穿農業馬甲的工業項目”。
然而,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又有著重要的意義。《意見》提出,提升小農戶發展能力、提高小農戶組織化程度、拓展小農戶增收空間、健全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完善小農戶扶持政策等措施。
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姜長云撰文稱,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共生發展應該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常態。要科學處理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扶持小農戶發展的關系,“統籌兼顧,引導二者優勢互補、共生共贏”。
他認為,要將適度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同支持小農戶揚長避短和轉型提升有機結合起來;將適度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增強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方面發揮“領頭羊”作用,同支持小農戶在糧食安全、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社會穩定方面發揮“兜底線”作用有機結合起來。
只有多管齊下,才能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提到,鼓勵小農戶以土地經營權、林權等入股龍頭企業并采取特殊保護,探索實行農民負盈不負虧的分配機制。
有農業專家認為,農戶土地經營權入股要作為一種特殊的資產和特殊權益,不能像一般的農民資金入股一樣承擔風險。因為,一旦農民負虧就很有可能沒有積極性入股。不能給農民帶來收益,也會影響到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第一財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