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顧興晨:泉塘鎮軍塘村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 作者:顧興晨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2-22 錄入:王惠敏 ]

留住美麗 記住鄉愁 寫好鄉村振興大文章

——泉塘鎮軍塘村鄉村振興典型案例

湖南省湘鄉市泉塘鎮  顧興晨

軍塘村位于湖南省湘鄉市泉塘鎮西南部,距離泉塘鎮街區約5公里,全村總面積3.4平方公里,總人口2431人,黨員79人,有著“魅力之鄉”的美譽。小橋、流水、青山、美麗屋場和布滿河道的鮮花與草坪,靜謐安逸,滿足了我們對美麗鄉村的一切幻想。

產業筑“巢”,引來“金鳳凰”

鄉村振興,振的是心,興的是業!軍塘村的產業發展完成了從“西天取經”到“本地寫經”的蛻變。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但是和大部分村一樣,軍塘村以前也面臨著年輕人外出打工、村里留守老人兒童多、村級產業資源匱乏、群眾生活不富裕等問題。如何聚民智,走出一條好路子,一直是軍塘村思考的問題。

發展產業,缺技術怎么辦?軍塘村四處取經問道,學習先進,多次邀請了市農業局、市畜牧局、市園林管理處、市移民局的專家走村入戶進行農產品種植、花卉種植、生豬養殖、水產養殖、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采取專家培訓與能人帶動示范結合等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開展了新型農民培訓600余人次,讓廣大群眾輕松掌握技能,使得現代農業的“多樣性”、“新穎性”、“技術性”深入人心。發展產業,缺人才怎么辦?為長久計,軍塘村推動實施了“聚智”工程,開始筑巢引“鳳”。筑巢引“鳳”,“巢”在哪里?軍塘村支村“兩委”班子出謀劃策,廣泛爭取外出鄉賢、在外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了以果蔬種植、苗木培育為特色的農業發展模式。借力湖南春梅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龍頭企業+示范基地+種植戶”模式,軍塘村流轉了140余畝土地進行綠色蔬菜種植,不僅瓜果滿棚,四季飄香,村民還因此增收致富。慢慢地經驗足了,門道多了,軍塘村結合自身優勢開始在畜牧養殖、個體經營等方面進行創業探索,解決了幾十名村民的就業問題。為了讓愿意扎根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軍塘村多措并舉,通過技術指導、創業培訓,政策優惠等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回村創業,涌現出了王華、劉賽群、劉海忠等一大批優秀創業青年。就業解決了,收入增加了,村民的積極性就提高了,村上土地流轉、經濟發展自然就被拉“活”了。

鄉村換裝,扮“靚”高顏值

青山環抱,綠樹環繞,流水潺潺小橋下, 翠竹掩映綠蔭間,山頭果園郁郁蔥蔥,村頭花田燦爛盛放。這就是今日的軍塘村,一個被四方游客贊嘆的美麗宜居家園。

軍塘村是由原托南村和軍塘村合并而成。在合村之前,兩個村環境衛生相差懸殊,其中,原軍塘村因基礎薄弱,村民環保意識較差,經常在鎮上的評比中墊底。

“托南和軍塘,一個都不能落下。必須要改變,要打造一個‘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美麗鄉村,留住我們的鄉愁”這就是軍塘村的“美顏”目標。

 要想美,必須“自我清潔除詬病”。支村“兩委”帶著黨員群眾首先從環境衛生抓起,在常態保潔上“治沉疴,下猛藥”。村干部發出環境整治倡議,黨員示范帶頭,群眾積極響應,深度清理河道溝渠垃圾,開展“三清”、“五改”及垃圾分類處理,加大村主干道和渠道水塘的日常保潔頻次,加強環保巡查和監督,村保潔員由2名增加至7名,新建了7個廢品收集點,16個垃圾收集池,發放了700多個分類垃圾桶,通過一段時間的地毯式清掃,環境整治成效立竿見影,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環保意識也顯著提升。

要想美,必須“撕掉舊裝換新衣”。為了將村子裝扮的更“靚”,軍塘村發出了“綠化、亮化、美化靠大家”的倡議,號召黨員群眾行動起來開展房前屋后、村道河岸及公共區域的種草種花美化活動。軍塘村的“碓坎美麗屋場”就是村民們親手打扮出來的“景中景”,該屋場覆蓋了17戶,面積32000平方米,項目總投資32萬元,道路、水利、橋梁等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完善了文化廣場、健身器材、多媒體顯示屏等配套設施,群眾茶余飯后到廣場休閑娛樂已成為每天的“必修課”。在軍塘,美麗屋場是示范,但不是特例,而是常態。如今,軍塘村的每一戶人家都美麗精致,每一個角落都是一景,一個和諧、宜居的美麗鄉村新格局已經呈現。

村規民約,“約”出好鄉風

治理鄉村,必須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使鄉民在良俗中熏染。走進軍塘村,《朱子治家格言》、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軍塘村村規民約》、《我愛我家——燦爛笑臉》、鄉村振興總要求等宣傳標牌映入眼簾,淳美鄉風的感覺撲面而來。

為倡新風,軍塘村“約法三章”。通過村民主動參與、自我約束、相互監督、自我管理,軍塘村將群眾普遍認可的先進文化理念及傳統美德融入了村規民約中,內容涉及文化學習、道德修養、家庭教育、村莊規劃、環境整治等方方面面,并通過宣傳欄、標語牌、多媒體平臺、專題會議、田間地頭、茶余飯后等不同方式、場合對踐行村規民約進行宣傳引導。尤其是在矛盾調解、紅白喜事等日常事務中,著重加強對村民道德文明、勤儉節約的宣教。

為倡新風,軍塘村“多管齊下”。支村“兩委”還充分發揮老協、婦聯、共青團、治安隊、紅白理事會的作用,倡導婚事從儉,喪事從簡的理念。通過舉辦“五好家庭”、“文明家庭”、“見義勇為”等評選活動樹典型,評先進;通過組織 “三八”、“六一”、“七一”、“八一”、“九九”、“春節”等節日慰問活動訪民情,送溫暖;通過支持廣場舞隊、中樂隊、龍燈隊等活動團體聚民心,顯活力。長期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村規民約已經從墻上紙上躍進了村民心里,傳遞正能量的鄉風氛圍日愈濃厚。

《軍塘村村規民約》引得正、立得住、叫得響、推得開,“約”出了鄉風文明,“約”出了好風氣,村民們都表示最信服,最好用。

“三治”融合,理出新秩序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做好鄉村治理,到底哪首“山歌”最動聽,最管用,軍塘村有著更加深入地思考。

群眾的事情群眾說了算,群眾的事情群眾商量著辦。治理有效,應該怎么做?軍塘村做細做實扎實推進網格化管理,建立健全了“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堅持自治為基,規范創新了“村民小組自治”工作模式。依托村組自治,建立了“百姓議事會”“村民參事會”新載體,每個小組在熱情好客,群眾信服的村民家中召開小組會,引導群眾按照村規民約議事、定事,暢通了村民代表會議運行機制,老百姓就有了一本“明白賬”。堅持法治為本,獲評省級和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持續開展普法教育,強化全民守法,增強農民法律意識,讓農民信仰法律、認同法律,依法辦事,讓鄉親們吃下一顆“定心丸”。堅持德治為要,形成“治理有效”的鄉村文明新秩序。通過宣傳先進人物,宣揚真善美,弘揚正能量,展現農村新風貌、鄉村文明新氣象,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思想文化力量,群眾就有了為人處事的“風向標”。

“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在軍塘村,這樣的理念不僅張貼于展板、櫥窗,現已深入了當地老百姓心中。“三治”合一,干部引導,黨員帶頭,村民響應,實現了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維護穩定,做到了小矛盾不出組,大矛盾不出村,成為了全面夯實基層基礎,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靈丹妙藥”。

干群齊心,走出富裕路

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沒有農村地區的生活富裕,就沒有鄉村振興。實現生活富裕,關鍵是解決農民的就業和收入問題,讓農民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

掌舵的不慌,乘船的才穩。軍塘村支村“兩委”圍繞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持“干事干出樣,扶貧扶到底”,著力補齊民生短板,筑牢民生保障底線,使產業幫扶、就業帶動、低保評定、愛心助學、危房改造等一大批政策紅利切實落到最需幫助最貧困的人身上。為增強“造血”功能,激活沉睡資源,拓展農業空間,軍塘村積極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精心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有故事、有鄉愁的特色農家田園,促生村集體經濟創收新動力,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方便創業,在家門口脫貧致富,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連續多年快速發展的鄉村經濟,使軍塘村從貧窮走上了富裕,從溫飽走向了小康,各項基礎設施也實現了提檔升級。完成了水圳硬化、農網升級改造、村衛生站修建、路燈安裝、新能源設施建設、村道硬化、橋梁涵洞建設及村部建設等多項民生實事工程,一個情趣盎然、賞心悅目、富裕充足、具有鄉土風情和城鎮形象的景觀小村悄然出現。

村民們不僅物質上充足了,精神上也更加富裕了。錢袋子鼓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提高了。村民經常反映平時沒有活動場所,吃了飯就只能在家發呆。村干部們聽到了這些需求,組織黨員群眾進行了深入討論,新建了一處占地25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并配套了籃球、乒乓球等各類健身器材,這個熱鬧非凡的小舞臺每天都演繹著鄉村幸福,每位村民的臉上也掛滿了笑容。

 軍塘村,著眼“鄉村”成為讓城里人向往的地方,著眼“振興”成為讓家鄉人留戀的地方。“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就是軍塘村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最好的注腳。

作者系2017年湖南省定向重點高校選拔的選調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五月丁香婷婷综合 | 亚洲囯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 五月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台湾国产综合 | 日本免费a级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