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中,黨中央明確指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這表明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中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依然是小農戶,小農戶的現代化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所在。
一般而言,現階段中國數以億計的小農戶有一些重要的基本特征:(1)無疑,農業經營的“規模小”是首要特征,也即所謂的“小生產”。(2)兼業化漸成主流。中國的農業現代化過程與城市化、工業化過程緊密相關,農村的優質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小農兼業化明顯。(3)生計資本水平低。中國小農戶的生計資本水平總體偏低,其中自然資本和物質資本相對充足,而金融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較為匱乏。(4)傳統文化基因深。傳統農業農村文化便于保存維護農耕文明的因子,但也使得小農更局限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眼界不夠開闊,接受現代化思想緩慢。(5)風險厭惡程度高。這是小農和中農、大農的重要區別之一,小農的風險承受能力差。有關研究發現,大部分農民傾向于風險規避,而且無論是在基本風險情況下還是在共擔風險情況下,多數農民都會做出規避風險的決策,特別是女性及年齡較高的農民,其在面對基本風險時的保守程度更高。
基于這樣的基本特征,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有幾個方面需要思考:(1)盡管小農農業具有精耕細作、自主性、內源性和地方性等諸多長處,但基于現代農業和小農戶各自的特征,現代農業發展必然(過度)擠出傳統小農;換言之,僅僅依靠傳統小農自身力量去有機銜接現代農業發展,難度極大。(2)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應該是有機地對接、嵌入和融合,而不是勉強遷就,換言之,并非所有形態的小農戶都能夠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3)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應有效緩解和克服小農戶自身的弱勢性,換言之,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實現過程就是改造、提升“傳統小農”,培育“現代小農”的過程。(4)克服小農戶弱點和弱勢性,既要靠小農戶自身的成長,更要靠相應的制度安排,特別是組織化的制度安排。
那么,這些制度安排要滿足什么條件?有機銜接要怎么去衡量?總體而言,大約要做到以下幾點才能稱為“有機銜接”:(1)能夠為小農提供所需服務。要立足小農戶生產的特點和需要,通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經營性和金融性服務體系,切實為小農戶提供現代農業服務。(2)能夠有效抑制市場波動。通過建立扶持機制,引導更多惠農政策和資金資源向小農戶傾斜,確保構建一個抵御市場過度沖擊的小農戶保護機制。(3)能夠提高小農戶組織化程度。通過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積極促進農業龍頭企業,放手培育農產品行業協會等農業中介服務組織,培育和完善面向小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小農自組織和專業化組織,實現農戶的法人化、組織化轉型。(4)利益聯結機制要具有保障小農戶利益的合意性。帶動小農戶增收致富的關鍵在于如何建立一個合意的利益聯結機制,既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又有助小農戶增收致富,達到小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之間“風險共擔、利益共享”。(5)要讓小農戶有自我成長空間。除了可以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相關經營主體的引導帶動,小農戶有機銜接現代農業的關鍵還在于要提升小農戶的自我發展能力,增強自我服務能力。
綜上,要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必須通過組織化路徑,提供現代農業服務。而農民合作社無疑是通過組織化路徑提供現代農業服務的關鍵載體。
作者系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民合作社》期刊2019年第2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