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作為商業銀行,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刻理解和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如何加大推進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工作力度,破解鄉村振興發展的投融資難點問題。
一、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
金融的本質就是服務,商業銀行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金融企業,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供給,是由其功能屬性決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商業銀行追求的發展目標。但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商業銀行往往難以求得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良好平衡,經濟效益仍然是商業銀行經營的主要目標任務。為了促進經營目標的實現,商業銀行通過激勵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千方百計擴大業務發展規模。長期以來,在資金投向上,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熱衷于大行業、大企業、大項目。而鄉村建設基礎設施以及小微企業和農戶,除了政府財政資金支持以及政策性銀行專項資金投入以外,獲得商業銀行信貸資金支持還遠遠不夠。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一切金融工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商業銀行業務經營要始終圍繞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這個最大的社會效益目標,制定和落實各項具體經營舉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國有商業銀行要有責任擔當,在加強鄉村建設、助力民生領域發展、破解社會痛點問題等方面,發揮重要的支持引領作用。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強黨的“三農”工作方針政策在金融領域貫徹落實的責任心和主動性,進一步加大支持鄉村建設投融資工作力度。比如,加大對農村道路、農田改造、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以及農村旅游、農業產業化等建設項目信貸資金支持。二是大力實施普惠金融戰略,破解農村小微企業和農戶融資難題。普惠金融涉及小微企業和農戶,商業銀行要推動普惠金融服務機構向基層網點及縣域、農村延伸,擴大服務覆蓋面。針對農村推進普惠金融業務發展需要,專項配置普惠金融貸款規模。三是做好金融產業扶貧工作,促進農民增收。緊密結合縣域農村特點,做到“一縣一策”,因地制宜。商業銀行在選擇扶貧支持項目資金投入時,要注重培育和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包括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只有把這些新型經營主體培育起來、發展壯大,才能增加農民就業、吸引農民回鄉創業,從而真正增加農民收入。
二、正確處理支持速度與提升質量的關系
速度和質量始終是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正確處理的一對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就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質量優先,在金融支持鄉村建設質量提升上著力,這是商業銀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應把握的方向和關鍵。
一方面,商業銀行要對鄉村振興建設投融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促進農村基礎設施狀況有一個較大的改觀,形成一定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規模。另一方面,商業銀行金融支持要注重提升鄉村經濟發展質量。并非做什么都給予支持,而應該通過發揮金融杠桿作用,正確引導資金向鄉村經濟結構優化方向流動。新時代商業銀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在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做好區位選擇。按照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新定位要求,培育具有新需求的發展潛力鄉村,發揮自然資源及地理區位優勢,形成要素集聚、特色明顯、效益突出的產業主導的鄉村。二是支持重點企業和項目。選擇拓展市場大、競爭力強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同時關注貧困地區,重點關注市場化運作的交通、水利、教育、衛生、環保等農村基礎設施項目。三是支持生態文化保護。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支持生態保護良好的宜居鄉村建設,支持具有民俗特色的鄉村。四是支持創新型的鄉村建設。比如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云農場、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
三、正確處理業務創新與風險防控的關系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業務創新始終與風險相伴隨。如何求得創新與風險的平衡,既考驗著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又關系到業務可持續健康發展。
商業銀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需要創新業務經營模式以及金融服務產品,創新風險防控技術手段。比如,在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方面,為了滿足小微企業融資缺乏抵押品以及“短、小、急、頻”的特點,一方面,各商業銀行簡化了微型企業貸款流程,另一方面,推出聯保貸款、無抵押貸款、小額保證保險貸款以及針對新興技術型、綠色環保型企業的信用貸款等創新業務。
商業銀行實施普惠金融,不能依靠傳統的信貸業務,而是要提供多方綜合金融服務,需要創新的思維,深入把握其科技屬性。普惠金融的風險防控同樣不能全靠傳統的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方式,而要以科技為支撐,大數據和互聯網、智能技術提供了零售業務新的風控技術條件。在一定程度上,創新又為增強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風險識別的敏感性和準確性,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條件。
四、正確處理資金支持與智力支持的關系
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不僅發揮金融資金“輸血”功能,而且要重視鄉村經濟發展智力支持,因地制宜,善于將資金支持與智力支持有機結合。
一是普及經濟金融知識教育,提高農民經濟金融意識。商業銀行相關業務人員利用深入鄉村、走訪農戶的機會,向鄉村干部及農民企業家宣講黨的農村經濟政策以及金融服務知識,增進他們對中央“三農”政策以及金融服務流程和金融產品的了解。
二是將金融扶貧和支持鄉村教育緊密結合。比如,建行安徽省分行持續發揮“員工愛心基金”作用,支持建立貧困地區希望小學,開展“善建者行 成其久遠”社會公益活動,加強與安徽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合作,每年廣泛動員全行員工結對幫扶貧困學生500名;發揮青年志愿者作用,深入定點扶貧村開展支教活動。
三是通過支部結對共建,將金融基層黨建融入支持鄉村振興活動之中。比如,建行安徽省分行所轄縣支行黨支部,與定點扶貧村結對共建,一起共商鄉村振興,激發鄉村黨員干部為建設美麗鄉村做貢獻。
五、正確處理金融支持與政府政策支持的關系
鄉村振興戰略,涉及的政策性很強,各級政府在實施過程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政策主導作用。目前,鄉村振興還存在一些政策制度障礙,需政府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比如,農村土地信貸抵押需進一步破除限制;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還不盡完善,農業抗風險能力不強;鄉村社會信用環境有待優化,存在逃廢銀行債務現象;等等。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需要良好的政府政策支持配合,如果缺乏政府政策有力支持,商業銀行的鄉村振興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很難得到順利實施。
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金融支持與政府政策支持密切配合,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一方面,商業銀行圍繞地方政府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提供綜合化的金融服務支持。另一方面,建議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為商業銀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比如,破除農村生產關系障礙,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制度,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鼓勵土地合理流轉和適當集中,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促進農村生產力提高;立法支持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為農民松綁,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農民貸款難的問題;等等。
作者單位:建行安徽省分行
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18年5期 (此為原稿,已書刊有出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