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是我的家鄉,身為苗族的一員,自己長期以來一直都關注苗鄉和苗族文化,并致力于對苗族傳統服飾、刺繡圖案的研究,在苗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方面進行創新性的探索。
2006年,我依托苗族刺繡和銀飾鍛造非遺技藝創建了“太陽鼓”銀飾品牌,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果。在繪畫藝術創作方面,我也吸收和借鑒了苗族刺繡圖案的諸多元素進行繪畫藝術的創作,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獨特藝術表現形式。
可以說,我是一個“吃苗家飯”的藝術從業者,深受苗族文化的熏陶與滋養,博大精深的苗族文化是我藝術創作的源泉。為了尋找藝術創作靈感,與許多從事藝術創作的人向城市、向現代時尚找藝術創作靈感的方式不同,我走進了許多的苗寨,尋找古老傳統的苗族服飾,拍照記錄了大量苗族服飾上的精美刺繡圖案、樣式。
就我自身的體會和感受,其實這種向苗族文化尋求養分和原動力的行為就是一種文化回歸的行為,是曾經年少好奇的我尋覓西方現代文化、時尚文化后的一種尋根式的頓悟所致,原來耳熏目染的鄉土文化、民族文化才是自我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寶庫。正是從苗族文化上找到了靈感和原動力,我才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也成為一位畫家,以及苗族服飾收藏的愛好者。
必須承認,我的藝術創作元素和靈感來自于苗族文化,苗寨山村的苗族文化資源是深厚、博大的,我還要在有生之年繼續挖掘苗族文化這座富礦。參加今天的座談會,使命感使我多了一個新鄉賢的身份,盡管我為苗鄉做得還不夠。我計劃在我余生的工作中,盡力為苗鄉振興多做一點事,最大的心愿是,把我收藏的上百件苗族服飾和我的大量畫作,在一個苗寨里找到它們應有的安身之所,這個安身之所,最好是一個苗族藝術館,我愿意和志同道合的新鄉賢們,以文化藝術的力量,來推動苗鄉的文化振興,并從我的研究中提煉出美學元素來推動苗鄉的美麗鄉村建設。
作者系貴州省管專家、高級工藝美術師、貴州理工學院副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貴州民族報》2019年3月2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