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鄉鎮綜合文化站是政府舉辦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指導基層文化工作和協助管理農村文化市場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集書報刊閱讀、宣傳教育、文藝娛樂、科普培訓、信息服務、體育健身等各類文化活動于一體,服務于當地農村群眾的綜合性公共文化機構。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實效,筆者在工作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總結、研究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方法、策略、模式,樹立文化自信,傳播正能量,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關 鍵 詞]鄉鎮文化站 服務 鄉村 文化 振興
鄉鎮綜合文化站是政府舉辦的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指導基層文化工作和協助管理農村文化市場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是集書報刊閱讀、宣傳教育、文藝娛樂、科普培訓、信息服務、體育健身等各類文化活動于一體,服務于當地農村群眾的綜合性公共文化機構。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全面激活、提振和發揮鄉鎮文化站的各項功能,對于全面推進基層文化建設、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很有必要。筆者從事鄉鎮文化服務工作多年,積累一定經驗,通過制定文明公約、管理制度,強化了農民群眾的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能力;通過舉辦文體活動、開展學習宣講、組織專題討論,提高了農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整體水平,促進了鄉風民風的好轉,建立起鄰里和睦、社會和諧的常態。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實效,筆者在工作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總結、研究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方法、策略、模式,樹立文化自信,傳播正能量,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一、重要意義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沒有先進文化作為根基,鄉村文明便是無源之水。鄉鎮文化站是鄉村文化振興最基層單位,也是為農村、為最廣泛的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最直接窗口。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加強對群眾進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為構建和諧社會,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都發揮不可取代的作用;在組織送電影下鄉、送戲下鄉、送圖書下鄉,實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了排頭兵和戰斗員的作用;鄉鎮文化站是農村基層最主要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是政府彌補市場文化缺失、鄉村文化振興最重要的力量。在長期堅持開展豐富的文化活動,讓人民群眾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擯棄移風易俗,塑造和諧、向上、健康、文明的鄉風文化,發揮不可替代作用。在提高人民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實施鄉村文化振興,培育文明向上的社會風尚,發揮引領作用;在組織鄉鎮人民群眾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活動,開展有聽、有看、有寫、有畫、有學、有歌、有舞、有演、有說等文化娛樂活動,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發揮積極作用。其意義重大而深遠。
二、以活動為抓手,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1.利用廣播、顯示屏、櫥窗、板報宣傳時政。隨著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村居民在享受衣食無憂生活的同時,越來越表現出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以及對參與社會活動、追求新的知識、跟上時代步伐的渴望,他們迫切要求了解國內外大事和時局變化,了解黨代會、人代會精神。文化站在十九大和地方黨代會、人代會結束后,立即組織人員撰寫宣傳稿件,充分利用廣播、顯示屏、櫥窗、板報欄等宣傳工具,及時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地方黨代會、人代會情況,讓村居民及時了解時政,了解國家政策,學習新的知識,傳遞正能量。
2.聘請專家開設傳統文化教育講座,提升村居民傳統文化素質。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今年初,姥橋鎮文化站參加省社科聯“三項課題”活動,根據課題研究計劃,邀請新區退休老教師開設《儒家文化與個人修養》傳統文化知識專題講座,講授傳統文化基礎知識、儒家文化與個人修養關系,讓村居民了解傳統文化淵源歷史,懂得處人處世之法,提升村居民傳統文化素養,奠定鄉村文化振興基礎。
3.開展送戲下鄉,放映電影活動。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組織電影、電視、錄像放映活動是文化站重要工作。每年,文化站都要配合縣電影公司,結合上級要求,到各村放映電影;協助縣劇團開展送戲下鄉;在多媒體室組織播放電視、錄像等,豐富村居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知識水平,引領鄉風文明,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4.組織開展讀書演講活動。姥橋鎮有一所鎮圖書閱覽室,由十所村級農家書屋,藏書十萬余冊。每天按照要求準時開放,參加安徽省農家書屋電子簽到,組織群眾開展讀書活動。五月,組織村居民開展“五月端午話粽子”演講,讓村居民既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又感受端午節歡樂,更是提高村居民文化素養。
5.開展“我為姥橋文化振興獻計策”征文評選活動。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央戰略部署。鄉村振興,文化必先振興。姥橋鎮文化站于6月開展“我為姥橋文化振興獻計策”征文評選活動,號召村居民踴躍參加,有識之士積極獻言獻策。本次共收征文30篇,其中有在職干部、職員,有教師,有村(社區)干部,企業家,出外務工、經商人員,退伍軍人,種田大戶等,大家從思想認識、領導重視、組織活動、參與過程、計劃安排等提出了合理、有用、可操作的建議和方法,充分激發了大家愛家鄉熱情,形成共識,為姥橋鄉村文化振興奠定了人文基礎。
6.組織體育賽事活動。組織體育賽事活動,豐富村居民業余體育活動,提高村居民身體素質。每年3月,文化站組織開展全鎮籃球比賽,“三八”節組織婦女拔河比賽,11月組織乒乓球比賽,元旦組織撲克牌慣蛋比賽,不斷豐富體育活動內容和形式,調動村居民參與體育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為村居民體育文化生活不斷注入新的活力,為鄉村文化振興打下基礎。
7.組織廣場舞、腰鼓、扇子舞、花輥舞、太極拳等表演賽。姥橋鎮現有業余舞蹈隊5個,腰鼓隊2個,太極拳隊1個,各隊根據隊員實際,開展廣場舞、腰鼓、扇子舞、花輥舞、太極拳等訓練,按照要求積極參加春節、國慶節表演活動。文化站每年組織兩次表演賽,優秀舞隊推薦參加縣市級比賽。今年5月推薦夕陽紅舞蹈隊參加馬鞍山市第13屆老年體育運動會表演,獲得二等獎。推薦紅玫瑰舞蹈隊參加鄭蒲港新區與和縣老年大學共同舉辦的重陽節文藝匯演,獲得觀眾與舉辦單位及新區領導一致好評。
8.開展科技種田培訓班,助力鄉村振興。開展科技種田培訓班是文化站職責,也是政府一項重要工作。文化站結合本鎮實際,組織開展科技種田培訓班,組織專家開設講座,指導村民科學種田。今年四月,聘請農技專家,深入田頭,舉辦葡萄種植技術培訓班,講解科技種植葡萄技術。從選種、育苗、種植、剪修、施肥、科技管理等一一講解。做到邊講解邊示范,讓農民學員和農技專家面對面,聽得清楚,看的明白,學得懂,會運用。通過舉辦培訓班幫扶農民學員真正掌握科技種植葡萄技術,為家庭、為社會做貢獻,助力鄉村振興。
三、開展文化服務活動方法
1.專家講座法。
聘請專家開設講座,宣講黨的十九大文件,領會十九大精神;開設道德講堂,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村居民道德水準;舉辦鄉賢講壇,邀請退休教師、干部、法官開設傳統文化講座、法律知識講座,提高村居民傳統文化素質和法律水平。
2.媒體宣傳法
利用鄉鎮、村廣播、宣傳櫥窗、街道墻體和地方報紙,書寫標語、經典語錄,宣傳傳統文化和鄉村文化振興意義,提高村居民對開展鄉村文化振興的認識,更新理念,積極投身鄉村文化振興活動之中。
3.大型活動法
組織大型集會,讓村居民在活動中感受文化熏陶,體會文化傳承的作用,文化的魅力。
4.科技培訓法
科技培訓法就是組織科技人員舉辦科技講座,傳授科技知識,提高農民科技種田技術。
5.體育競賽法
利用節假日、農閑時,舉辦傳統體育項目比賽,如籃球、乒乓球、象棋、撲克牌、拔河、踢毽子等,既激發村居民相互競爭,又可增加娛樂,休閑健身,提高身體素質。
6.讀書演講法
培養村居民讀書習慣,組織演講比賽,激發村居民多讀書、讀好書,奠定鄉村文化振興文化基礎。
7.信息服務法
文化站建立QQ群、微信群,根據愛好組織讀書群、體育群、舞蹈演唱群、書畫群,讓村居民在各自群里,互通信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文化知識和水平。
8.文藝匯演法
通過組織文藝匯演,讓村居民欣賞文藝節目,陶冶情操,提升文化認識,參加鄉村文化振興活動。
9.書畫展示法
組織書畫培訓班,培養書畫愛好者,舉辦書畫展,讓村居民學習書畫,欣賞書畫,提高村居民書畫欣賞能力,為鄉村文化振興打下基礎。
四、開展文化服務活動策略
1.勤匯報,爭取領導重視支持
鄉鎮文化站肩負著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示范和導向作用,是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橋梁與樞紐。鄉鎮文化站負責人要向鄉鎮領導勤匯報,爭取鄉鎮領導對文化站工作的重視,支持鄉鎮文化站開展工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發光發熱。
2.多聯系,尋求企業贊助支持
鄉鎮文化站開展活動需要經費支撐,這就要文化站負責人善于和企業人士多聯系,建立感情,贊助支持文化站開展各項活動。
3.走出去,學習先進方法經驗
開展文化宣傳活動要走出去,學習外地先進經驗,科學管理方法,提升文化站工作水平和能力。
4.請進來,傳授寶貴經驗方法
文化站可以聘請文化工作做得好的專家,來本站指導,傳授經驗和方法,促進文化站工作的開展。
5.建臺帳,嚴格實施規范管理
開展文化服務工作,要及時建立臺帳,每次活動都要及時收集、整理、留存資料,便于總結工作得失,實施規范管理。
6.深研究,探索方法策略模式
開展文化服務工作,要不斷總結,及時提高;要勇于探索,研究方法、策略、模式,開展研究,提高文化服務實效。
7.廣宣傳,營造文化服務氛圍
開展文化服務工作,要充分利用廣播、顯示屏、櫥窗、板報廣泛宣傳重要性,營造文化服務氛圍,吸引村居民廣泛參與,人人為鄉村文化振興出力。
8.建網絡,服務村級農家書屋
根據省市要求,建立網絡,開通數字化農家書屋,方便村居民讀書,讀多數、讀好書,閱讀電子書,提升村居民閱讀水平和知識。
9抓培訓,建立文化骨干隊伍
舉辦舞蹈、書畫、象棋、圍棋、電子琴、腰鼓等多樣培訓班,建立文體骨干隊伍,提高村居民演藝水平,隨時組隊參加活動和比賽。
10.聘鄉賢,協助做好文化工作
鄉鎮文化站要根據上級要求,配備專職文化輔導員,做好日常巡查、管理維護。招納兼職管理員,挑選和聘請文化程度高、百姓認同高、責任心強、熱心公益的離退休老干部、教師、道德模范、文藝愛好者、致富能人等“鄉賢”作為文化站兼職管理員,協助做好文化服務工作。
五、開展文化服務活動要做到“六勤”
鄉鎮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是撐起城鄉文化彩帶的中間支柱,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文化服務工作中,必須堅持做到“六勤”,即:手勤——多做實事助學員;腿勤——會跑能跑做得勤;眼勤——察言觀色找問題;耳勤——八方納言聽建議;嘴勤——善于交談會溝通;腦勤——想方設法促發展。
1.手勤——多做實事助村民
手勤,就是勤動手,勤記錄,勤干事,運用手勤,做好文化服務。文化站工作人員手勤,就是要勤記錄活動開展情況,建立臺帳;記錄活動過程及活動實效,進行總結,提升活動水平;多做實事,幫助村居民參加文化活動。
2.腿勤——會跑能跑做得勤
腿勤,就是要求所有文化站工作人員能經常深入鄉村,深入村居民之中,和村居民聊天、談心,了解情況和需求,掌握第一手資料,安排文化活動,服務村居民,提高文化活動開展實效。
3.眼勤——察言觀色找問題
眼勤,就是文化站的所有工作人員在開展活動之時,要能勤觀察,細查看,觀人觀物觀環境,察言觀色找問題。處處看事事留心,人人看了解情況。每次活動開展,都要做到眼勤,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活動有序、安全、正常開展。
4.耳勤——八方納言聽建議
耳勤,就是要學會傾聽,多聽鄉鎮領導和分管領導意見,按照領導意圖和上級要求開展文化活動。多聽同行建議,在活動中不斷提高恨不得水平和質量。文化站工作人員要深入鄉村(社區)、村組之中,廣泛聽取村居民意見和要求,及時調整和安排文化活動。真正做到八方納言聽建議,虛心聽取加改進,全方位服務村居民,確保文化活動開展。
5.嘴勤——善于交談會溝通
嘴勤,就是要與村居民勤溝通、善交談,通過交談溝通,達到心心相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文化站工作人員要善于運用文化活動主陣地,發揮文化人士演講口才,多說勤講,善于引導村居民積極參加文化活動。
6.腦勤——想方設法促發展
腦勤,就是勤動腦,勤思考,不斷反思,想方設法為村居民做好文化服務工作。鄉鎮文化站所有工作者,都要勤于思考,想方設法開展文化活動;要不斷學習文化服務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掌握文化服務工作新理念,了解鄉村文化振興的要求,分析研究在新形勢下的文化服務管理工作,采取有效舉措,開展扎實活動,服務村居民,服務鄉村文化振興。
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實踐研究,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2018年3月,姥橋鎮文化站和鄭蒲港新區教育研究會參加省社科聯“三項課題”活動,申報課題“農村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與研究”,依托姥橋鎮中心小學和姥橋鎮隱駕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活動。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統文化教育有關重要論述,學習《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高思想認識和研究理論水平。在姥橋鎮中心小學和姥橋鎮隱駕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活動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為開展課題研究打下基礎。在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實踐活動中,課題組不斷總結實踐經驗,撰寫研究論文,文化站站長陳迎梅撰寫的論文《鄉鎮文化站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之我見》和《探索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新途徑》,分別發表在“中國鄉村發現網”和“楓葉教育網”,為鄉鎮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打下了理論基礎。課題組成員先后撰寫《淺談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淺談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原則》、《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方法》、《農村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有效模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要做到“五重視”》、《構建農村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長效機制》、《構建“三有”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新模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探析》、《農村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研究》及等論文,指導姥橋鎮中心小學和隱駕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鄭蒲港新區網站和人民網先后作了報道。姥橋鎮中心小學和隱駕學校運用課題研究方法、策略和模式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且取得一定實效,受到學生家長、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表揚。文化站組織開展傳統文化知識講座,組織傳統文化經典著作讀書報告會,利用節日開展傳統文化文娛活動,提高學生和家長傳統文化素養,受到政府領導肯定和贊賞。姥橋鎮文化站指導中心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模式,現已在新區各小學廣泛運用和推廣,各小學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已成各校辦學特色,受到教育部門、家長高度關注和支持,為鄉村文化振興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鄉鎮文化站做好文化振興服務工作,是件長期而艱巨的工作,必須全力而為,加強研究,探討方法,總結經驗,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作者簡介:陳迎梅,政工師,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姥橋鎮文化站站長。傅永曙,一級教師,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教育研究會會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