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解榮超:發展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的幾點思考

[ 作者:解榮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3-22 錄入:王惠敏 ]

——以山東省青州市南張樓村為例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本文通過分析山東省青州市南張樓村利用“中德土地整理與農村發展合作試驗區”項目,將德國經驗與中國特色相結合而獲得的成功,進而就如何發展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鄉村振興;兼業農業;職業教育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并確立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1988年,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巴伐利亞州與山東省政府合作,選中青州市的南張樓村作為“中德土地整理與農村發展合作試驗區”,經過30年的發展,基本實現了“農民在地市民化、農業生產高效化、農村環境城鎮化”并行不悖。青州市南張樓村的實踐,為發展中國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提供了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教訓。

一、青州市南張樓村的變化

南張樓村坐落在黃淮海大平原腹地的壽光、昌樂、青州、臨淄四縣區交界處,共有1115戶、4260人,耕地面積420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18公頃,人均耕地只有一畝多,是一個“不靠城、不靠海、不靠大企業、不靠交通要道、無礦產資源、人多地少”的典型北方平原村落。正是這些天然劣勢,剛好符合德國人心目中的中國北方平原農村的典型形象,促成了項目在南張樓村的落戶。目前,南張樓村主要有以下特點:

1、收入水平相對較高。2017年,南張樓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2.8萬元,是濰坊市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倍,接近濰坊市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與我省蘇南農村地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仿。而在“中德土地整理與農村發展合作試驗區”實施以前,南張樓村與周邊的北張樓、張樓店等村沒有什么差別,經濟上在濰坊屬于中等偏下的村。

2、工農業發展較快。南張樓村農業生產全部實現機械化作業,農業灌溉節水率達90%,極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村工業園區內的企業已經發展到90多家,涉及機械加工、建筑安裝、蔬菜加工保鮮等,安置了1400多人就業,加上一產、三產,基本可以容納村里剩余勞動力就業,除了上大學后留在外地發展和210個村民仍在國外打工、創業外,村民基本沒有人去城里打工。

3、人居環境較適宜。南張樓村的教育、醫療、娛樂等公共服務功能基本可以滿足村民需求,自來水、超市、煤氣站、加油站、美發店、公交站、快遞服務站、銀行、網吧、電信移動聯通營業廳一應俱全,而且建成區規劃合理、干凈衛生、井井有條。村內既有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小學、中學、醫院,也有環衛隊、垃圾中轉站,還有文化活動中心、博物館、健身廣場、圖書館、閱覽室等,南張樓村民基本都能享受到城里人可以享受的社會公共服務,實現了城鄉等值化。

二、德國鄉村戰略的主要做法

行走在南張樓村的中心廣場,隨處可見對中德友誼的紀念,就實地考察調研和查閱相關資料來看,德國專家主要給南張樓村帶來了以下變化:

1、村莊整體規劃。德國專家把全村土地規劃為四大功能片區:村東為大田區,村南為工業區,村北為文教衛生區,村中心為生活區以及配套的綠地休閑區,并且不提倡大拆大建。規劃依據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理念,直到今天仍未過時,避免了生活區、文教區受工業區的噪音、粉塵等干擾,也有助于推動工業企業集聚形成集群效應。此外,德國專家提前30年就為南張樓村規劃了大型停車場,因南張樓村認為沒有必要而沒有修建,也造成目前全村1000多輛車停車難的問題突出。

2、農田統一整治。將村里廢棄的高地削平、洼地填平,新增600多畝土地。把原本支離破碎的267塊小片土地與新增土地一起,按東西300米、南北350米,150畝一方,統一規劃成54個基本方,又根據自然風向由傳統的東西向種植改為南北稍偏東的方向種植,從衛星地圖上看,猶如一個整齊劃一的棋盤。整理之后,大田按地力分為5級,一戶只耕種一塊田。田間鋪設了合計35公里長的公路,農機可直接開進田間地頭。此外又投資400多萬元,鋪設地下節水灌溉管線。農田整治為實現農業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3、發展職業教育。德國“雙元教育”認為教育與學習是為了未來工作而準備,而且認為社會也不需要過多的大學生。德國專家在村里的中小學推行“雙元制”教學,在搞好基礎教育的前提下,高度重視技能培訓,分批將本村多名小學教師送到上海進行“雙元制”教學培訓,投資20多萬元為小學建起金工室、木工室,每周兩節課,讓小學生學習簡單的木工、金工等技藝,大多數學生中學畢業后進入賽德爾基金會在中國辦的職業培訓機構學習。南張樓村職業技術教育名氣很大,以至于該村為數不多外流的人口中,就有100多人是被周邊企業挖走的技術工。

4、重視傳統文化。德國專家指導村里建起了全國第一家農村民俗博物館,收集陳列村民一些老舊的生活用具和農具,展示再現當地古老的生活場景。在這些專家的設想中,雖然村子規劃的理念來自西方,但其建筑風格等仍要基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為此還曾因南張樓村擅自在原規劃的村民休閑用地上建起歐式建筑風格的“中德文化中心”頗為惱火。后來,南張樓村也為沒有按照德國專家建議將全村民居按照青瓦白墻的中國傳統村落風格建設而后悔。

三、中國特色的啟示

德國漢斯?賽德爾基金會并不僅僅在中國發展,他們的業務遍及非洲、南美、東南亞地區。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除了德國本土及南張樓村外,其他地方的合作項目幾乎都不是太理想。南張樓村之所以成功,與其能夠將德國經驗與中國特色相結合是分不開的。

1、必須走兼業農業道路。當前我國農民收入低的主要原因還是農民平均有效工作日少,導致農民收入水平仍然偏低,農民有效工作時間的平均時薪實際已不低于制造業水平,城鄉收入差距的本質是就業充分程度的差異。因此要減少城鄉收入差距、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歸根結底要靠二產、三產,像德國農村絕大多數的常住人口也是從事非農產業,南張樓村委會主動要求德國專家在規劃時新增了工業園區的內容堪稱明智。南張樓村之所以能夠留住農民,還是靠本村100家左右的工業企業為主體的二三產業,其中,制造業吸納了1400多人就業,服務業吸納了600多人,基本囊括了該村的勞動人口,此外,還吸引了周邊村莊及外地的300多人到該村務工。村內企業里,熟練工月薪達8000多元,一般工人月薪也有4000多元,收入不低于外出打工。

2、發揮返鄉下鄉人員作用。要發展現代產業,技術、資金、市場渠道缺一不可。20世紀90年代末的南張樓村通過摸索,發現跨國勞務輸出,3年可以帶回25-30萬元,不但可以實現第一桶金的快速積累,而且也能接觸學習到先進的技術與市場,該村也因此常年保持有200多人在國外務工,回來的村民也基本都辦起了機械廠、塑料廠、農產品加工等小工廠。當然,不能機械地套用20多年前的經驗,但通過稅收優惠、信貸擔保、財政獎勵等政策引導返鄉下鄉人員發揮多年積累的技術、資金、市場渠道等優勢,結合本地資源發展一產、二產、三產,不失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條有效途徑。

3、大力提升民生設施水平。村財政出資對道路、道旁綠化,還專門建立了28人的環衛隊,設立了50多個垃圾箱,做到垃圾日產日清,極大改善了生活環境。村內的社區服務中心、幼兒園、醫院、文化活動中心、健身活動廣場、圖書館、閱覽室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日常運行維護費用,由村財政全額負擔。由于村財政對醫院補貼較多,醫生收入水平高、醫療設施相對先進,村醫院水平也隨之提高,小病基本做到足不出村即可解決,甚至吸引了周圍村的居民到這個村的醫院看病,基本醫療服務比較全面。村子還設有小學、初級中學,為本村及周邊村莊提供基礎教育。

4、完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南張樓每年春節后都要開村民大會,村重大決策會在村民大會上按照“四議、兩公開、一監督”的原則進行審議。四議就是黨支部提議、兩委會商議、黨員大會審議、村民代表會議或者村民會議決議,兩公開就是決議公開、實施結果公開,監督是村民監督。南張樓村的村民自治也由一開始時大多數人相對冷漠,到后來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視野的開闊、工作逐漸規律、思維的轉換,開始走向完善,全村1200多戶居民基本都會派代表出席村民大會,在黨的領導下行使自身權利,也成為30年前的總體規劃能夠基本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的重要支撐。

作者單位: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發展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网站 |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视频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 | 日本韩国欧美在线另类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