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劉同山:讓家庭農場作為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根基

[ 作者:劉同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4-26 錄入:王惠敏 ]

家庭承包經營以來,“分得徹底、統得不夠”問題就一直困擾農業發展。尤其是近些年,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鎮非農領域轉移,一些村“兩委”干部也長期外出務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農業經營中“統”的功能持續弱化、虛化。正是基于這一背景,我國2007年開始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打算通過組織小農戶的方式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此后,農民合作社快速發展,在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作用逐漸顯現,但關于“空殼社”“休眠社”的問題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毋庸諱言,當前農民合作社發展確實存在運行不規范、促農增收效果不明顯等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關鍵最根本的一個原因是大部分小農戶沒有參與農民合作社的內在需求。

參與農民合作社的內在需求缺乏,是由當前農戶的家庭收入構成決定的。據農業農村部固定觀察點對全國2萬多農戶的監測數據,2016年,多達64.0%的農戶的農業收入占比不到家庭總收入的兩成。筆者2018年對黃淮海農區1026戶農戶調查發現,這一比例更高,達到了65.4%,其中118戶農戶農業收入甚至為零。這就意味著,即便加入農民合作社能夠大幅提升農業經營收益,對農民家庭總收入的影響也相當微弱。更不要說當前大部分農民合作社未能有效帶動成員增收。理性的人們會把更多精力投放到最能影響其收入的工作上,也就是精力投放具有“收入重心效應”。基于這一常識,我們不能期待家庭收入主要來自城鎮非農領域的深度兼業甚至離農農戶,會愿意花費精力在農業合作經營上。只有缺乏其他收入來源的傳統生存型小農戶和“以農為業、力農致富”新型職業農民,才會真正需要借助農民合作社抱團經營,獲得更多收益。

近幾年國家對家庭農場的重視為農民合作社發展提供了機遇。與“人均一畝二、戶均不超十畝”的普通小農戶相比,家庭農場經營的農地規模一般在50畝以上,多的超過100畝。按照每畝地一年收入600元(已考慮農地流轉費用)估算,家庭農場每年的農業經營收入在3萬元以上。對達到一定規模的家庭農場來講,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將是農業經營。那么,在“收入重心效應”的作用下,家庭農場主有動力聯合起來,通過統一采購、優質生產、統一銷售等獲得規模經濟收益。這兩年,不少地方已經出現了基于家庭農場組建的農民合作社。比如,浙江全旺道米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由25家經營規模100畝以上的種糧家庭農場聯合組建,通過生產經營的“N統一”,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營效益。江蘇省泰州市近千戶家庭農場組建服務聯盟,進行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集中育供秧和綜合性農機服務,大大提高了在購買農資和農機服務時的談判地位。實際上,如果我們只將理事會、監事會等核心成員視作合作社成員,會對很多農民合作社的運行效率、規范化程度有很大改觀。這些核心成員大部分收入可能來自合作社經營,因而有相互監督、共同發展的內在需求,進而實現了有效的合作。

從國際上看,家庭農場是農業的普遍形式,也是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支撐。美國目前約有205萬個家庭農場,提供全美近90%農產品;日本2015年銷售農戶(即家庭農場)占總農戶的比例已高達61.7%。雖然農業農村部的數據顯示,至2017年底,納入縣級以上農業部門名錄管理的家庭農場數量已達54.9萬戶,但是與農業農村發展的需要相比,我國現有的家庭農場數量遠遠不夠。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中央政治局第八次學習時強調,“要突出抓好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2019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明確,“啟動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深入推進示范合作社建設,建立健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管理制度。”國家對家庭農場的重視,無疑會促進家庭農場的蓬勃發展。植根于家庭農場的農民合作社,其價值將會真正體現。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民合作社》期刊2018年第4期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码一区二区在线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五月亭亭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 | 中文字幕交换系列在线 | 亚洲色偷偷偷综合网另类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