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三治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既是在全面依法治國的當下加強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著眼于新時代鄉村社會轉型發展的現實挑戰和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本質要求,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基石,更是中國鄉村走上善治之路的基本指南和根本遵循。
“三治結合”,不斷完善鄉村治理體制機制
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既相輔相成,相互銜接又相互補充,要在自治中實現法治,踐行德治,以法治保障自治、規范自治、實現自治,以德治支撐自治、滋養自治,在德治中促進法治,在法治中體現德治,實現民意、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實現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鄉村社會逐步由相對封閉的靜態轉型到流動加劇的動態,農業生產方式日益變革、農村社會結構日益分化、農民思想觀念日益多元,傳統的鄉村治理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新形勢不斷變化的要求。
?當前,鄉村治理的頂層設計不夠完善,缺乏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不完善,治理主體間的利益沖突加劇,農民群眾參與不足;
?基層自治空間的擠壓,“大政府、小社會”,基層村社行政化傾向嚴重,“辦好事沒好評”“政府一廂情愿、老百姓不買賬”現象突出;
?農村空心化現象嚴重,引發“三留守”“能人荒”等問題,帶來了鄉村治理的主體缺位;
?農村社會矛盾日益多樣化、復雜化,極端表達方式日益增多;
?有的宗族、家族勢力干擾村務,影響了鄉村的和諧穩定;
?法治觀念的淡薄,“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指望以聚眾鬧事、采用極端手段等方式達到一定的目的,使存在的問題更加復雜,矛盾更加激化,等等。
進入新時代,鄉村治理走上善治之路,必須不斷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既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完善鄉村治理的體制機制,又要從基層自治著手,通過理念的引領、載體的創新、資源的整合,不斷激活鄉村主體的創新力量。
適應農村新形勢,圍繞鄉村治理的核心目標、治理主體、治理內容等加大創新探索力度,探索智慧治理機制,順應信息和智能技術向鄉村的滲透需要,把鄉村治理放在信息社會的“端—網—云”復雜互動中,從監管式治理向數據驅動的智慧治理轉變,同時充分關注場景的社會邏輯,順應鄉村社會成員的個體化需要,在組織上讓治理從科層制轉向平臺制,從屬地治理轉向“屬地治理+行為+事件場景”現代治理。
自治為基,健全和創新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村民自治,是推進鄉村治理的基礎。目前,鄉村治理主體多元,治理內容復雜,治理方式交織,區域性地方性特征鮮明,規范性與鄉土性交融,傳統性與現代性共生,穩定性與變動性并存,迫切要求順應鄉村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完善民主選舉制度。依法實行民主選舉,選出群眾擁護的講政治、守規矩、重品行、有本事、敢擔當的村委會班子。推動村黨組織書記通過選舉擔任村委會主任。健全村民委員會候選人提名制度、直選制度,擴大海選比例,杜絕賄選和操縱選舉,嚴格規范委托投票,以保證讓村民選舉出自己滿意的人選來管理村務。
創新民主決策制度。深入推行“文建明工作法”“農事村辦”,這些來自實踐、務實管用、深受群眾歡迎的做法。探索村民代表提案制,建立健全村級聽證會等民主協商制度,進一步擴大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決策權。全面推行以察民意、解民憂為主要內容的“民情懇談會”“說事會”,切實暢通農村群眾的民意表達渠道,夯實群眾基礎。
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推動鄉村治理重心下移,縮小自治單元,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下放到基層。針對目前行政村自治單元過大、產權與自治權脫離的現實,建立“組為基礎”的鄉村治理格局,將村民小組當作相對獨立的農村社區,作為村民自治的基本組織單元,在村民小組層級建立具有法人資格的村民理事會,使大量集體事務、公共事業等在自然村內商議解決。
健全民主監督制度。不斷深化和拓展“四議兩公開”制度,積極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支持其在財務公開、村務決策、“三資”管理、新農村建設、村干部述職述廉等方面充分履行監督職責。適應城鄉人口雙向流動趨勢,探索戶籍村民和非戶籍常住村民共同參與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
探索共商共建共享機制。設立黨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解決鄉村治理“多龍治水”問題,在構建上下聯動、各負其責、協調有序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格局上取得積極進展。集中清理對村級組織考核評比多、創建達標多、檢查督查多、會議文件多等突出問題。探索村級工作準入制度和工作事項負面清單。學習推廣“楓橋經驗”,創新群眾工作方式,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強關愛和服務。
法治為本,形成法治型鄉村秩序
鄉村法治是鄉村治理的保障,必然要求以法治為根本要求,以法律作為規范鄉村所有主體行為的準繩。當前,農村法治有進步,但仍要不斷跟上現代鄉村治理的步伐,“遇事找關系、辦事講人情、信官不信法、信權不信法”的現象還比較突出,常常讓“規矩”代替法規、把“人情”高于法制的現象。
進入新時代,既要加快涉農立法速度、提高立法質量,又要改善農村執法、司法狀況,強化法治監督,完善鄉村法律服務體系,增強村民法律意識,真正形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型鄉村秩序。
推進法治力量向鄉村下沉。設置駐村法官,基層法庭應在農村派駐駐村法官,與當地村民委員會“合署辦公”,駐村法官積極參與農村的法律宣傳和法律教育。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以村(社區)法律顧問微信群建設為重點,開展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其他合法的志愿者進鄉村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村(居)委會或當地社區服務中心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努力建成鄉村一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
完善農村法律服務體系。以“法律進鄉村”為載體,創新普法教育的方式方法,采用以案說法、巡回審判、入戶宣傳、對點宣傳等方式進行普法宣傳,生產一些村民喜聞樂見的法律文化產品和法律教育產品,培養大批遵法學法懂法守法的新型農村干部,培育信法學法用法守法的新型農民。
降低農民法律維權成本。建立健全鄉村調解、縣(區)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處機制。簡化立案程序、縮短辦案期限、加大執行力度、強化審判監督,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建立申訴反饋機制,實現執法透明化公開化,增強農民依法維權的信心。針對偏遠山區律師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開展“互聯網+法律公益服務”進鄉村活動,制作相關APP調動律師的資源在線上為村民提供多元化法律服務。
大力推進建設鄉村平安建設。推動社會治安防控力量下沉,配齊配強鄉(鎮)專抓副職和工作機構,實行“一村一警”包村聯系制度,加大農村治保會、調委會、治安巡邏隊組織建設力度,完善縣鄉村“聯防、互防、自防”三防一體的防控網絡體系。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開展“村霸”問題專項整治,有效鏟除黑惡勢力滋生土壤,依法嚴懲組織者、領導者、骨干成員及其“保護傘”,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堅決防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整治農村亂建廟宇、濫塑宗教造像。搭建智能化管理平臺,以智慧鄉村建設為載體,突出“人防智防”體系建設,實現農村治安智能化管理。
德治為先,加快提升鄉村德治水平
鄉村德治,為構建有效的鄉村治理體系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要使其成為村民利益的代言人和善治鄉村的潤滑劑。
進入新時代,必須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新,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傳統美德,培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挖掘熟人社會、鄉土文化蘊含的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新,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導廣大農民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勤勞致富,形成人人向善,人人趨善,人人為善,見賢思齊、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良好風尚。
加強農村道德教育。塑造新型農村倫理道德,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結合起來,將現代文化傳播手段和傳統文化娛樂形式相結合,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方式宣揚真善美、鞭笞假惡丑。充分挖掘本地的歷史傳統、英雄人物、道德模范等人文資源,利用村中事、身邊人,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活動。
充分發揮鄉規民約作用。堅持崇德重禮和遵紀守法相結合,引導農民愛黨愛國、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加強農村個人誠信體系建設,對優良信用個人提供更多服務便利,對嚴重失信個人實施聯合懲戒。對嚴重失德構成違法的,堅決追究法律責任,以儆效尤。
建立新時代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堅持以評立德、以文養德、以規促德,依托村民議(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干群融洽。探索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各地各級大力推進“文明村鎮”“文明集市”“文明生態村”“星級文明戶”等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深入開展“文明家庭”“好婆媳、好夫妻、好鄰居”、道德模范評選等系列創建活動,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結語】:鄉村振興必須有現代化的鄉村治理體系作保證。但傳統的鄉村治理是碎片化、能人化、家族化,法治意識淡薄,正所謂法治太“硬”、德治顯“軟”、自治可能太“任性”。只有“三治結合”張弛有度,把法治的“自上而下”與德治、自治的“自下而上”結合起來,通過法治的剛性約束、以法治“定分止爭”,通過德治的柔性約束、以德治“春風化雨”,通過自治的內生約束、以自治“內化矛盾”,才能構建起鄉村和諧善治的新秩序。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政智庫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