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發布。文件提出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整體框架,明確城鄉融合發展要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具體實施分為“三步走”,縮小城鄉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兩個差距。(新華網)
城鄉融合發展,簡而言之就是城鄉發展一體化。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這一不平衡不充分也包括了城鄉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由此來看,實施城鄉融合發展,實則是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手段和抓手。城鄉融合新政的出臺,必將給城鄉社會發展帶來格局上的大洗牌,甚至可以說是有史以來一次深刻的社會大變革。
城鄉融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之前,無論是戶籍、土地還是職業、身份,種種城鄉生產、資源要素等長期保持著二元結構。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城鄉之間的融合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互動,而這一互動主要是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動,和城市的資本、技術、市場、管理等要素實現“融合”。也正是有這一偉大的融合,中國發展才駛上了快車道,跑出了“中國速度”。
但是,隨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增長,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日益顯現,而城鄉間的這種單向流動、淺表性融合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時代發展要求。此時,無論是城市發展還是鄉村振興,都迫切需要城鄉之間有一個深刻的變革,共同走上深度融合、雙向互動的均衡發展之路。新型城鎮化建設需要更多的農村居民流向城市,而振興鄉村也需要更多的城市經濟要素,資本、技術、產業、管理等等走向農村。如果說之前是城鄉間的單向融合,助力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那隨著城鄉融合新政的實施,必將帶來城鄉間在土地、資源、文化、勞動力、社會保障等全方位的雙向融合,助力實現偉大復興夢想。
城鄉融合是格局上的大洗牌。城鄉融合打破的是城鄉分割的壁壘,促進的是城鄉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促使的是城鄉之間生產力的合理分布。城鄉融合新政的實施,此前農村空心化、農戶空巢化,農村缺人才、缺產業等突出問題,隨著城市居民的下鄉掘金而得到有效解決。同時隨著農民進城創業、務工、落戶,既增加了農民群體收入,又助力加快了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雙向融合,不僅是人口、戶籍、住房、土地、資源、資本等發展要素的融合,還是城鄉在文化、旅游、教育、醫療、生態、民生等行業領域上的深度融合,更是“山鄉情懷”與“現代運營”,鄉村鄉愁與城市之魂的融合。既徹底打破了城鄉發展二元結構,又推動了城鄉利益新格局的形成,還極大地滿足了城鄉間互補的心靈和訴求缺位。
其實,近年來,一些地方已經在城鄉融合上先行先試,也探索出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如:廣東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為制度保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四川以試點城鄉融合發展綜合改革推動鄉村振興,浙江以走好鄉村振興之路謀劃城鄉融合發展,山東以規劃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格局等等。他們的實踐探索,給各地落實城鄉融合新政提供了借鑒,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做好人口的遷徙、土地的流動、資源資本的共享,確保要素流動的順暢,縮小城鄉公共服務差距,等等這些都還需在邊試驗、邊總結、邊推廣中,出臺更具操作性的配套改革措施,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加以規范,為城鄉融合新政的落實提供法治遵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金羊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