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樊志民:激活中華農業文明蘊含的文化基因

[ 作者:樊志民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5-17 錄入:王惠敏 ]

中華文明何以成為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文明?中華文明所具有的不同尋常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回答這些問題,需要了解中華農業文明對中華文明長期發展的意義和價值。

中華文明的發展與農業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的“軸心時代”,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重大突破期,不少文明都出現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思想塑造了不同的文化傳統,并由古及今影響著不同民族社會與文化的發展。中國的先哲們對農業問題表現出高度關注。先秦諸子都不同程度地重視或強調農業,這使得中國的農業在其發展初始階段就有了一套比較理性實用的指導思想與基本原則。《尚書·洪范》的“食為政首”,《尚書·禹貢》的“任土作貢”,《呂氏春秋》一書中的《上農》《任地》《辯土》《審時》,其相關思想后來被《齊民要術》概括為“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的三才理論,科學準確地定位了農業生產中天地人的關系。由于不把人和自然看作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系,所以中華民族在農業文明發展進程中沒有犯顛覆性錯誤。

隨著中國歷史的發展,以血緣群體為基本生產單位的農業社會衍生出家國同構的社會結構,形成了有別于西方文化的中華禮樂文明。先秦時期的井田制、分封與宗法制度,形成了農業社會秩序與道德的約束規范機制;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學說,奠定了中華農業文明的思想理論基礎;秦漢時期形成的中央集權與郡縣制度,確立了中華農業文明的體制與組織保障;隋唐時期形成的科舉制度,保障了中華農業文明的人才與學術需求。在悠久的農業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農為本的產業結構、食為政首的重農思想、禮樂規范的約束機制、休戚與共的群體觀念、家國同構的宗法范式、天人合一的和諧觀念、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有機農業的優良傳統、精耕細作的技術體系、獨具特色的絲茶文化等。可見,中華農業文明所遵循的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等基本原則,既是獨具特色的理論與技術體系,也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思想文化觀念與精神價值取向。

再從地理上看,中國農業由北向南,依次包含北方草原、中原旱作與江南稻作三大農業類型區。三大農業類型的結構、功能、優勢互補,奠定了中華文明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北方草原文明與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農耕文明之間的交流與融匯,推動中國歷史文化多樣性發展。

中國農業還具有開放性。原始農業時代,中華民族把水稻這種高產作物奉獻給了全人類;秦漢隋唐時期的絲綢之路,有北方草原、西北沙漠等通道不斷向外輸出絲綢和茶葉;宋元明清以來的海上交往之路引進了高產經濟作物,奠定了近現代中國農業的基本結構,適應了中國人口的增長與商品經濟的發展。東西方農業文明之間的溝通與聯系,也促進了東西方農業科技與文化的相互借鑒。由此也可以看出,文明總是在交流互鑒中不斷向前發展的。

中華民族在漫長歲月里形成的傳統農業文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代我國農業不斷發展的堅實基礎。我們要保護好中華農業文明的根脈,激活蘊含其中的文化基因,使其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發揮更大作用。

作者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夜夜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精品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9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 日本三级2020亚洲视频 |